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社会交换行为的类型及其制约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交换理论的出现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社会学研究的框架 ,然而 ,这一理论的阙失面又影响了人们对社会现象及社会结构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交换理论的不足及批评的不足关键在于没有看到社会角色关系可以作为划分交换行为的标准。交换行为可以区分成四种类型 :利他型、利己型、合作型、冲突型。制约交换行为的因素有三种 :行动者的个性、社会强制力、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2.
社会语言学是布迪厄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一种"语言交换的经济"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可供交换的经济资本;语言交换有一定的市场与调节规则;语言交换是言说者运用策略与技巧的言语行为;语言关系总是符号权力的关系.因而,语言是符号暴力.这种社会语言学是一种符号权力的社会学,体现了布迪厄一贯主张并建构的"统一的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3.
编辑控制的社会功能及效应王祖龙一编辑控制是以人类文化建构为己任,按照精神生产的特殊方式,对人类精神文化成果实施的一种调控行为。精神生产以理论抽象或艺术概括把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形形色色的思想行为观念物化为精神文化成果,以便使...  相似文献   

4.
互惠是人类社会出现最早并且存在时间最长和表现形式最丰富的一种交换类型,它不仅是许多前现代社会的交往原则和基本特征,即使在现代社会中也广泛存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互惠交换模式不同于现代市场交换模式,而是有着其独特的性质与功能。对不同民族社会中互惠交换形式与功能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民族社会的不同结构。  相似文献   

5.
社会系统运行理论与改革开放中的政府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系统运行理论是建立在将社会系统组织化状态划分为结构与运行两个层次的概念基础上,社会系统含有集中控制行为、规范行为和子系统自主行为三元运行方式。三级调节机制使许多社会系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人类社会发展可概括为三种基本模式:一为系统组元数量增加,规模扩大;二为系统组元种类增加或增加新的品质等,系统复杂性增加;三为系统组元之间联系改善,或从一种组织化状态转换成另一种组织化状态。将上述理论与我国现行体制对比分析,提出深化改革思路,并为实现体制改革中的社会稳定,促进改革健康发展,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应有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利用默顿的科学规范理论来解释黑客“信息要免费”伦理。认为黑客在网络中发布的免费信息,其动机源于科学规范中的公有主义和无私利性。但是这种行为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理想类型,而是一种礼物交换,交换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声誉。  相似文献   

7.
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既包括微观上的交换行动,即包含了个体心理过程的个体交换行为,可以从社会交换的定义、条件、报酬等方面来探讨它们的知识行动论内涵;也包括宏观上的社会交换,这种交换包含了集体的心理过程,且被外显化为集体的规则,使行动固定化。这样的社会交换行为属于知识行动,社会交换的行动者是有知识能力的行动者,需要依据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具有共同理解模式的知识作为发起交换行为的依据,判定是否具有报酬。  相似文献   

8.
有关交换方面的研究自莫斯对礼物馈赠的探讨之后,一直为社会文化人类学界所关注.虽然礼物交换在很多书中都有详细的论述,但劳力、资金、物品等方面的互惠交换现象却很少被涉及.论文通过对一个农村的互助体系的田野调查,阐明了互助行为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互助是以互惠互利为基本原则,以人情和关系为文化基础的社会交换.它既是一种利益交换的工具,也是一种表达感情和履行道德义务的方式.互助不仅保障了经济与社会的正常发展,而且加深了人们的感情,创造、维持和强化了人际间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9.
一、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社会交换”这个术语一般是指人们在交往中根据对于报偿或“互惠”的期望可以作出和得到物质的或无形的帮助的相互作用。这个概念主要是从经济学中有关理解人们在正规市场中的行为的理论借用来的。象经济学家一样,多数社会交换理论家将交换视为在缺少办法的条件下所采取的“合理”行为的一个范畴——就是说,假定有多种目标,而办法却有限时,人们将选择他们  相似文献   

10.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李浩然,肖存班杜拉(Bandura,1977)的社会学习理论把人类行为的控制因素区分为决定行为的先行条件和结果条件,作为行为的先行条件,“期待”这种因素引起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自我效能期待是期待的一种,近些年,由于这个概念在...  相似文献   

11.
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不是一种完全一致的理论体系。它是功利主义经济学、功能人类学和行为心理学的混合物。交换理论的经典传统是由弗雷泽(James Frazer)、马林诺斯基(Malinowski)、莫斯(Marcel Mauss)和列维-斯特劳斯(Levi-Strauss)所创造,而这一理论的当代流派则是由霍曼斯(George Homans)和布劳(Peter Blau)所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社会生物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的学说,因而也是对占有统治地位的社会学理论和分析的一种挑战。尽管当代社会学的各种理论观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殖民主义扩张的过程中,跨文化接触常常会伴随着礼物的交换,这类交换行为往往体现着深层次的社会价值观念差异乃至冲突。詹姆斯.库克在其最后一次造访夏威夷群岛的过程中,经历了多次与夏威夷人的赠礼交换。这些赠礼交换是一种象征性交换,在夏威夷社会的理解中具有权力让渡的文化符号意义,但对以库克为代表的西方人而言,它们不过是一种物权转移和权力宣示行为,与社会权力的转移无关。这一分歧源于双方因不同的历史发展条件形成的文化认同差异,反映了两个交换主体各自代表的不同社会价值判断与文化心态,体现出两者在民族文化意识方面自觉性认知的差别。库克造访夏威夷的事件,应当被理解为是一个部族社会和一个民族国家、一种社会文化意识和一种民族文化意识之间的碰撞。  相似文献   

14.
社会语言学理论是布迪厄社会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有广泛的思想渊源。其中包括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以及法国语言学家梅耶的"语言的社会性"等重要思想。由此,布迪厄建构了一种"语言交换的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5.
战后美国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家塔尔科特·帕森斯(1902—1979年),首创了一种叫做行为理论的新的理论体系,用来考察现代人类、文化、社会及其发展。这个理论将马克斯·韦伯和埃米尔·涂尔干研究大型现代社会的比较社会学方法与学习理论、人类学功能主义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连结在一起。这个前所未有的理论综合就是行为理论的核心。在其后期,帕  相似文献   

16.
现实中领导剥削行为并不少见,但这种下属指向且敌意较弱的消极领导行为究竟如何影响下属尚不明确。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探讨了剥削型领导对员工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剥削型领导正向影响员工非伦理行为,消极情绪和心理特权分别具有中介作用,并且消极情绪-心理特权还呈现出链式中介作用;传统性负向调节剥削型领导对非伦理行为的影响过程,即个体传统性越高,剥削型领导对消极情绪的正向影响越弱,消极情绪与心理特权在剥削型领导与非伦理行为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越弱。在社会交换理论框架下挖掘了剥削型领导影响非伦理行为的“热”反应链式机制和文化价值观边界,不仅丰富了剥削型领导理论体系,对指导组织如何治理剥削型领导也有一定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较系统地考察了当代行为科学中天性论和环境论主要代表人物的基本思想,然后通过分析、比较指出,这两种理论的共同点在于:①都是以生物学和生理学作为对人类行为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的基本前提。②在人类行为问题上都坚持决定论观点,否认自由意志和理性在人类行为中的主导作用。两者的分歧则在于对行为的具体动因的看法上。天性论认为,在人类行为发展的总趋向上,环境始终只起着微调作用,人类行为的许多方面都已被本能或遗传基因大致地决定了。环境论则认为,在决定人类个体之间的行为差别上,遗传因素只具有微小的作用,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从后天环境中习得的。我们认为,两种理论分歧的主要原因在于它们是分别从不同角度上考察人类行为。天性论主要侧重于从“类”的特征上来考察人的行为;环境论则侧重于对人类个体行为的考察。实际上,两者都为我们认识人类行为提供了部分真实图像。因此,兼容两者的长处则能获得对人类行为更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货币·货币五种形态演替变化·货币数量论张明劳动分工产生货币货币始于产品交换,产品交换始于劳动分工。一旦人类社会发现,劳动分工能够取得更高的生产率,带来更大的利益,使社会成员获得更多的幸福,那么,货币作为产品交换的媒介而出现就是不可避免的了。三位一体的...  相似文献   

19.
科学的高度发展推动着人类的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的突进和转变。体育作为一种在很大程度上参与改造世界、创造世界的行为,作为一种全人类的社会文化运动,不断地被赋予了崭新的意义。本文从两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生活方式产生影响的角度,探索了体育在社会发展中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0.
人类在其生活活动中需要不断地跟自然环境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一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求此交换是以可持续的模式进行的。在人类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大为增强的现代社会,通过对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的充分了解而树立一种生态意识是建立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必要的前提,这种生态意识对个人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定其发展战略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