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姓俗称为“民告官”的中国行政诉讼法于1990年10月1日实施以来,已5年多了。这一以保护公民、法人和其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政府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为宗旨的法律,实行情况如何? 公民、法人胜诉率较高 5年来我国行政案件的数量以每年平均56%的速度增长。从1989年的受理一审  相似文献   

2.
我国《行政诉讼法》的颁布与实施,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有助于社会主义法的公平与正义。但是作为行政诉讼中被告这一特殊身份,区别于其他诉讼中的被告。使得诉讼起来更为复杂,以及公正性受到了一定的质疑。随着人们法律观念的不断深入,民主化不断加强,生活中民告官案子日渐增多,但是百姓的胜诉率依旧不高,行政机关的干涉时有存在,有时甚至出现无被告的情形。"民告官"案件的背后,原告方往往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其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也体现了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还不够完善,还没有有效的机制来遏制这种现象。有大量的行政诉讼案子处于悬挂状态,没有明确的法条和规范,这给法官留下了很大的自由裁判权,不利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确定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基层法院正在面临“民告官”案件大幅增长的诉讼压力,行政案件呈持续上升态势。4月24日《瞭望新闻周刊》发表了题为《“民告官”案件大幅增长的背后》的文章,通过不同侧面对“民告官”案件的增长原因进行了剖析。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民告官”案件的大幅上升,一方面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行政诉讼案件呈逐渐上升之势。领导干部如何对待"民告官",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面对行政诉讼案件,各级行政机关领导干部的态度与行动直接影响"民告官"的进展与结果。  相似文献   

5.
行政诉讼在我国民间被称为"民告官",因中国经历了数千年的封建统治,在儒家的愚忠及皇权天授思想洗脑下,不管当权者还是百姓,脑海中根本无法治、人权、民主之概念。提及"民告官",百姓只能感叹"难于上青天"!  相似文献   

6.
正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对民告官十分反感。南通市政府却出资帮老百姓请律师,支持民告官。对此,有人认为,民众得到资助后,减少了打官司的成本,可能会有更多的民众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就去告政府。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一方面,民众的法律意识还不是很强;另一方面,打官司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政府出资援助老百姓打民告官官司,鼓励老百姓通过打官司的  相似文献   

7.
<正> 在法制不断完善的今天,中国老百姓已经敢于拿起法律的武器,为自己的权利而争,敢于和政府官员对薄公堂,讨“说法”,讨公道。近年来“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案件呈上升之势,说明了法律意识正在深入人心,说明了社会的政治进步、经济进步、司法进步。“民告官”胜诉多 据某法院三年来的统计,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败诉比率高达60%。为什么“官”会败给民呢?一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意识和水平远不适应时代的需要,执法不能依法,因而一旦被诉诸  相似文献   

8.
王琳 《领导文萃》2013,(21):23-24
杭州市政府发布的《杭州市行政败诉过错责任追究办法》于7月1日施行。该“办法’’所实行的“谁败诉、谁承担”引发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在不少公民的认知上,“民告官”能胜诉的少,胜诉了能切实执行的更少,胜诉并执行了,也多为国家埋单,关联的责任人很少受到处理。如今能让过错官员为行政败诉担责,  相似文献   

9.
肖一 《领导文萃》2007,(10):45-50
民告官、土地案,这两个中国当下的焦点问题同时出现在龙渊一村土地案,并获得圆满结果,无疑是中国社会的一种进步。而“败诉”方浙江省政府对法律的尊重亦让公众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10.
<正>"民告官"在中国多年来一直被视为依法治国的标志之一。此次《行政诉讼法》修改,亦在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背景下,被寄予厚望。其间,一直被行政法学界强烈呼吁的行政法院设立问题再次被提出。1989年通过的《行政诉讼法》为中国法治建设开启了"民告官"的制度先河,这对于破除传统等级观念,培育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文化,限制行政权力膨胀,监督政府,建构权利制约权力体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无论是法学界还是实务界一致  相似文献   

11.
侵犯商业秘密罪写入刑法14年,实践中虽然侵权行为多,但是刑事案件少,且控方(或原告方)胜诉率不高,办案难度大。本文试从举证责任分担制度改革角度出发,分析建立证据转移制度之必要性,以完善刑事法律对商业秘密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来自官方的消息确认,我国不久将建立国家赔偿制度。 权威人士称,建立这种制度,将使以“民告官”为特点的我国行政诉讼制  相似文献   

13.
王琳 《领导文萃》2010,(8):39-40
其实,“民告官”之难的幕后黑手在法院之外。要求各级法院来“坚决抵制”,实则打错了靶子。最高法院本应对各地党政机关发文称.你们别来干涉我法院的审判事宜。但鉴于最高法院与地方党政机关之间并无隶属关系,这种发文实无可能。因此,最高法院也只能在文件中对各级法院提出“坚决抵制”外来干涉的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4.
曹岑 《秘书之友》2008,(11):44-46
最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了五年立法规划,《行政诉讼法》的修改被列为一类立法项目。1989年出台的《行政诉讼法》,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民告官”制度。但是,由于制度设计原因,《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只能状告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而不能起诉政府规章、文件等抽象行政行为,即公民无法对“红头文件”说“不”,导致了不同程度地“立案难”、“胜诉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在"既要打老虎也要拍苍蝇"的反腐语境下,曾经让百姓无比艳羡的"官员群体",这一年过得越来越不自在了。在自媒体时代,官员的整个仕途装满了"摄像头"。官员戴块名表、抽盒好烟、喝瓶洋酒、说句妄语,都有可能瞬间变成公共事件,轻则丢乌纱帽,重则锒铛入狱。《行政诉讼法》大修后,"民告官"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民告官",作为行政诉讼的通俗叫法,具体是指行政相对人(包括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不满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其他法律法规授权的主体)所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而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  相似文献   

17.
胡靖国 《决策探索》2009,(21):58-59
目前,"民告官却见不到官"的现象非常普遍,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首先是不利于干群关系的和谐,容易引发干群之间的对立情绪;其次,行政官员不出庭应诉,就难以发现本部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利于其执政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正>在自媒体时代,官员的整个仕途装满了"摄像头"。官员戴块名表、抽盒好烟、喝顿洋酒、说句妄语、上KTV潇洒一回,都有可能瞬间变成公共事件,轻则丢乌纱帽,重则锒铛入狱。如今,官员的购物卡没了,私人会所去得少了,更不能大操大办了。《行政诉讼法》大修后,"民告官"的困境也有望破解了。正如有人感叹,现在官不好当了、当官没意思了。  相似文献   

19.
不断完善的行政复议制度正在有效地疏通"民告官"渠道,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草案)》。而就在此之前,《半月谈(内部版)》今年4月以《一份特别的国务院裁决书》为题,披露了  相似文献   

20.
唐蕾  王凡 《决策探索》2013,(2):79-81
"民告官,如果有理有据,且得到官方的及时处理,对于防治腐败、推行廉政、化解矛盾、稳定政权会起到积极作用;如果官方视而不见,官官相护,民怨难申,就会激化矛盾,助长私力救济,从而引发群体事件。历史的教训必须吸取。"张仁善最后提醒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