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最大代表柏拉图(公元前4 2 7年——3 4 7年),一生著述繁茂,《理想国》可算他的主要代表作。该书内容涉及到政治、哲学、教育、伦理、经济等许多方面,但其最根本的宗旨乃是构绘出一幅奴隶主贵族所想往的国家蓝图,是第一部乌托邦著作。《理想国》的思想观点对罗马帝国衰微时期的新柏拉图学派,封建社会解体时期的乌托邦作品,欧洲早期(十六至十八世纪)的共产主义者,十八世纪的法国唯心主义哲学,十九世纪和现代的一些资产阶级哲学家都有影响。本文就《理想国》一书的主要政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的《理想国》和莫尔的《乌托邦》虽然有近两千年之遥 ,但它们均可谓社会主义的早期学说。柏拉图的《理想国》形成了西方哲学的传统框架、奠定了世界文学艺术评论的基础 ;莫尔的《乌托邦》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和创造了条件。柏拉图是站在维护和改良奴隶主专制的立场上构筑理想国的 ;莫尔却是站在揭露和反抗封建专制统治的立场上、主张建立一个摆脱了社会邪恶、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人人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乌托邦》源于《理想国》又高于《理想国》。该论文从两位作者的个人历史背景、所处的时代背景、内部、外部作用、作品的主要内容、艺术风格、理论价值、艺术价值、局限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并就其相同性、差异性和相关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柏拉图是西方乌托邦思想与文学的源头之一,其对话录《理想国》、《克里底亚斯》和《法律篇》共同建构起柏拉图的乌托邦思想理论和乌托邦话语体系。这一理论与话语体系以理念论为基础,指向物质世界的政治关怀。在无意识的神话思维引导下,柏拉图的城邦乌托邦母题主要从时间性和空间性两个层面深远地影响了后世西方乌托邦文学。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柏拉图的《理想国》和莫尔的《乌托邦》的文本分析,我们发现他们的乌托邦思想中潜藏着共和主义叙事,实质上柏拉图和莫尔都希图建构一种共和主义乌托邦,由此也可以说乌托邦思想与共和主义之间原本就存在着一种共生的却被遗忘的历史关系,因而我们试图恢复以柏拉图和莫尔为代表的乌托邦思想家在共和主义政治光谱中的理论地位也并非一种主观冲动。  相似文献   

5.
"正义"一直都是西方政治哲学重要的概念,柏拉图的《理想国》堪称是古代"正义论"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理想国》是一幅"正义"社会的美好蓝图,柏拉图设计了实现"正义"城邦的两种主要手段:公共教育和财产公有。同时,柏拉图还以"正义"原则为准绳,对古希腊的各种城邦政体进行了分析和批判。总而言之,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是古代希腊的一部正义论,"正义"是柏拉图"理想国"最基本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6.
《理想国》卷十从哲学的立场出发否定文艺,但却成为美学的奠基之作。柏拉图抨击文艺不能把握真理、培育非理性部分,其目的在于确立哲学的地位。但他的否定中存在矛盾和裂隙,给予文艺巨大的发展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7.
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和教育》(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所著《民主主义和教育》全面地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其教育著述的代表作。英美学者把它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以及卢梭的《爱弥儿》并列。不过,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奴隶主阶级的教育蓝图,把教育视为少数自由民的特权,其最高目的是培养统治广大奴隶的哲王;杜威则呼吁民主的教育,借以实现民有、民治、民享的资产阶级民主社会。卢梭的《爱弥儿》在法国启蒙  相似文献   

8.
《理想国》是古代希腊哲学家及教育思想家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的代表作,堪称西方的《论语》。柏拉图生活的时代,正值雅典奴隶制城邦走过了它的盛世。面对“礼崩乐坏”的现实,面对日趋没落与衰亡的国家,柏拉图以他逆流而上,百折不挠的勇气,通过上下求索,对比左右,提出了企图改革当时政体,重振雅典雄风的《理想国》蓝图。从西方的近代史开始,“公民”诈为社会政治学的概念是共和国家的所有国民,而《理想国》中的“公民”是把奴隶排除在外的一个国家的其他所有成员。柏拉图在他所设计的理想国中,始终把人(公民)的素质培…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桃花源记》流传几千年,人们百读不厌。鸦片战后,我们才发现它和古希腊哲人柏拉图的“理想国”,近代英国政治家莫尔的“乌托邦”何其相似!在人文科学观念迅速更新的今天,国外汉学家对这篇奇文的诠释也开始换代。东京大学比较文学系主任芳贺彻教授是日本研究《桃花源记》专家之一,据他之见,桃花源里的时与空是破译这篇名文特色密码的一把钥匙。与“乌托邦”严格的户籍  相似文献   

10.
悲剧在亚里士多德文艺思想中占据着比史诗更加重要的地位,它继续了“四因说”的一贯立场,将“摹仿”的对象放在现实的人的层面,突出人在实现活动中的丰富性、具体性;从西方早期特别是柏拉图的美学思想上看,它取消了《理想国》对诗人的消极态度,但并没有和柏拉图的诗学思想截然对立,它坚持悲剧要按照可然律和必然律推进;亚氏对柏拉图的温情超越实现了人学的归趋,厘清这一层关系对于了解希腊文艺思想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托马斯·莫尔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他写的《乌托邦》在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描绘了空想社会主义的蓝图,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占居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都为过去的专著、论文所充分肯定的。但对乌托邦的“奴隶”问题,多数人则持否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正义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关于正义的探讨是一个久远而常新的话题。在堪称人类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论述正义的典范之作——《理想国》中,柏拉图以其灵魂学说为理论基点,详尽地阐释了正义的两种形态: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并进而指出了正义实现的三种路径,为世人描绘出了一个和谐国家的蓝图。《理想国》问世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然而柏拉图关于正义的深刻见解和独到分析对于当下国家和个人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思想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思想家柏拉图精心设计了"理想国"的美好社会,伊朗近代政治和宗教运动的改革家巴布也提出了"正义王国"的构想.东西方的"乌托邦"由于文化、地域以及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却也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从两位思想家所处的时代背景,所描绘的理想社会的特征与实现途径等方面对他们的社会改革蓝图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指出了二者思想的局限性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思想家柏拉图精心设计了“理想国”的美好社会,伊朗近代政治和宗教运动的改革家巴布也提出了“正义王国”的构想。东西方的“乌托邦”由于文化、地域以及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却也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从两位思想家所处的时代背景,所描绘的理想社会的特征与实现途径等方面对他们的社会改革蓝图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指出了二者思想的局限性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潘岳在《学习时报》第342期撰文认为“:大同社会”代表中国古代理想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它与柏拉图的“理想国”时期,比欧洲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乌托邦”早了2000年。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出的和谐共生理想,成为以“和”为核心,兼顾多元、和谐有序、包容开放的一套哲学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理想国》的共有家庭观念是理想国建设的重要部分。《理想国》的共有家庭观念主要包括共有家庭的构建及其依据。其中,共有家庭的构建特点即共有,共有既有关于人及关系的共有,也有关于物的共有。这种家庭的建立仍需要婚姻的存在,这种婚姻不仅需要符合理性而且仪式要神圣。《理想国》的家庭观与中国大同社会理想中的家庭观相比较,最大的不同在于对人性的理解,一者基于经验世界亲情强调仁德,一者基于超验世界理念强调理性。《理想国》中的共有家庭观念对东西方文化史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欧洲文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即每当历史处于变革时期,都有一些作家在作品中生动地描绘了幻想的“理想国”。以古希腊喜剧家阿里斯托芬的《鸟》为首创,继而在中古“冰岛文学”《女法师的预言》(神话诗),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拉伯雷的《巨人传》、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小说家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和《暴风雨》,十七世纪德国小说家格里美尔斯豪森的《痴儿西木传》,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伏尔泰的《老实人》,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麦布女王》、《解放了的普罗米  相似文献   

18.
从80年代走过来的诗人作家张炜带着那个时代的理想主义精神,在他的小说世界里建造着他的"童话王国"。小说《我的田园》中就为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充满诗意的乌托邦——这是一个由理想主义知识分子、流浪汉和乡村劳动者组成的大家庭——具有着张炜式"理想国"的普遍特点:主人公普遍具有的"大地情结";和睦和谐的人际关系;温馨的童年记忆及主人公对理想国的宏伟蓝图。然而,由于主人公"漂泊——栖居——再漂泊"的命运轨迹,这个美丽的"童话王国"最终难以逃离毁灭的结局。主人公带着流浪的天性依旧行走于荒野。  相似文献   

19.
"哲学王"是柏拉图的一个重要思想,人们往往只是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它,由此形成了各种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解。通过阅读《理想国》的文本探讨"哲学王"的真正含义,可知"哲学王"就是拥有真理性知识之王,也是一种集理论智慧和实践智慧于一身的理想人格。这是一种理想的乌托邦,它对我国社会政治制度的建构具有范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柏拉图对诗人"迷狂说"和诗人"摹仿说"这两种朴素思想进行了认真的思辨,又在《理想国》中阐发了文艺"功用说"的观念,依此奠定了西方作家论的理论基础。同时,在"迷狂说"与诗人能否反映真理,"摹仿说"与诗人的知识是否可靠,"功用说"与对诗人教化作用的怀疑之间,也留下了许多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和理论空白。柏拉图诗学的矛盾不仅在于柏拉图政治理想与诗人天性的矛盾、哲学与诗的冲突,而且,其核心在于人类追求现世功用与其自然天性的冲突,体现为诗人身上是否分有神性与如何表现人性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