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温州过马路太困难了。”74岁的美国人Mac嘀咕着。此前,他站在马路边张望了一会儿,发现汽车没有丝毫退让的意思,他抽了一个空档,试图快速跑过斑马线,但被附二医的陪同医生刘春鹏制止了。刘告诉他:“他的行为更加危险,在温州过马路必须‘悠着点’,慢着点。”说着刘牵着Mac的手过了马路。  相似文献   

2.
一脚刹车     
我站在马路中间的斑马线上,焦急地望着马路对面的学校大门。学校仿佛正在向我招手,而我却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走到马路对面。这是一条很宽很宽的大马路,也是我每天上学必须要过的横路。面对着眼前风驰电  相似文献   

3.
苏州小巷     
在我后楼的对面,有一条岔河,河上有一顶高高的石拱桥,那桥栏是一道弧形的石壁,那桥洞十分宽大,洞内的岸边有一座古庙。有月亮的晚上可以看见桥洞里流水湍急,银片闪烁,月影揉碎,古庙里的磬声随着波光向外  相似文献   

4.
谢洪伟 《社区》2013,(33):61-61
我隐隐觉得文明是有层次的,看不见的文明似乎比看得见的文明更真实一些,高尚一些。比如说夜深人稀,要过一条小马路,虽然红灯亮着,就穿过去了'谁都没看见。如果半夜三更有人偏要等绿灯了过马路,也没人看见,  相似文献   

5.
萧娜 《今日南国》2006,(16):14-17
从2006年4月底开始,上海启动了“强化变通整治、践行交通文明”的行动。这次是动真格的了:不仅对一些顶风闯红灯且拒不接受处罚的行人按有关法规进行行政拘留,近日,更派出交通协管员,抓拍乱穿马路、乱闯红灯的行为,并公开曝光。现在,上海的1900多万人正在重新学习如何正确过马路。其实不仅仅是上海,几乎所有城市的道路上大家都会看到许多乱穿马路、乱闯红灯等不守交通规则的行人,甚至你可能就曾经是这些人中的一位。闻红灯被很多人视为一桩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它却能折射出很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牵手     
黄世玫 《老友》2012,(7):43-43
那天晚饭后,我对老伴说:“咱俩到外面走一走吧?也好消消食。”老伴欣然同意。于是我们出了门。马路上,车来车往,我一把拉住了老伴的手.紧紧地握在我的手心里。我俩站在马路边,左右张望,伺机而过。老伴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让我紧紧地握着她的手。过马路时,我还挽住了她的胳膊。我们过到马路对面,在一个休闲公园里漫步。  相似文献   

7.
图说万象     
秦岳 《山西老年》2013,(10):14-14
为了方便推倒护栏——6月29日上午9时许,长沙市车站北路德雅路口至浏阳河大道路口路段585米中心护栏被一着红色衣服的男子推倒。一店主走上前去阻止。红衣男子恶狠狠地说:"你别管闲事。"并说这些护栏挡住了他过马路,造成附近居民过马路不方便。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过马路”反映出当下部分中国人守矩美德的缺失、生命敬畏的缺少、义务道德的缺乏等道德问题;“重私德,轻公德”思维惯性的影响、效率“经济人”的理性选择、社会转型期的心理焦虑是“中国式过马路”伦理之殇的诱因: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以法律呵护道德、加强舆论宣传与监督、重视道德教育与践行,提升交通参与者的素质德行,是“中国式过马路”道德治理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9.
安全过马路 过马路,莫打闹,交通规则要记牢。左看看,右看看,一定要走人行线。红灯停,绿灯行,上学放学保平安。  相似文献   

10.
地处闹市黄金地段的南湾,树荫之下是一条宽阔的马路。马路外侧是石头水泥的海堤,堤外是碧蓝如绸的万顷波浪。马路的内侧,则是形态各异的临街楼宇,其南欧气派显示着富有和清亮。澳督府虽说别具一格,但列在其中并不突兀。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社会现象引发了社会共鸣。人们倾向于将这种群体行为理解为是一种不文明行为。但如果是处于相同社会环境下的几乎所有社会成员都习得的社会行为,就不能仅仅从公民个体素质方面来理解这一行为。而应从更深层次的文化视角来重新审视这一社会现象。文化学家泰勒指出,每一群体、每一社会都有一套显性的或潜性的行为模式。这些共同的行为模式叫做文化。个人的习惯模型是由适应既成的习惯模型形成的,即人的行为就是文化行为,文化对人的行为具有塑造作用。因此,本文基于高低文化语境理论来解读隐藏在这一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机制,破解“中国式过马路”现象。  相似文献   

12.
哈里斯是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里的一个老流浪汉,他每天的生活就是白天在城市广场乞讨,晚上到立交桥下的桥洞里过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人会过多关注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流浪汉,顶多是往他面前摆放着的咖啡杯里扔几个小钱。所以哈里斯一直过着简单而平静的乞讨生活。然而,这一份平静却在某一天被一个善良的女孩莎拉·达琳打破了。  相似文献   

13.
姚炎中  李丽 《21世纪》2013,(6):26-29
这是一个被炒着的话题,冷热相夹。冷的是现实的抵触,热的是现象的冲突。“不管红绿灯,凑够一撮人就敢走”,这种被称为“中国式过马路”的做法,这段时间来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同时也引起了不少媒体的共同关注。这种现象几乎不问断地在每个城市路口上演,而在村道、城郊接合部可能更为频繁。我们在指责行人“从众心理”甚至上升到道德谴责的同时,是否想过行人为什么这样过马路?有人认为,“中国式过马路”,最大的原因在于我们的路权分配以及信号灯设置的“无礼”,也有一些刚刚进城的新市民,对信号灯的“无视”。在一些本该设置方便行人的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的地方,却被一道道高高的护栏隔断,让行人过马路只能舍近求远或“翻山越岭”。行人在人行横道正常过马路时,有多少车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给行人让行?有多少车辆没有给行人让行而受到过相应的处罚?所以,“中国式过马路”不能一味指责“素质低”,也不能仅仅“一罚了之”,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行人敢冒生命的危险而上演着中国式过马路?中国自古以来崇尚“礼让”。所以有人认为,我们需要完善的,是我们的交通管理相关制度、法律法规以及加强对行人交通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这不一定是高素质的保障,却是高素质的前提。安全是入的基本需求和保障,交通安全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民生。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我们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务必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努力提高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科学化水平,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全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因为事关民生,而民生无小事。  相似文献   

14.
正英雄,有时候会被人们淡忘,可当时代再次发出召唤的时候,他依然会挺身而出。2012年5月8日,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正当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的一群学生准备过马路时,一辆客车突然失控冲了过来,与前方停在路边的另一辆客车追尾相撞,被撞客车猛力冲向正要过马路的学生。危险瞬间,本可以躲开逃生的女教师张丽莉,奋不顾身去救学  相似文献   

15.
毋庸置疑,行人无视交通信号是明目张胆地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不管是批评教育还是适当的经济处罚都不为过。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式过马路"现象远不是一句行人"有规不遵"便能解释。一些城市交通信号灯、斑马线等设置不合理,道路发展更多的是为缓解机动车迅速增加带来的交通拥堵而考虑,造成了"中国式马路"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6.
斑马线是为了保证交通安全,专门为行人过马路设计的。可有的人为了节省过马路的时间,根本不走斑马线,想从哪儿走就横穿过去, 即使中间遇到了疾驶的车辆他也会机警地躲闪,可旁观者却为他捏了一把汗, 心想:多险啊,若稍不注意小命就没了……有的人担心横穿马路会酿成大祸,宁可浪费时间也要走到斑马线的标志处才过马路。同学们,若是你,会选择哪一种做法呢?是冒险不走斑马线,任意横穿马路,还是遵守交通规则,做一个守法的公民?这期我们请来了哈尔滨市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小学的同学们,让我们听听他们的想法吧!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2013,(6):26
编者按这是一个被炒着的话题,令热相夹。冷的是现实的抵触,热的是现象的冲突。"不管红绿灯,凑够一撮人就敢走",这种被称为"中国式过马路"的做法,这段时间来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同时也引起了不少媒体的共同关注。这种现象几乎不间断地在每个城市路口上演,而在村道、城郊接合部可能更为频繁。我们在指责行人"从众心理"甚至上升到道德谴责的同时,是否想过行人为什么这样过马路?有人认为,"中国式过马路",最大的原因在于我们的路权分配以及信号灯设置的"无礼",也有一些刚刚进城的新市民,对信号灯的"无视"。在一些本该设置方便行人的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的  相似文献   

18.
孔令雪 《社区》2012,(7):54
我们从小唱着"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的歌,读着雷锋、赖宁、焦裕禄的故事长大。帮老人拎袋子、带小朋友过马路,这些不起眼的小事,能让内心升起由衷的自豪感。然而,当下的社会,好人好事却似乎越来越少了。  相似文献   

19.
浅草 《新天地》2016,(11):32-33
“到我家去坐坐吧” 事情追溯到1990年9月下旬的一天,江苏无锡崇安区广益中心幼儿园的老师钱晓红被同事所讲的一件事情揪住了心:同事告诉钱晓红,她在上班的路上,看到一位衣服脏兮兮的老人蜷缩在桥洞墙壁旁,她觉得老人有些面熟,仔细一看,发现是以前在幼儿园做过生活老师的马蕴芳.因为急着上班,更怕打招呼老人面子挂不住,她就没有下车.  相似文献   

20.
车祸猛于虎     
《新少年》2007,(5)
在我家附近有一条大马路,平时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热闹极了。妈妈常常告诉我,过马路时要左右看,走斑马线,不要闯红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