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学术规范化中的自律和他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失范行为严重阻碍了中国学术事业的进步,学术活动亟待规范化.规范化学术的建立需要学术活动中的个人自律、团体惩戒、社会监督和法律制裁相结合.在学术规范化的过程中,学术他律是基础,学术自律是升华,学术规范化是学术自律和学术他律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
学术行为调控是自律调控与他律调控的统一。其中,自律调控就是要激发学术行为主体坚守学术道德的需要、提升学术人格境界的需要以及取得学术成就的需要,由此形成学术行为调控的内在动力。学术行为他律调控就是要坚持学术行为前的正确导向、学术行为过程中的民主监督以及学术行为后的奖惩,即建立学术行为自律需要的外在动力。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应形成和谐的合力,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调控学术行为,以确保学术行为的道德性、生命力和创新力。  相似文献   

3.
李东辉 《云梦学刊》2010,31(1):23-24
学术泡沫及学术期刊不正常膨胀都有其原因,学术期刊之现状是学术泡沫之果。单个作者或学术期刊的失范行为是自律的失败,而众多作者或学术期刊的失范行为则是他律的失灵、制度的缺陷。期待学术期刊乃至学术创新,先得多从相关的制度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4.
面对当下仍然十分令人堪忧的研究生学术诚信严重缺失的状况,构建其学术诚信培养模式非常必要和重要。研究生成才教育中的学术诚信培养模式主要为:危害认知模式;长效作用模式;主导育人模式;主体自律模式;他律规范模式;系统工程模式。这些模式紧密相连,形成合力,共同为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诚信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胡志斌 《学术界》2012,(11):137-146,285
学术精神是学术研究的灵魂和导向,是学者独立、自由、求真、创新等学术品格的表达。学术精神的彰显既需要学者正当地行使学术权利,包括秉持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恪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规避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等。同时,也有赖于国家或管理者在学术资源、学术政策与法律等外部条件上予以合理设计和有力支撑。外部条件中的权力因素与学术资源有限性的叠加,使得学术权利的行使不仅具有依附性,而且还充满竞争性。由于学术自律和他律的不足和失控,当下的学术研究有了浮躁、功利、失范、不端等学术精神异化的心理和行为表征,并有愈演愈烈之势。从法理的角度解析,管理者学术权力行政化、利益化是学术精神异化的外在趋导因素;学者学术权利功利化、亲权力化是学术精神异化的内在驱动因素。因此,基于学术法治的内在要求,应当对学术权力和学术权利的行使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6.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应建立良性的防范检测机制,良好的防范检测机制不仅能够强化自律意识,避免一些误区,提高学术研究的科学性与学理性,同时也提供在质疑和批判中发现问题,提出新的创见的机制.这种防范与检测机制涉及学术品格、思维品质、思维方法及学术评判机制诸多方面,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也谈学术规范、学术民主与学术自由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俞吾金 《学术界》2002,(3):152-155
重视学术规范的建设乃是当代中国学人确立自觉的反省意识的一个重要体现。但认为只要真正地发扬学术民主 ,就能克服学术研究中出现的种种弊端 ,这种普遍流行的观点是错误的 ,学术民主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局限性并没有得到深入的反思和检讨 ;同时也忽略了学术民主与学术自由这两个概念之间的重大差别以及它们与学术规范之间的关系。只有真正把握学术规范、学术民主和学术自由这三个概念的确切含义 ,并用以指导我们的学术活动 ,我国的学术活动才会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术权力的特征与运行机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李立国 《学术界》2004,(1):187-192
学术权力是专家学者依据其学术水平和学术能力 ,对学术事务和学术活动施加影响和干预的力量。与行政权力相比 ,学术权力具有松散性、自主性和民主性的特征。学术权力的运用要遵循学术管理的特点与规律 ,并以学术自由为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学术领域学术行为是从事自然科学或者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生产精神产品的活动。这种行为,包括专职或者兼职的学术活动、教学科研机构或者民间的学术活动、学习期间的科研活动及学位论文的写作。但是相关单位从事的教学管理、招生分配、考试及考试评判等,虽然与学术活动有关(如教材既是教学成果,也是科研成果),但不是学术活动本身,其运作规律不同,不应当混淆。学术领域是指学术行为和学术相关行为所牵涉的活动范围。学术行为和学术相关行为是指直接从事学术创造以及对学术创造进行规划、管理、指导、服务、交流(发表与会议交流)、资助、…  相似文献   

10.
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他律与自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学术规范是一项系统工程,制度建设是根本。学术规范的实施机制是体现学术规范制度的基本环节,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术规范的外在约束机制和内在自律机制,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对学术规范制度的运行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学术规范,先在建设,重在践行,贵在自律。  相似文献   

11.
学术失范背景下的学术期刊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舟 《江西社会科学》2004,(11):208-212
近十多年来,学术失范现象在不断的规范及批评、愤慨声中虽有所改观,但依然呈现着广泛性、严重性与多样性的特征。与此同时,学术期刊也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失范现象。这一切,严重损害了学术事业的发展、学术期刊的发展。在学术活动中充当着“防火墙”、“守门人”这一特殊而重要角色的学术期刊应坚持走规范化发展的道路,以维护学术事业崇高、圣洁的形象和声誉。  相似文献   

12.
"鹅湖之会"是宋代以来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次学术争论,"鹅湖之会"的学术氛围、学术交流模式及其学术公平是"鹅湖之会"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古代学术典范的关键."鹅湖之会"的学术精神和学术示范意义是"鹅湖之会"的生命力所在.虽然一千多年过去了,"鹅湖之会"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典范作用依然十分重要,对我们今天的学术活动和学术争鸣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学术自由是不少学者毕生追求和维护的理想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在王国维纪念碑碑文中写下“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历千万祀 ,与天壤而同久 ,共三光而永光”这一不朽名句 ,所表达的正是对学术自由之赞扬与向往。学者们之所以如此重视学术自由 ,除因为学术自由是学者从事学术活动、探究客观真理的必要条件与保障外 ,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 ,学术自由还是学术活动发展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正确处理高校学术和谐的五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和谐既是一个“古老”的工作设想和期望,又是一个崭新的话题和奋斗目标。本文在界定了学术和谐的内涵后,具体研究了保障学术和谐的五个关系,即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的关系,学术自由与学术纪律的关系,学术带头人与学术团队的关系。学术活动与学术服务的关系,并提出了正确处理好这五个关系。是实现高校学术和谐的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15.
论道德自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道德建设,要积极培育和增强主体的自律.什么是自律,马克思主义自律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如何培育和增强人们的自律,自律和他律的关系怎样,搞清楚这些问题,对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自律的基本思想提起道德自律,不能不想到康德.康德把世界区分为两个平行的领域.与此相适应,他把规律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的因果规律;另一类是意志或道德的规律.对人来说,自然规律是自然立法,是他律,而道德规律是法由己立,是自律.人是目的,自律高于他律.  相似文献   

16.
1.科研管理与科研评价体制的改革。学术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组织、指导、协调学术活动;制定学术规范;开展学术评价;做出学术决策;开展学术咨询;研究指导学术道德建设等等。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学术管理存在着弱化、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中的人须是一个自律与他律的统一体,也就是说生活于社会中的人不仅需要自律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样需要他律性的建构来维护和保障人的自律。社会信用体系的出现和建构承载了人的他律性建构的可行性和现实性。社会信用体系的建构目的在于将"自律自觉化"与"他律制度化、常态化",更好地维系社会的稳定和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社会信用体系凝合了现实的人的各种样态,规范着人的经济行为和道德行为,完善着和谐社会的信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新学术》2007,(3)
音乐美学领域之中关于"自律论"和"他律论"之争,由来已久。他律论肯定情感在音乐中的作用,而自律论对此持否定态度。其实,自律论和他律论都肯定情感对音乐的创作和欣赏过程起作用,本文就汉斯力克的美学观点浅谈音乐美学中的经典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复社是晚明时期最引人瞩目的文人社团,其成员的学术活动构成了明清之际学术流变的重要环节。复社成员以时文为中心的学术活动对崇祯时期的时文写作和评选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复社成员对时文的过多关注也极大地降低了复社在学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苏令银 《社会科学》2001,1(8):53-56
道德自律和社会他律是道德实践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 ,是实现社会控制、形成良好社会秩序的两种主要方式。在当前我国社会重大转型的时期 ,对个体道德自律的要求变得尤为突出。一、道德自律及其特点现代意义上的道德自律是道德主体在社会实践中内化道德他律而来 ,是主体的一种自我立法、自我约束。自律作为道德区别在于其他社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主要标志 ,是道德成其为道德的依据 ,亦是道德在现实世界中发挥独特作用的魅力所在。任何的外在的社会性他律形式 ,只有通过道德个体的自律 ,才能最终内化在人们的心中 ,成为个体的自觉自主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