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墨经·小取》有这么一段文字:“爱人,待周爱人而后为爱人。不爱人,不待周不爱人。失周爱,因为不爱人矣。乘马,不待周乘马然后为乘马也。有乘于马,因为乘马矣。逮至不乘马,待周不乘马而后为不乘马。此一周而一不周者也。”周山同志的《〈小取〉推理论》(载《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6年第1期)一文分析说,《小取》作者由于顾全了“兼爱”的主张,于是也就顾不得逻辑性了,作出了“爱人”宾词周延,“不爱人”宾词不周延的分析。而一旦摆脱政治偏见,《小取》作者对“乘马”和“不乘马”的宾词周延性的分析完全合乎逻辑。由此周山同志断定,《小取》认识到认识概念的周延性,乃是正确推理的必要条件。我认为周山同志的分析和断言大可商榷。《小取》那段文字中的“待…而后为…”的句式应该予以加倍注意。它反映一种条件关系。而“周”训为“遍及”,不可直接等同“周延”一词。这样,上引原文的意思是;①X爱人,当且仅当X爱所有的人;②X不爱人,并非当且仅当X,  相似文献   

2.
墨子生于春秋末世,学术活动在战国初年。由他创始的墨家学派,则几乎活跃于整个战国时期(前五世纪至前三世纪)。在学派内部的长期互相切磋和与其他学派(尤其是名辩学派)的反复辩诘问难中,其理论思维得到空前的锻炼和发展。墨家总结了当时人们的思维认识成果,在中国逻辑史上首次建立了一个较为全面、深刻的范畴体系。在《墨子》这部墨家著作总集中,属于最后写定的逻辑专著《小取》,是墨家逻辑范畴体系的一个简明纲要。 本文将通过《小取》所揭举的辩,名和实,辞和意,说和故,类和取、予,法和效,同异和偏观等范畴演进过程的考察,来探讨墨家逻辑的…  相似文献   

3.
1 与《金瓶梅词话》关系密切的情欲小说,当推《如意君传》,对两书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弄清文学上的传承关系,且能为成书找到新的佐证。《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七回,写西门庆与王六儿秽事“犹如武则天遇敖曹”,虽未明指书名,然确为《如意君传》之本事。《如意君传》不仅对《金瓶梅》,对后来的情欲小说影响也大。《肉蒲团》在书中两次直指《如意君传》、《绣榻野史》、《痴婆子传》之书名。《如意君传》为短篇,卷首有华阳散人甲戌秋所作之序。《肉蒲团》今见为日刊本,时当清康熙乙酉(1705年)刊行。初曾疑“如”传华阳散人甲戌序,或伪托“假虚”即子虚乌有也。词话本“犹如武则天遇敖曹”一说,给人们提供了证据,此书确在《金瓶梅》之前。今且以《肉蒲团》刊行之康熙乙酉为终点,将此前的“甲戌”列下: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的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论来源。《逻辑学》是黑格尔辩证法的代表作,其内容之丰富、思想之深刻,达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辩证法发展史上的最高水平。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十分重视研究《逻辑学》。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写作中曾成功地运用了《逻辑学》的辩证方法。恩格斯在研究《逻辑学》之后,深刻地指出:“事实上,一切真实的、详尽无遗的认识都只在于:我们在思想中把个别的东西从个别性提高到特殊性,然后再从特殊性提高到普遍性”(《自然辩证法》第212页)。列宁则认为:“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  相似文献   

5.
甲骨文有个字── 从水从隹,可释淮;淮、 双声近义,所以一般都释为祭名的“ ”①。 应该注意到这个条名或乐舞常用来祭祀大乙──成汤(唐)。 “乙丑卜,贞,王宾大乙, 亡尤。”(《前》1·3·5) “王宾大乙, ,亡尤。”(《续》1·8·3) “贞,翌  唐(汤)。”(《前》)5·36·3) 文献里也说《大 》是汤乐。 今本《竹书纪年》:“殷商成汤二十五年,作《大 》之乐。” 《左传》襄29年:“见舞《韶》《 》者。”杜注:“殷汤乐。” 《墨子·三辩篇》:“汤。……自作乐,命曰《 》。” 《周礼·春官·大司乐》大 ,郑注:“《大 》,汤乐也。” 《…  相似文献   

6.
《老子》古本道德顺序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古本道德顺序试探张学方帛书《老子》(七三年底出土)与今本《老子》最大之不同,就在于“德篇”在前“道篇”在后。这一特点反映了一些什么问题呢?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在七十年代中期和八十年代后期,作了很多有益的探讨和推测,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四种意见。第...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墨经》中的推论形式虽为国内外一些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至今仍有不小的意见分歧。文章针对这一情况,就长期争论不休的“或”、“效”、“辟”、“援”、“推”、“止”、“擢”等七种推论形式作了论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探讨了类推、类比是中国古代逻辑思维论式的主要特征,及其对人类逻辑思维初始形式的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8.
“符采”在《文心雕龙》中的含义可分为两种,一是“符之采”,即“玉之横文”,引申为“文采”,《原道》《诏策》篇中是此义;二是“符”与“采”,即玉之坚硬质地与华美文采的结合,引申为文章质实的内在美与富有文采的外在美的结合,《宗经》《风骨》《诠赋》篇中是此义.比较而言,并列结构的“符采”更具理论深度,从这一角度看,“符采”之“符”与“风骨”有相近之处,“采”则与辞赋的“铺采摛文”密切相关.“符”相当于“雅义”,“采”相当于“丽词”,“符”与“采”各自独立存在,又相互交融,其内涵与“文质”说、“丽词雅义”说、“情经辞纬”说一脉相承而又能超越诸说,更为精确地体现了刘勰文质并重的文章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9.
“浙江”原是江名,后来演变成为省名。它出现于秦汉以前,初见于战国时纪录成文的《山海经》,次见于西汉的《史记》及东汉的《越绝书》和《吴越春秋》。《山海经·海内东经》载:“浙江出三天子部。”《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上会稽(今绍兴)祭大禹,“至钱唐(今杭州),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越绝书·记地传》:“勾践与吴战于浙江之上。”《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勾践与大夫种范蠡“入臣于吴,群臣皆送至浙江之上,临水祖道,军阵固陵”(固陵后改西陵,即今萧山西兴)。文中提到的浙江即今之钱塘江,尚不是政区的名称。钱塘江古称浙江,据《方舆胜览》说:“浙江,取其曲折以为名。”《大明一统志》又说:“江口有山,居江中,潮水投山,十折而曲,故云浙江。”《读史方舆纪要》引卢肇的话也说:“浙者,折也。取潮水出海屈折倒流也。”三说雷同,都和江道曲折有关,折加水为“浙”,故浙江又有“之江”、“曲江”等别称。  相似文献   

10.
“不是心理学,不是精神现象学, 而是逻辑学=关于真理的问题。” ──《哲学笔记》第186页 真理问题是认识论的中心问题,是黑格尔《逻辑学》的主题。按照黑格尔的说法,“真理不仅应是哲学所追求的目标,而且应是哲学研究的绝对对象。”(《小逻辑》第 93页)列宁在对《哲学史讲演录  相似文献   

11.
前言 岁在丙、丁之际,偶成古乐府臆札十一则。甫脱稿,一夕而失之。至己酉春夏之交,复写定,得十篇十四则。因于诣古槐书屋时呈俞平伯师乞正。承平师逐条审读,并以不同意见相示,今悉附于每篇之末,兼致谢忱。 一、战城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莫不夜归。 此四句旧说有三解:一、“良臣”指良 将。沈德潜《古诗源》:“思良臣,怀颇、牧 之意也。”余冠英先生《乐府诗选》引申其 义,而释为“善于谋画调度的大臣”。二、以 “良臣”为讽刺语。陈本礼《汉诗统笺》: “此讽今之自命为良臣者。”三。以“良臣” 为“良人”之误。闻一多先生《…  相似文献   

12.
释hua     
金文的“■”字,目前尚不能确识。 《说文》:“■,击踝也。”这解释乍一看颇为荒诞不经,因此为诸家所不取。我看《说文》的说法不可轻易抛弃。 第一、“■”与踝有关。 《麦尊》有这样一句话:“侯易者■臣二百家剂。”“易”是“锡”字,即 “赐”。“侯”指井侯。“侯赐”,就是井侯受赐于王的意思。“剂”:券书。 《周礼·天官·小宰》:“听买卖以质剂。”注:“质剂,谓两书一礼,同而别之,长日质,短曰剂,今之券书也。”“者”字,郭沫若认为是“赭”字,“■”是“踝跣之臣”①。“者”是“赭”,这一说法甚确;“■”释成“踝跣之臣”,这一说法…  相似文献   

13.
《关雎》是“诗经”三百零五篇的首篇。因此,历代人们研习《诗经》,必自此篇开始。对它的解读纷纭杂陈,见仁见智,不胜枚举。方玉润((诗经原始》云:“取冠《三百》,真绝唱也。”《关雎》是一首爱情诗,抒发了青年男子对河边采荇菜的美丽姑娘的思恋深情。原诗分三章,各章诗句有多有少,不够整齐,郑玄分为五章,每章四句,形成整齐的章句结构,后代研究者多从之。  相似文献   

14.
无论读《论语》或研究《论语》的人,都会对《论语》编次的杂乱无章感到头痛。朱嘉《论语集注·学而第一注》云:“此为书之首篇,故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他认为《论语》各章还是有中心和目的的。不过,就《学而篇》而言,每句话就是一个中心,如果都是“学者之先务”的话,那“先务”也就太多了,还哪里算得是“先务”呢?刘宝楠《论语正义》认为“当孔子时,诸弟子撰记言行,各自成篇,不出一人之手,故有一语而前后篇再出也。”这或者接近实际,也可能就是编次杂乱的原因。汉代的安昌侯张禹,“本受鲁论,兼讲齐论,善者从…  相似文献   

15.
陈民镇 《求是学刊》2023,(5):149-158
《左传》引《书》,或径称篇题,或以“《书》曰”“《书》云”“《国名+书》+曰”“《国名+书》+有之/有之曰”的形式引入,可反映春秋时人对《书》类文献的称引习惯。《书》类文献篇题的确立应不早于春秋时期。《书》类文献篇题中的“诰”“告”“誓”“命”,原先都应该是表示行为方式的动词,后向文体称名转变,已有“以体命题”的意味。春秋战国时人对《书》类文献的称引,愈加巩固“诰“”誓”“命”作为文体称名的意义,文体命名观念也得以进一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6.
一、珍惜志怪小说这份文学遗产作为古小说的一种类别,志怪小说似乎一直受到歧视或批判,唐代刘知几在《史通·杂述篇》中说“求其怪物,有广异闻,若祖台《志怪》、干宝《搜神》、刘义庆《幽明》、刘敬叔《异苑》,此之谓杂记者也”。列举了他所认为这一类作品之中影响较广的一些代表作。接着他进一步就题材内容有所分类,肯定了“若论神仙之道,则服食炼气,可以益寿延年;语魑魅之途,则福善祸淫,可以惩恶劝善”。继而,他说“及谬者为之,则苟谈怪异,务述妖邪,求诸弘益,其义无取”。实际上,他除了对服食求仙以及因果报应这两类作品给予高  相似文献   

17.
苏轼的假话     
一首《水调歌头》,成为千古名篇。叙及创作过程,苏轼说了一句假话:“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假在何处?假在“大醉”二字。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小林正,退休职员,1909年8月生人,现住静冈市。作者自五十年代起,从事《后汉书·倭传》、《三国志·魏志·倭人传》中有关古代中日关系研究,对邪马台国持九州说,曾先后用一百二十余天赴现场考察。最近,作者将其研究成果《“倭国王帅升等”研究——“倭国王帅升等”乃熊本县球磨郡免田町》和《<汉书>如淳注“如墨委面”之研究》等论文寄给本刊,希望与有志于斯的中国学者共同探讨。今将其中一篇全文刊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着大量关于鸟类的描写,其开卷第一篇《关雎》首句便写到了雎鸠。粗查全书就有黄鸟、仓庚、脊令、桑扈、鸳鸯、凫 、鸿雁、凤凰、桃虫、玄鸟等,还有鹊、雀、燕、雉、鹑、鸡、凫、鸨、鹈、 、鹳、、隼、鹤、鸢、、、鹰、鹭等不可胜计的诸多鸟类。难怪孔夫子谆谆教导说:“小子何莫学乎诗……,多识于鸟兽虫鱼之名。”① 《诗经》确有认识各种动植物的功用和价值,而且“鸟”多排居首位,也很切合实际。这些鸟类描写,或假鸟为喻。“以彼物比此物”,如《唐风·鸨羽》:‘啸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摩益,不能艺稷季。…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曾在报刊上读到一篇被拐学童的故事,遂讲给女儿听。当讲到该学童发现被拐后,机智地摆脱人贩子,找到警察叔叔要求帮助时,女儿竟紧张地瞪大了眼睛,直到得知该学童已被警察叔叔送回家,小女儿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若有所思地说:“幸好警察不是假的!”。警察也可能是假的?!孩子天真的心灵怎么会蒙上这样的阴影?环顾四周,“假”字已渗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从假酒、假烟、假糖、假饮料、假“纯棉”、假“真皮”,到假货币、假公章、假证件、假合同、假文凭……,几乎应有尽有。“作假”之祸水甚至蔓延到了神圣的课堂,如各类竞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