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一个冬日的午后,捧一杯热气氤氲的茶,打开音响,躺在音乐的环抱之中,任思绪流淌,也是享受生活!又或者是静静躺在草地上,听鸟儿歌唱,风儿轻轻扫着落叶,也是难得的踏实。最美的音乐,往往都是隐藏在生活的最深处。 相似文献
5.
张国富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20-23
回顾20世纪的西方哲学走向,生活世界的重新阐释已成为多元主题中的重要一维。这其中,哈贝马斯对生活世界的阐释是独具特色的,它以社会哲学为视角,将生活世界作为与交往行为相辅相成的概念,在交往理性下重建生活世界,使生活世界成为交往实践的背景和视域。文章试图从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的理论来源、意蕴及生活世界的殖民化等问题的阐述入手,系统地分析哈贝马斯交往理性下的生活世界概念及其生活世界理论对于批判传统意识哲学和建立新的哲学基础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让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创造高品质生活是习近平对我国新发展阶段发展目的 的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为人民创造高品质生活观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活原理为基础渊源,吸取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活思想,继承和创新了党的几代领导集体的人民生活理论. 相似文献
7.
阿尔·马丁内斯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5):1-1
我是一个没有耐心的人,我要求和我交往的人也必须雷厉风行,不然的话,我就不高兴。我从不错过时间,约会从不迟到,上帝帮助了每一个在超级市场排队算账时想要插到我面前的人。我这样谈自己的不耐心,也许你可以想象,当我碰上了交通阻塞时,是个什么样子了。这事发生在南佛罗里达州靠近我的家乡的山路上,一位年轻人在防栅旁拦住了我,告诉我可能要耽搁半个小时。 相似文献
8.
9.
王金柱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艺术创作是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是形成社会精神文化环境的重要内容,是形成社会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美术创作在形式上是丰富生活的文化娱乐,但深层含义却是人们探索生活发展、探索生活方式、创造生活产品的设想交流活动。在社会生产活动的设计劳动中,酝酿、讨论、交流对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劳动工具的探讨,以艺术创作的形式展示对生活各个方面的想象、思考和意见。生存方式的改善促成对生活感受的探索,凝聚人民的创造的智慧成为美术创作的主要任务,以感受启动创造生活的热情,美术的形式及审美爱好是极其明确的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通过交流达到生活建设和生活目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龚晓珺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3):76-79
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殖民化”是对现代社会各种弊端进行病理性分析的著名论断。他通过改造“生活世界”的概念及分析其结构功能,探讨“生活世界殖民化”的原因和解决途径,立足于在交往合理化中实现“生活世界的合理化”,解决现代社会的各种危机。他的这一思想的理论贡献和理论缺陷同在。 相似文献
11.
扶小兰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60-65
电影作为近代科学技术和表演艺术相结合的新型艺术形式和文化形态,在19世纪末随"西俗东渐"之潮流传到中国,引起了近代城市人的极大好奇与兴趣,并且很快就与中国社会和文化联系在一起,成为城市人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和方式之一.电影极大地影响着近代中国城市人的思想和生活,改变着他们的价值观念、文化心态和生活方式,塑造着城市现代人的性格特征,促使近代城市人由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从而推动了城市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13.
刘金萍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3):76-78
哈贝马斯是在分析交往行为和生活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起交往理性概念的。他是以工具理性和交往理性二元分立为基点,赋予交往理性以对抗工具理性的使命,通过“交往理性”这种新理性观的确立,解除了意识哲学的“先验主体”和“先验理性”的设定,摒弃了主、客体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从而取消了主体中心主义的独裁,从根本上否定了狭隘的传统的“理性”观,也为现代人逃离现代性困境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杨正联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1):145-148
文中沿合理化问题———交往行动理论———生活世界概念的提出这一逻辑线路,描述了哈贝马斯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概貌,并认为,忽视集体行动问题,使哈贝马斯的理论分析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逻辑空白,但他的生活世界概念的提出,并没有填补这个空白,而是以其规范性内容,赋予哈贝马斯理论以社会批判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电影奖的评选是1980年代中国电影生产中的重要事件。通过鲜活的电影史实,从电影生产机制角度出发再现该时段的评奖活动,可以还原电影评奖对民众电影生活的介入。以制约电影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观众电影生活的重建——为关切对象,可以在更为宽广的学科基础上呈现电影与民众文化生活的关系,破除圈定于导演与作品的传统史学理路,从而在现实性与历时性之间、在美学性与社会性之间拓展电影史学的增长空间,发掘历史问题中的现实之美。 相似文献
17.
18.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中的一般与个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玉胜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4-7
哈贝马斯在<交往行动理论>中,把交往理性与工具理性、生活世界与系统、交往行动与目的行动、交往语言与独白语言作了厘清,阐述了<交往行动理论>构建出的社会批判理论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交往行动理论是其精髓.根据交往行动理论,他构建了一个公正世界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19.
解读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哈贝马斯由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弊病的诊断而提出交往行为理论。他寄希望于“交往理性的重建”和“话语伦理”规范的建立与贯彻,以实现一种无暴力统治的社会秩序。交往行为理论带有明显的批判性,同时又带有乌托邦色彩。研究该理论,对社会走出现代性困境有普世意义,对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评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艾四林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
“交往行为”构成了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核心范畴。他比较分析了交往行为与其它社会行为的区别,突出了交往行为的特殊地位。内在于交往行为之中的合理性是语言性、互主体性、程序性、可误性、开放性,这有别于传统的意识理性,体现了哈贝马斯对理性的重建。“生活世界”和“系统”是交往行为的补充概念,是从行为理论过渡到社会理论的桥梁,这一对范畴的提出表明了哈贝马斯对“社会”的重新理解。对西方社会的诊断是交往理论社会批判实质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