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林华俤 《社科纵横》2007,22(8):13-14
陈独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近代中国社会深入分析,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理论,提出了包括关于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理论若干正确的认识。对于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益探索应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最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关于社会革命的科学理论。中国先进分子为了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经过千辛万苦,才找到马克思主义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最好的武器。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同时又对马克思主义作了伟大的贡献和发展。一马克思的学说开始传入中国,是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在中文报刊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和马克思名字的,是外国传教士主办的《万国公报》。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光辉旗帜,是指引我们胜利前进的科学指南。而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又是这一理论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问题上最突出的理论贡献之一。江泽民同志在1997年2月出版的(邓小平经济理论学习纲要卜书的序言中指出:“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深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先仍然是坚持认真研读原著,在学好原著上下功夫。同时,把若干方面的理论学习纲要作为重要辅助…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继承、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转变的理论,成功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重温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光辉历史,总结和探讨其经验教训,不仅是我们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亦可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5.
韩玉玫 《学术交流》2004,2(4):23-2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创立这一理论和制度;第二代领导人完善这一理论和制度;第三代领导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这一理论和制度。尤其是中共第三代领导人在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对多党合作制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有着积极的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国建  刘晔 《学术交流》2004,1(8):31-35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适时抓住"农民、农村、农军"这三个基本革命要素,围绕着"农民问题"这个中心适时展开革命运动,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民问题"的地位时高时低;在21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突显"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当今中国"农民问题"的"应答域"应是多解的。农户居住城镇化和农民生产经营专业化,是新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致读者     
经过一年的紧张筹划,本刊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征文活动终于结出了硕果。今天,我们将征文评选出的优秀论文结集作为增刊出版,献给伟大的党,献给广大读者。七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的征途上,取得了极其伟大的成就,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是我们的胜利之本,成功之路。认真总结这一基本经验,发扬这一政治优势,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世界新旧格局交替,形势复杂而严峻。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尖锐而曲折。意识形态领域,是斗争双方激烈争夺的重要前哨阵地。思想理论工作,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建设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筑起反和平演变的钢铁长城,  相似文献   

8.
今年1月8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同志逝世16周年。敬爱的周总理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他的建党学说对毛泽东建党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对丰富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发此文,以表对敬爱的周总理的深切怀念。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5,(10):34-37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这一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指引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这也为我们党今天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历史经验,其主要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理论创新的前提条件;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理论创新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大力加强党风建设是理论创新的根本保证;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斗争是理论创新的实践基础;充满生机的时代和宽松、民主、开放的大环境是理论创新的客观条件;一大批高素质的理论创新队伍是延安时期理论创新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过程中,周恩来同志在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和军队建设,在白区工作和根据地工作,在统一战线和外交工作,在经济工作和文化工作等许多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并在一系列重要问题上对中国革命的经验进行了深刻的总结,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和十分珍贵的理论遗产。特别在党的建设问题上,《周恩来选集》上卷中有许多重要思想,对当前我党的建设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认真学习周恩来同志  相似文献   

11.
许静波 《学术交流》2005,1(7):21-24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围绕行政权的建设和巩固,形成了相对系统的行政领导思想。毛泽东行政领导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过程紧密相连的,它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萌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形成,新中国成立以后不断发展、成熟的。毛泽东行政领导思想是理论与实践的结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在全世界消灭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彻底解放全人类。这种空前伟大而艰巨的事业,绝不是无产阶级一个阶级所能完成的。无产阶级必须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阶段,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集中力量打击当时的主要敌人,解决面临的主要任务,才能不断推动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策略,是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经验。而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合作,则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在这个结合过程中,发生过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其中,第一次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胜利。延安整风运动,作为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在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 延安整风运动在思想上把全党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明确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态度,在全党范围内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在迎来祖国母亲50华诞之际,当我们回溯过去,展望未来的时候,无不纵观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飞跃历程。其历史的结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出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已经确立和成熟,并历史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和中国人民的行动指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目标中,创造性的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规律进行了深刻…  相似文献   

15.
贝丽静 《学术交流》2005,2(1):32-35
统一战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有力武器.江泽民同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创造性地提出了"四个服务"思想,具有时代性、理论创新性、实践性的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在统一战线理论上又一次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文化问题的理论,是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文化观产生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在一贯强调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的同时,也一贯强调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不但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指导,而且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也是毛泽东的一贯思想.  相似文献   

17.
浅谈邓小平文艺思想张文泰邓小平同志是中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和军事家,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在坚持、运用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毛泽东思想过程中,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在总结群众和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相似文献   

18.
杨军 《唐都学刊》2009,25(3):79-82
邓中夏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领导人之一,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从党的二大以后到大革命时期,他结合自己从事工人运动的丰富实践经验,连续发表理论文章,就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领导权、同盟军以及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最终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原理与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而形成的科学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来指导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才能更好地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玲 《学术交流》2007,40(1):20-2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和观点来解决中国自身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别为问题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提供唯物主义的指导、辩证法的指导、提供认识论的指导、提供唯物史观的指导。问题视域下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代的现实生活互动的最基本的方式。大体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的问题视域下经历了三次巨大的理论飞跃,即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问题回答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成果———毛泽东思想,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方向的问题回答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伟大成果———邓小平理论以及对新世纪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的问题回答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伟大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