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辉 《学术研究》2003,(11):130-13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讨论实现了从输入西方美学思想到创立中国美学理论的转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美学体系的初步尝试,奠定了中国关学发展的范式;给美学以马克思主义新实践的哲学基础,反对了机械唯物主义和各种唯心主义美学观,并与西方各种美学本体论相区别。讨论形成了四派基本观点,是思想解放、学术争鸣的一个范例,对20世纪80年代的学术发展有很大影响;厘清了美学对象和研究方法,涌现了大量的学术人才,为80年代的美学复兴做了准备。  相似文献   

2.
田瑞 《理论界》2022,(10):83-89
美学大讨论是中国当代美学首次出现的大规模美学学术论争,是中国美学强化自身理论话语、塑造自主美学范式的一次重要尝试。美学大讨论肇发于共和国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殊时期,呈现美学问题与意识形态建设交叠相织的理论景观。美学大讨论在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进程的特殊地位不言而喻,产生了较大的积极作用,但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在当代语境下,重新审视与反思美学大讨论的功绩与不足,对继续深化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建设、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明 《兰州学刊》2006,(2):66-67
从对“美学大讨论”的反思中,可以看到其中潜在的诸多病症,有精神上的,也有“肉体”上的。而形成长期影响的,较表层的是三重的“隔”,而更根本的深层病症是审美精神的失落。  相似文献   

4.
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生成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和“双百方针”两股政策力量交锋的罅隙,是意识形态规训下美学发展的自我确认,和美学话语体系的自我建构.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美学研究领域取得指导地位,美学专业教材的编写和美学研究资料的编辑,培养了一批美学研究人才,但整体学术水准乏善可陈.特别是囿于认识论视野,和缺失西方美学话语参照系,而使“中国的美学”不仅脱离世界美学发展主潮,还抑制了本土美学研究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杨蓉蓉 《兰州学刊》2005,(5):275-277
本文旨在对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人文精神"大讨论进行反思,同时通过清理"人文精神"大讨论中知识分子的不同态度与立场,对中国社会转型等背景下的90年代文化特征、中国知识分子的职责担当及文化重建等问题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中国“美学大讨论”在当下学术史评价中仍问题重重。“思想改造—双百方针”形成的话语夹缝,使得美学问题讨论不仅与此前系列文艺批判运动截然不同,而且在政策制度保障下获得了相对自由的论辩空间,进而在对革命话语的弹性突破中形成了符合自身逻辑的美学话语。除推动美学知识普及和美学人才培养外,“美学大讨论”还奠定了中国美学学科范式的雏形,实现了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学科化和体系化,并催生出以“实践美学”为代表的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并影响至今。同时,受意识形态的干预及苏联美学话语的前置影响,“美学大讨论”又将马克思主义美学丰富多元的方法论窄化为单一的认识论和反映论,还在“主客二分”的古典本质主义思维模式中兜圈打转,既脱离了国际美学的发展潮流,又与中国古典美学相脱节。“知识话语”求真理想与“意识形态话语”建构要求的矛盾冲突,是理解这桩美学史案在学术与意识形态之间功过是非的关键线索。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7,(7):86-90
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的一些美学观点遭到激烈的批判。这些观点包括:美学的哲学基础不仅仅是反映论,还要加上历史唯物主义;艺术和科学的区别不仅在反映现实的形式方面,而且在反映现实的内容方面;艺术的本质在于审美反映。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观点不仅是正确的,而且仍有鲜活的生命力,充分显示了朱光潜某些美学理论的原创性和前沿性。  相似文献   

8.
一1928年成立的总部设在南京的中央研究院和1929年成立的总部设在北平的北平研究院,是旧中国最主要的研究机构,也是中国近代科学发展体制的主要载体。这两个研究机构到解放前夕,已分别发展到拥有研究人员400人和职员160人的规模。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它们并没有真正承担起领导全国科学研究的责任,而且它们之间又长期处于“两两平行,各自为政的封建局面”①。再加上统一而独立的中央政权的缺乏,整个国家的科学研究漫无计划,理论脱离实际,效率低下。因此,中国科学体制不进行彻底的改造,就难以承担起新中国建设的使命。新中国建立后,经过初步改造…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长期在低位徘徊.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阻碍油价与实际生产成本相联系的墨西哥湾加价制被废止;低成本的中东石油供应骤增,美国对石油进口实行"强制限额制度",苏联为获取硬通货而向国际市场进行石油倾销,国际石油市场供过于求;美国和西欧的众多独立石油公司涌入国际石油市场,国际石油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发展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是唯物辩证的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的存在决定意识、事物普遍联系、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依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深刻领会其内涵和实质。  相似文献   

11.
对哲学危机的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总觉得,出版社给作者出自选集,既是对作者的一种信任,也是对作者的一个考验.也就是说,要看看作者能否对自己的学术成果作出一个比较客观的、公正的判断.而当我在审视自己的学术作品时、还面临着另一重困难.即1995年我已出版了三部文集:《寻找新的价值坐标:世纪之交的哲学文化反思》(复旦大学出版社)、《文化密码破译》(上海远东出版社)和《俞吾金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虽然自选集允许在已经出版过的文集中再进行挑选,但从读者的利益出发,我希望尽量不要重复.使我感到欣慰的是,尽管系里的行政工作花去了我不少的时间.但我不仅没有停止笔耕,反而因为没有整块的时间撰写大部头著作,倒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术论文的写作中.粗略地计算了一下,近两年来我已发表的和未发表的论文加起来竟有  相似文献   

12.
生态危机与其所形成的一系列后果是一种文化现象,之所以发生这种问题,表面上是由于文化问题引起———人们生存的文化氛围造成的根深蒂固的观念所导致的错误行为所形成。然而,真正本质上的方面却不能不从之所以形成这样文化氛围的文化基础和结构中去寻求答案。这一反思使我们必然追寻人类为什么要去创造这样的文化基础和结构,这一事实的必然性的基本原因的研究使这一工作回到哲学方面,哲学观念所造成的这一文化现象的必然性使以往的哲学观念成了我们关注的重要之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理论,最早见于1851年3月题为《反思》的一篇手稿中,后来,在著名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这一思想得到显著发展。但是,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完成是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关于这一理论的系统论证;它的完成形态体现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韩国文学有关中国的书写甚少,究其原因与当时的冷战时局不无关系.考察20世纪五六十年代韩国战时和战后文学中出现的中国因素,通过对比战时文学"现时的敌对"和战后文学的"苦难的20世纪""记忆中的盛唐",可以解读五六十年代韩国作家的中国认识.即拥有璀璨文明的古代中国——尤其是唐朝,在韩国作家的中国认识里作为"理想国度"的记忆得到书写;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与韩国是同样饱受外敌之扰的苦难国家,而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却被置于冷战的对立方,被描写为朝鲜军队的"帮凶".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后期 ,朱光潜先生美学学术道路的变迁不只是美学观念层次的变迁 ,更重要的是美学研究方法与学术形态的变迁 :从心理美学转变为哲学美学 ,走上了与其前期美学正相反的自上而下的道路。这既是朱先生个人的学术误区 ,也是整个 2 0世纪中国美学的遗憾 !承续朱光潜先生的心理美学成果 ,化观念为方法 ,走科学美学之路 ,是深化当代中国哲学美学既有成果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美学大讨论"在当下美学学术史书写中出现了种种不可调和的意见分歧。只有打破"前见",从原始史料的翻检细读出发,基于"文献——发生学"视界上对之加以美学史重写,才能在历史语境化的考释廓清中纠偏各种学术史中的观点偏差。"重写美学史"的学术史意义不仅在于钩沉与解蔽美学史事件中的诸多美学"空白点",还原"美学大讨论"的现象史原貌,还在于匡正美学学术史的书写误差,为当下美学学科的纵深发展夯实基础,并提供历史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一、蔡仪与《新艺术论》《新美学》李圣传(以下简称李):杜老师,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抽空接受我的采访。您1964年考入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成为蔡仪先生的第一位美学研究生。当时美学讨论已基本结束,正值文艺界新一轮的整风批判中。在这种"整风""四清"的政治语境中你们师徒相遇,作为党内最为权威的文艺理论家、美学家之一,蔡仪先生当时给您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杜书瀛(以下简称杜):蔡仪先生非常朴实,经常穿蓝色的中山装和布鞋,但非常爱整洁,每次开会脱下  相似文献   

18.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走过了一段自己的历程.所幸的是,我们注意到,历史中的各种因素和关系,只有在其充分发展、充分展现后才能被充分认识.马克思就曾提出“从后思索”,认识是从事后开始,从发展过程结果开始.当然我国的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揭示的发展观 ,是对立面统一的发展观。它与对立面斗争的发展观相对立 ,展现了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显著特征。对立面统一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是中国改革开放精神的凝结和升华。它以三位一体的结构形式 ,奠定了中国社会继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预示了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我国发动了一场空前规模的国际范围内的“反修斗争”。这一运动的结果并不成功 ,而受害最大最深的还是我们的国家与人民。今天 ,当我们在改革开放的现代化道路上跋涉前进的时候 ,认真反思这段历史 ,其积极意义与我们对十年“文革”的清理和反思是一致的。只有实事求是地总结历史 ,才能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