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佛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佛大学的发展与历届校长的办学理念密切相关。从第14任校长柯兰克到现任校长博克,始终坚持学术自由、追求真理、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将哈佛大学办成了世界一流大学。追溯哈佛校长的办学理念,在科研上,以学术自由,追求真理为鹄;在人才培养上,注重课程变革,适应时代变迁,从最初的"自由选课制"到"英才教育",从"普通教育"到"核心课程"的改革,始终坚持以把学生培养成社会精英和领袖为目标。哈佛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对于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艰巨性和长期性依然存在,仍需坚持久久为功。为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目标,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重新认识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的现实问题,并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和新的建设思路。目前,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出现了功利化倾向和恶性竞争现象,急需一种精神指引来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工匠精神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存在内部逻辑性,"严谨专注、持之以恒"的精神内核、"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行为目标、"求实创新、锐意进取"的行为方式以及"尊师重教、授业解业"的学习形式,与新时代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路径和价值追求高度契合。基于此,通过将工匠精神融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以"追求卓越"重构建设目标,以"求实创新、锐意进取"推动学科建设模式不断创新,以"精益求精"促进评价体系的持续改进,以"尊师重教、授业解业"重塑大学的基本使命,可驱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路径的升级与优化,全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相似文献   

3.
坚持以本科为本,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特征。本科教育既关系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也关联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新时代新阶段打造一流本科教育,至为关键的是根据学生特点和发展志趣因材施教,同时呼应国家需求和时代主题予以应才培养,最终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二者有机结合,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文章通过分析高校本科教育改革创新的基本趋势、存在问题以及特色举措,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本科教育,推进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线经验和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4.
改革是大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哈佛大学经历了持续百年的重大改革,最终走向卓越并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典范。揭示哈佛大学百年改革史背后隐藏着的内部和外部规律,可以为当代中国大学改革特别是一流大学的建设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哈佛大学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大学。在走向世界一流大学的改革过程中,哈佛大学对教师队伍的高度重视和富有创新性的举措,是其不断提高师资质量、赢得国际声誉的关键。梳理哈佛大学历史上四位著名校长在卓越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改革措施,总结其成功经验,这对我国一流大学的教师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追求优质生源是各类大学本科招生制度改革的共同目标,但世界一流大学与普通大学本科招生制度存在显著差异,这既有精英教育理念的文化内因,又有办学资源之别的物质外因,但归根到底主要还是源于大学办学定位与目标的差异。哈佛大学、剑桥大学、东京大学作为典型性世界一流大学,其本科招生制度的形成与设计虽因国情不同而各具特色,但也具有明显的共性特征,主要包括:以统一考试完成初步筛选,以综合评价实现优中选优,以高竞争性确保精英选拔,以高质量与多元化为国际招生原则,以多元录取打造活力校园。典型性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招生制度的个性特色与共性特征,对当前构建我国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招生制度具有诸多启示:一是应着力构建“高考初选、校测再选”的二次择优考核机制,二是应完善“量化为主、质性为辅”的特色综合评价方案,三是应健全“高质量、多元化”为基本原则的国际招生政策,四是应优化“类型多样、功能互补”的多元录取招生体系。  相似文献   

7.
认真学习十六大报告,切实贯彻十六大精神,对建设一流大学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一流大学在大学内部表现为追求卓越的目标定位、指标评定,在大学与社会关系中表现为社会的认可。目前,"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模式是我国创建一流大学的共同目标。在我国,要建设国际上有影响的一流大学,必须在近几年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复合型人才需求特征促使地方本科院校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研究以“新闻采写”课程 为例,探讨了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与课程模块化改革的理念契合、教学转变与专业基础,并深入分析了基于“能力输出”导向 课程模块化能力模块确立路径和面向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新闻采写”课程模块化全方位改革。  相似文献   

9.
美国一流大学的学术文化是美国大学校园文化的精华,是一流大学区别于一般大学最显著的文化标志,也是最具普适性与最易于向不同文化背景的世界各国大学扩散的文化因素。本文作者在实地考察美国4所一流大学的基础上,从追求卓越的一流意识、“三位一体”的研发模式、横向融合的交叉创新与优选优教的人才培养等方面论述了美国一流大学的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0.
迈向一流的百年复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整整一百年的发展,复旦大学形成了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就.在未来的发展中,复旦要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在传承文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更为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背景下,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承担的时代课题。新时代赋予一流大学应具有崇高的历史使命、时代使命和世界使命,应具备一流的理论精神、知识精神和实践精神的新内涵;新时代一流大学要遵循一定的理论、文化、制度和实践等多重建设逻辑。在认识新内涵和遵循基本逻辑的前提下,新时代一流大学的建设需要以高位发展的顶层设计进行系统谋划,以多方主体的互动参与合力推进,以现代一流的大学治理积极践行,以审慎合理的动态调控有效规引。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守初心、担使命”的进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一个有机整体,其理论体系存在着一条清晰的逻辑理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立足于党的本质、本色是其逻辑起点,在“守初心、担使命”的传承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体现了其逻辑继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是其逻辑主线,在“守初心、担使命”进程中,对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回答是其逻辑展开,践行初心使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是其逻辑归宿。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陆续出台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以德国"卓越计划"、法国"卓越大学计划"、韩国"BK21工程"和"BK21PLUS"和日本"21世纪COE计划"为研究对象,对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进行分析,提炼出境外高等教育的竞争和境内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动因,卓越科研、优势学科和深度国...  相似文献   

14.
探索在欠发达地区建设一流大学是破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战略选择。欠发达地区建设一流大学应准确把握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和中国特色,突出优势,切合区域发展需求,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要始终坚持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坚持以农为本做好旱区大文章,坚持走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道路,坚持大力实施升级版“人才强校”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5.
大师和大气是最能形象地描绘现代大学外在特征的两个词语,也应当是新建本科大学办学理念的核心所在。无论如何定位、以何为特色,对大师和大气的追求将是新建本科大学向真正的大学迈进的前提、基础和标志。有大师、有大楼、有大气,上下齐心、师生奋进,假以时日,虽新建院校,亦会有大成,会有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16.
以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为代表的英国古典大学素以卓越人才培养为大学的核心目标。其本科教育历经数百年的发展,不仅保持着一流的教学质量,而且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两校奉行博雅教育理念,强调发展学生广泛的学术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创造思维的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挑战学术权威,积极关注社会现实。在制度上以学院寄宿制和本科生导师制为依托。通过学院寄宿制和本科生导师制,导师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和感染,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在中国以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核心任务的改革过程中,深入挖掘英国古典大学一流本科教育的有益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树立追求卓越的本科教育观,创新“以本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因地制宜地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本科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认真贯彻学校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研究型大学的精神,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价值和迫切目标”这个中心,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完善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在本科人才培养上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历史巨人毛泽东具有卓越的开拓创新能力,这一能力形成的原因是:强烈的民族社会责任感,良师益友的影响,博学多才、勤于思考、孜孜广求,始终坚持并看重社会实践,对真理的追求与探索。对毛泽东开拓创新能力成因的分析,可为今天培养和造就开拓创新人才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中国农村改革,四十年来历经四个阶段的转变与发展,走过了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始终贯穿着这样的发展逻辑:以得自农民之道还之农民。这一发展逻辑的内容主要是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逐步赋予、最大限度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有效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中央政策与农民的互动中不断向前推进。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该坚持以农民为中心,正确处理农业农村改革与农民发展的关系;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依靠广大农民推进乡村振兴;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坚持与农民的有效良性互动;在政策落地过程中,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迫执行;营造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不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20.
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幼儿的成长以及高校自身发展都需要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以培养卓越教师作为自身价值目标追求,注重师范生职业适应性和发展性培养,具体而言是师范生职业精神、实践能力、研究能力等多方面的提升,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该以卓越幼儿园教师为人才培养目标,建立“高校-政府-幼儿园”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实施双导师制,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不断探索有效人才培养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