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行语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通过分析流行语的语言,我们可以有效了解社会心理和语言发展规律。本文借鉴认知语言学构式语法理论框架,结合从官方媒体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检索出的100条真实文本,对流行语“XX刺客”构式进行分析,发现它的产生离不开汉语认知隐喻机制的影响。最初产生的句式表达是“雪糕刺客”,因为仿拟类推和高频使用逐渐产生更多类似表达,最终凝固成为语法构式,以“XX刺客”形式存在于汉语中。“XX刺客”代表的这类戏谑构式语言折射大众社会消费心理,暴露相关市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供需矛盾调节和市场合理化定价的隐性指向标。  相似文献   

2.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境内居住着汉、藏、回、土、撒拉、蒙古、哈萨克等民族。千百年来,他们在这里生活、劳动结成了亲密的兄弟友谊,同时使民族文化亦互相影响。表现在语言上不仅汉语对于各少数民族语言产生较大影响,各少数民族语言(尤其是藏语)对于汉语的影响也十分明显。本文仅通过汉藏语言比较分析,就青海汉语方言的一些语法现象作一些说明。“宾一一动”句式“宾——动”式是青海方言的一种基本句法格式,它不象在普通话里作为“变例”出现。所谓基本句法格式,首先是说这种格式应用的范围极广,概括的句子极多。陈述句如:毛…  相似文献   

3.
汉语介词框架"PX时"通常在句子里中做状语,常被看做是汉语的同时性时间结构。通过对一系列的语言事实考察发现,它在表达时间范畴时既可以与句子的主要谓语动词是同时关系,也可以是非同时关系。在语义虚化的促动下,这一介词框架还能表达假设关系和条件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汉堡特"内蕴语言形式"观作为理论背景,从英语时间性特质与汉语空间性特质的角度简析了中学生英语写作误用连词的成因。英语注重形合,句子中需要连词。汉语重视意合,连词可有可无。这使中国学生在满足了英语句意的完整性后却忽略了英语句子对形式的要求。本文认为,中学老师应从理论上告知学生英汉思维存在差异,思维决定语言。老师还要带领学生进行造句、写作练习,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连词对于英语句子形式的重要性,在写作中能够正确使用连词。  相似文献   

5.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层面上具有很大的差异, 主要体现在:英语是形合性的语言而汉语是意合性的语言; 英语偏向静态性表达而汉语则侧重动态性表达; 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而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文章从这些差异着手, 通过分析比较, 旨在找出英汉句子翻译的一些规律和技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较充分的语言事实,对蒙古语状语的类别及其在句子中的表现形式、位次变化和结构形式等,进行了分析、归纳,认为蒙古语状语在句子里,是一个非常活跃的成分,对于表现句义,丰富句子的感情色彩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经堂语是一种宗教场所的特殊用语。指的是明清时期,经师们用当时的汉语("蒙式汉语")翻译阿拉伯语或波斯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汉语变体。其面貌特征、性质、形成过程与历史上的"汉儿言语",今天的临夏话、西宁话等西北民族地区接触方言十分相近。我们的研究初步表明:经堂语的译文风格与元、明时期直译体译文风格接近,存在元白话里的"格"标记成分:如方位名词"上"是"位格""宾格"等标记形式,介词"打(达)"是离格标记形式等现象,属于蒙古语等语言的"格"范畴。我们认为这是蒙古语在经堂语里的干扰特征。  相似文献   

8.
语篇中句子之间的结构上的粘合(cohesion)作用于语义关系的确立.这种句子间语义关系的确立是保证语篇在意义上达到连贯(coherence)的必备条件.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一个语篇里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亦可称粘合关系需依靠粘合手段来确立和完成.分析语篇中粘合手段的形式和运用,对于语篇的研究以及指导英语语言的教学实践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趋势下,汉语在世界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此,提出了当前在汉语教研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语用语境问题、词类问题、句子分析问题以及保持语言的纯粹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回族经堂语中方位词"上"、语气助词"着"及倒序式的造词方式进行了讨论,认为它们与元明时期的"汉儿言语"存在着极为相似的情况。所谓"汉儿言语",是指由于受蒙古语言影响,在元代以元大都为中心,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汉语口语。从经堂语与元明"汉儿言语"语法形式的相似性方面,可以对其语言形成年代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1.
导言中外历史语言学者一致认为汉语和藏语是同属于汉藏语系的两种主要语言。藏语(拉萨话)动词是语法范畴复杂,在句子结构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词类。藏语动词有时态、人称、语气、及物不及物、自主不自主、使动非使动等语法范畴。汉语动词有体、语气、及物不及物、主动被动、使动、非使动等语法范畴。古代藏语部分动词有丰富的形态变化,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在拉萨话中形态已归并简化,趋于消失,代之而  相似文献   

12.
在一种语言里,口语和书面语是该语言的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口语是人们平常所说的话,是说的语言和听的语言;书面语是人们做文章所运用的语言,是写的语言和看的语言。 口语和书面语虽然是同一种语言的两种形式,有共同的语音、语法、词汇系统,但是,由于两者存在形式不同交际环境不同、物质条件有别,它们的表现方式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3.
否定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法范畴,是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在人类语言中被广泛使用。但是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否定形式。汉语和维吾尔语中都存在否定形式,其表现形式也都主要是否定句。本文将对汉语的否定词"不""没有"与维吾尔语的否定词jaq(不)和joq(没有)所关联的否定句进行对比分析,对汉维双重否定句"不…不"和"没有…不…"进行了对比论述。  相似文献   

14.
"S+V+试试"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口语表达方式,也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构式"。本文参考借鉴构式语法的理论框架,认为"构式"作为一个整体的表达方式,传达的是构式义,体现说话者对语言情境的解释,具有十分强烈的主观性。本文立足"S+V+试试"这个构式,讨论与此相关的三个问题:一,构式及构式义的解析;二,构式的语义特征;三、构式的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15.
再论八思巴字蒙古语中的''''ülu''''u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思巴字蒙古语护寺文书中经常见到这么一个句子:’üéledu·esu mud(其单数形 做 他们式mun)basa’üluu ayuGun(其单数形式为ayuGu)“如果做,他们岂不怕?”在元 又 不 怕代汉语“白话”翻译中,把此句译作“做呵,他每更不怕那什么。”由于这个译文难懂,加上在现代蒙古语里这种句子结构已不存在,学者们做出了几种不同的解释和翻译。问题的关键在于对’ülu’u的理解上。尼古拉·波普(N·POPPE)教授在其专著《八思巴字蒙古  相似文献   

16.
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未注明词性的322个动宾格为研究对象,对动宾式动词带宾语的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这种现象与语言的内在规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藏语是汉藏语系藏缅语族里的一种重要语言。藏缅语族语言的语序当中,谓语一般位于宾语之后,处在单句之末尾。书面藏语单句之类别主要根据处在句子末尾之谓语结构加以区分,尤其从说话者语气角度分为两大部类的陈述句与祈使句更要注重分析谓语结构当中的语尾助词。  相似文献   

18.
英汉互译是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上,英汉两种语言,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分属不同语系,两种语言存在诸多不同。要产生高质量的译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了解原语和目的语各自的语言特点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英汉语言对比入手,阐述了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的差异,有利于语言交际、教学以及翻译,掌握翻译的技巧。关注语言的内部形式和结构,明确源语中译语表达同一意义在方法上的异同,掌握英汉互译的难点,进一步提高翻译水平,促进高质量的译文产生。  相似文献   

19.
信息理论是语言学里布拉格学派提出,韩礼德对之做了进一步探讨的一个理论.中西思维模式的不同是让许多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头痛的一个问题.从信息结构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中西思维模式的一些不同之处,以期对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英汉互译是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上,英汉两种语言,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分属不同语系,两种语言存在诸多不同.要产生高质量的译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了解原语和目的语各自的语言特点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英汉语言对比入手,阐述了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的差异,有利于语言交际、教学以及翻译,掌握翻译的技巧.关注语言的内部形式和结构,明确源语中译语表达同一意义在方法上的异同,掌握英汉互译的难点,进一步提高翻译水平,促进高质量的译文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