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不仅进行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而且很快启动了《对满移民的全面方针和移民计划案》。通过武装移民、掠夺移民用地等手段,向中国东北移民2 000余户。日本向东北实施移民的行动,暴露了日本企图完全占有东北的野心。  相似文献   

2.
日伪统治东北时期的地籍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籍整理”是东北沦陷时期,日伪政府推行的一项经济活动,历经伪满建国至垮台的十几年间,几乎涉及每一户“满洲国民”。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履盖面之广均不多见。日伪政府不惜重金,兴师动众倾全力大搞地籍整理,足见其在日伪殖民统治中的重要地位。一 何为地籍整理?按照当时日伪官方的说法,地籍整理就是“设立地籍,为使土地权得到永久的维护而奠定其基础的一系列行为”。具体说来就是“整顿行政区划”即整顿市、县、旗、街村等界限,在其中设置地籍区划,对各个土地逐一调查其地号、地目、面积、等级及所有权,并编造土地登记簿、地籍图等,根据土地审定法及土地等级制定法加以审决决定之”。地籍整理以后,根据地籍区划和地号,可知土地之所在;根据地目可知土地课税各目、等级;根据等级可知土质良否,收获多少或土地价格等;最重要的是根据上述诸项,可先进行土地交易活动和征收土地赋税。  相似文献   

3.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对东北朝鲜移民实行两种不同政策:1931年至1937年实行限制朝鲜人移民东北的政策.最根本原因有两条:一是为了稳定在东北的殖民统治;二是防止朝鲜移民与日本移民争利.1937年至1945年实行积极鼓励朝鲜人移民东北的政策.最根本原因就是利用朝鲜移民加强粮食生产,满足侵略战争的需要.无论那种政策,都是为其对外侵略扩张、掠夺并奴役东北人民和朝鲜人民服务的.  相似文献   

4.
5.
满族先民世居北地,由于气候、战争、疾病等因素的影响,人们曾进行不同规模的迁徙,在族群历史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记。这些被选择保留下来的迁徙记忆在族群认同以及原始崇拜意识的共同作用下催生了大量迁徙神话。满族迁徙神话中蕴含了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复杂的迁徙原因映射了先民在早期社会生活中面对的种种困境,神性、人性各异的迁徙领路人表现了满族及其先民始终不变的祖先崇拜与族群认同,迁徙结果则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满族先世实现民族融合的过程。因此,满族迁徙神话以集体记忆的话语模式勾勒出了满族先民的生活轨迹、审美追求,为追溯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建构多元一体民族发展模式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6.
1933年7月,曾经发生过一起东北青帮组团访问日本的事件,该事件的导演是在东北的日本人团体和关东军,正是他们策划并促成了青帮代表团访日计划的实行。面对“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政治格局的变化,一些青帮头目投日本人和关东军所好,谎称青帮为宗教团体,积极参与关东军的伪满洲国建设。这个颇有荒诞剧意味的事件说明,战前日本对中国社会的认识远不像一般所说的那么深透。如同日本学者野村浩一的反省:日本在近代的失败,就是其中国认识的失败。  相似文献   

7.
日俄战争后,日本殖民主义者为达到独霸中国东北的目的,开始对中国东北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移民侵略活动,其中以除队兵移民、爱川村移民和大连农事株式会社移民最典型。尽管日本殖民主义者煞费苦心的经营移民侵略事业,但终因种种主客观原因,使得日本向中国东北的初期农业移民招致失败,反映了这一时期日本殖民主义者移民理论和移民政策的狂妄性与盲目性。  相似文献   

8.
伪满洲国时代,中国东北处于日本统治之下,人民迷惘困惑。梁山丁明晰地表现出该时代知识分子对日本统治的无言的反抗、无声的控诉。透视梁山丁的作品,可以使我们了解伪满洲国时代东北知识分子对日本的态度,折射出东北知识分子、文化人日本认识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9.
张宗昌统治山东的头半年,基本没有战争因素的影响,山东人外迁东北三省仍惯性地保持着以往的和缓速度与方式;其后1925年底──1927年初,随着以邻为壑战争对本省的间接影响,躲避战争与谋求改善生活条件成为人们外迁的二个基本动因。移民动机的这种双重特性决定了移民规模较之以往和平时期有明显扩大;到了1927年上半年──1928年5月,战争进入两种敌对势力的决战期,战火烧至山东本省,至此,战争以其特有的巨大破坏力跃居为移民外迁的首要推力。此时的移民外迁活动被打上了深刻的战争烙印,其中,不仅移民流量爆发性上升,还出来源也直接与战争的危害程度相吻合,受战争蹂躏最酷烈的鲁西、鲁南等县区移民流量居首位,并且,移民结构形成及与迁入地关系也同样因战争的决定作用实现了由前一阶段以暂时的侯马式个人迁移为主,辅之以少量的家庭迁移向家庭定居迁移为主,直至发展成为唯一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迁徙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我国宪法应加以恢复和保障.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认为恢复迁徙自由势在必行,并为恢复迁徙自由建构了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伪满洲国建立后,为了加强对赫哲族的殖民统治,日伪对赫哲族实行了军事上集村并户,经济上出荷渔猎产品并实行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同时利用鸦片来毒害赫哲族身心健康,并诱惑赫哲族做人体试验。日伪残暴和野蛮的统治,使赫哲族受尽了奴役和摧残,以致在沦陷为殖民地的14年里,赫哲族的人口大幅度地减少,民族濒临灭绝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协和会"是早于伪满国家而成立的日本侵华团体。该团体在伴随侵华的不断加深与走向法西斯战争的过程中,先后进行过改组,使其成为严密的思想统制机构。其影响力十分强大,其构造渗透到从中央到地方、从县城到农村屯里的整个满洲地域。"协和会"与伪满政府表里一体,成为宣传伪满建国精神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3.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随即开始了接收沦陷区日伪财产的工作.整个接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几乎在每一个阶段都存在着国民党党与政、军与政、中央与地方以及相关部门之间所存在的体制上的混乱,从而导致接收变成了"劫收",使国民党政治威信空前下降.混乱的接收体制既反映了国民党对抗战胜利的善后工作准备不足,也暴露了国民党内部的制度性缺陷.  相似文献   

14.
日本为实现其称霸亚洲的野心,伪满洲国建立后,便以“满洲”为基地,积极从事对苏作战准备。日本原拟在对苏作战准备成熟和德苏战争有利于德国之际,对苏发动攻势,但随着战局的变化,日本当局不得不抽调关东军的大部分兵力应付太平洋战争,这不仅动摇了伪满洲国的统治,而且迫使日本改变对苏作战计划,从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随着日本败降和伪满洲国解散,日本对苏作战计划彻底破产。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90年代起,伴随着延边地区劳务经济的兴起而产生的特殊社会群体——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监护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课题。认真分析延边地区留守儿童的现状、问题及其特点,积极探求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的关注与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三三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创建和领导的民主政权形式,"三三制"政权建设的实践,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一次重要实验,为中国共产党今天的民主执政积累了历史经验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19世纪中叶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随着朝鲜族在我国扎下根,朝鲜族民俗也作为其生存所必需的生活文化开始生根发芽;在20世纪10—40年代,随着我国朝鲜族聚居区域的形成而基本成形,并且开始逐渐具备自己的一些特色。在这一过程中,朝鲜族民俗尽管经受多次民族压迫和强制同化的磨难,但它以顽强的文化生命力,使朝鲜族的生活文化之基本脉络得以保存和继续传承。  相似文献   

18.
"老虎母亲"型故事是具有世界意义的著名民间故事。从故事分布状况看,汉族和朝鲜族的"老虎母亲"型故事都覆盖其全域;从故事的形式上看,汉族的"老虎母亲"型故事属于"惩治"型,朝鲜族的"老虎母亲"型故事则属于"日月由来"型;在文化意蕴上,汉族的故事体现出不屈不挠的斗争意识和善必胜恶的乐观精神,而朝鲜族的故事则表现出基于固有巫俗信仰的"神人相通"、"通神求生"的意识观念。  相似文献   

19.
伪满洲国时期,日本殖民主义者为了稳固殖民统治,对朝鲜族人民采取了语言"国语"(日本语)化、"创氏改名"、"内鲜结婚"的民族同化政策;"尽忠天皇,崇敬皇室,信仰神道"的奴化教育政策;提高经济待遇和政治地位的拉拢利用政策。但广大的朝鲜族人民并没有被日本殖民主义者的阴谋所欺骗和收买,反而更加坚定地同汉、满、蒙等民族团结在一起,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彻底粉碎了日本殖民主义者的民族同化和分裂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