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趋势,加强了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安全等各方面的关联性,国家主权的内涵与外延发生演变。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可避免地融入国际社会,不断地影响着世界和被世界影响着。因此,我们应确立具有世界视野的国家安全观,认知当代经济全球化、世界政治多极化和国家政治生活法治化和民主化的基本潮流,主动参与和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采取灵活务实的方式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  相似文献   

2.
当今经济全球化和国家主权的互动关系已成为国际政治学者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力求通过对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国家主权的古典概念及其特性的分析来阐明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挑战的起因、特点以及民族国家面对挑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任勤 《天府新论》1998,(5):53-56
主权是一个国家固有的在其领土范围内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国内和国际事务的最高权力。主权与独立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权利,是一个国家成其为国家的最起码的要求。在国际关系中没有完全的主权就没有完全的独立,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平等互利以及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就无从谈起。因此,当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取得自己国家的独立与主权以及在这一基础上的发展权利之后,就格外珍惜自己的独立自主权利。毛泽东和邓小平都具有浓烈至深的民族尊严感和民族使命感,在维护中国的独立与主权斗争中从来都是坚定\明确、执着,不曾有过半点含糊,始终…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变革着整个人类社会的面貌,国家主权这个国家最重要的属性遭到各方面因素的挑战。但是信息网络化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如何解决参与信息全球化和维护国家主权两者间的矛盾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国家主权豁免原则是一项国家习惯法,在实践中当今世界各国有绝对主权豁免和限制主权豁免两种做法。刚果(金)案是香港回归后香港法院首次受理的以外国国家为被告的案件,该案引发了在一国两制背景下对国家主权豁免问题的探讨。中国政府在司法实践和外交实践中一向坚持国家主权绝对豁免主义,即使在签署了《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之后,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必须或必然放弃绝对豁免而转向限制豁免。香港回归前在主权豁免方面适用英国《国家豁免权法令》,采用限制豁免的主张;回归后,有关国家主权豁免的制定法缺位,香港自由判例法中不存在合适的"先例"可被遵循,原英国判例也只能作为参考,而无法律拘束力。在此情形下,香港法院没有必要也没有充分的法律理由采用限制豁免的做法。国家主权豁免问题不仅是法律问题,也是外交问题,因此要妥善处理好政府与法院间的关系。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香港和中央政府在处理国家主权豁免问题上的分歧,还是需要尽快出台《国家及其财产豁免法》。  相似文献   

6.
国家主权是一个既绝对又相对,既抽象又具体,既永恒又非永恒的范畴。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国家主权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国家主权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和发展:内涵多元化,让渡分层化,限制与保障并存,人权日益凸显。发展中国家只有充分认识国家主权原则的基石作用,灵活运用,积极参与全球竞争,提高主权适应能力,突出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人权与主权并重,才是在主权问题上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7.
引渡是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形式之一,尊重主权、保护人权是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基本原则.有关国家在引渡过程中应科学地认识和正确地处理国家主权与人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尊重彼此主权的基础上,充分保障被请求引渡对象的人权.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变革着整个人类社会的面貌 ,国家主权这个国家最重要的属性遭到各方面因素的挑战。但是信息网络化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如何解决参与信息全球化和维护国家主权两者间的矛盾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民族自决权的由来和发展出发 ,阐述了由于民族自决权原始含义的影响和民族分离主义势力的影响 ,民族自决权理论的运用对现代国家主权构成了极大的挑战。但主权国家间的关系仍是国际法的主要调整对象 ,当今国际社会的现实还远未达到超越国家间体制的程度 ,因此 ,国家主权仍是国际法和国际社会的基础。但二战后民族分裂主义思潮的影响不可忽视 ,因此 ,重新认识民族自决权和国家主权的关系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常景龙 《中州学刊》2007,1(3):142-144
经济全球化要求国际组织决策制度效率化和民主化,要求国际组织在决策时更多地采用多数表决制和投票权加权分配制度。国际组织内部采用多数表决制有利于多数派国家主权权威的生成,且在实质上并不损害少数派国家的主权。投票权分配制度的普遍加权化有利于多数派国家实现其主权,但并不违背国家主权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主权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建立在中国的社会历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两大基础之上。在国际风云变幻和错综复杂的矛盾与斗争中 ,邓小平始终坚持维护国家主权 ,提出了“国家的主权和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的主权思想原则。在反对霸权主义、对外开放、祖国统一、解决国际争端等方面形成了关于主权思想的完整体系。对于 2 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邓小平主权思想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根据当代国际间的经济政治关系发展的新特点$创新性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 国家主权论的思想,特别是国权的维护。它主要包括国权维护的核心内容、基本方式、中心环节以及根本保证 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简论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现要求,是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核心内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键在于重视教育。  相似文献   

14.
生成性思维:邓小平理论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阁 《学术研究》2001,3(12):94-99
学习邓小平理论就是要掌握其思维方式.蕴含于邓小平理论之中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与现代哲学的基本精神根本一致的思维,即生成性思维.它要求实事求是、回归现实生活,主张"以人为本"、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最高宗旨,提倡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创造精神.不过,与现代西方哲学偏重个体和精神生活不同,邓小平理论中的人指的是群体或人民,它所要回归的生活也不是单纯的精神生活,而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张艳国 《江汉论坛》2004,1(12):29-34
邓小平的辩证法智慧与思维艺术,是一座思想宝库。它根源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又有所推进和创造。它有崭新的视角和独到的切入点,以世界为纬,以历史为经,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巩固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主题,演绎其内涵丰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辩证法,既有很高的理论成就,又具有思想艺术性。邓小平的辩证法智慧映现出精妙的思维艺术和鲜明的时代特点,他将活脱生动与冷峻严肃这对矛盾巧妙地融合在他思维的统一体中了。认识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从研究邓小平的辩证法智慧和思维艺术入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屠春友 《学术研究》2002,(10):13-17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的世界需要有开放的思维。邓小平适应时代潮流的要求 ,运用开放性思维去观察、分析、处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本文提出 :邓小平的开放性思维就是大系统思维 ;创造性思维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开放性思维 ;开放性思维就是鸟瞰式思维 ,邓小平思维活动的开放性 ,突出地表现在他的高瞻远瞩和博大胸怀上  相似文献   

17.
庄琳 《晋阳学刊》2004,2(5):3-6
邓小平突破在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上的传统观念,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了新的概括,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不仅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而且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都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因此,必须高扬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  相似文献   

18.
实事求是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继承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的过程中,邓小平充分体现了他继承马克思主义时的整体性思维特点;认识马克思主义时的根本性思维特点;发展马克思主义时的创新性思维特点和与解放思想相结合的辩证统一的思维特点。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在几十年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哲学思维方法,这就是"求真务实、无私无畏"的"求是性"思维,"全面性的要求"的"辩证性"思维,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创新性"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20.
罗萍  彭海堂 《江汉论坛》2004,35(11):20-23
在传统的世界社会主义战略无法适应新形势的情况下,邓小平从新的时代特点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确立了世界社会主义战略新思维,为社会主义如何最终战胜和取代资本主义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