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虽然"学术乃天下之公器"的说法早已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但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现代社会里,学术研究转而成为少数人的专门工作,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2.
五卷本的《王建中文集》,是作者学术成果的一次全面总结,也是对作者学术道路与学术品格的一次系统性梳理。作者的学术研究具有视野开阔、多面开花、勤奋治学、进取开拓、勇于表明自己学术观点的特色,且注重评文与评人的结合。作者学术品格的形成,与他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学术道路密切相关,成为作者学术跋涉的珍藏记忆。  相似文献   

3.
清代杰出的史学家、思想家和方志学家章学诚生平不趋时尚,勤于著述。他的思想与学术是多元的,相应研究也必然是多彩的。本文以其史学理论巨著《文史通义》之《博约》篇为主,间或涉及其他篇章和著述,简析章学诚在学术研究方面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人类创造着自己的历史,而且目前人类掌握的创造历史的工具和自由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强大的多,但同时社会也越来越表现出这一过程中的不公平。因为创造历史的权利和手段的掌握权越来越集中化,只由少数人所掌控,普通公众只是历史变革的对象。作为人类理性首要推动者的社会科学家有责任设法使得普通公众也加入到创造历史的行列中去。  相似文献   

5.
白寿彝先生是历史学界的大家,他的著作有着广泛的影响。但是,由于视野和精力等原因,学术大家的有些著述,也往往会出现舛误。《回族人物志》中由白先生执笔的《王宽》一文,就是这样的。学术研究的灵魂在于求真,鉴于王宽大阿訇是近代回族社会的中坚和泰斗式人物,事迹常被引述,而讹误也多被沿袭。本着尊重前辈学术大家的态度,本文对白先生所撰之《王宽》一文予以考校。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的史学发展中,由于特殊政治风云的影响,一些原本是正常的学术问题的论争被政治现实绑架,脱离了原有的正常轨道,那些论争的问题本身也成为政治需求的牺牲品,失去了学术研究的科学性质。而当这种政治风云过后,这些受损的学术问题并不能自动地恢复到科学的轨道上,需要历史学家以新的思路去进行精心的修复,往往要经过一个十分复杂的再认识过程,要从一个新的高度来进行科学的审视,才能把那被损伤的学术研究重新恢复到科学的路径上。只要我们不断地转换视角、更新思维,在理论和方法上不断地有所创新,一些看来已经"过时"的老问题也会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史学发展的新的学术增长点。  相似文献   

7.
日本早期的“东方学”研究对原始儒家赖以生存的思想根基,如“圣王传说”进行了初步的颠覆性的研究,此种学术研究为日本明治维新后“脱亚入欧”社会思潮之反映。受此学术意识之影响,中国早期对神话认知成为启迪民智的工具之一,即通过改造或进行古史研究来达成某些政治夙愿。同时中日早期神话学者研究方法也有诸多趋同化的表现:如均遵从文字、音韵、训诂的传统考据法;共同推重欧洲汉学界惯用的历史与语言相结合的传统语文学研究法,而拒斥葛兰言使用的社会学与历史相结合的新方法。上述方法试图借助对材料或知识的梳理从而复原历史真相,是一种旨在追问真相的求真求实的科学主义态度,而此法对于本身以“神圣性或信仰性”为精神特质的神话来说,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8.
显示个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大学报创刊五十年了。五十年间大概有三代学者在这里展示过自己的学术成果。第一代学者五十年代已经成就卓著,一直起着引领学术的作用,目前大多已凋零,但仍有不多的几位继续耕耘着;第二代学者于建国之后“文革”之前进入学术界,“文革”结束后的二十几年间十分活跃,现在有的也已经退出了;第三代学者也就是“文革”以后才进入学术界的,现在正当学术的黄金时期,已经成为学术界的骨干,也是北大学报主要的依靠力量。“江山代有才人出”,像北大这样的地方,不管社会上向钱看的风气如何劲吹,总会有一批志在学术、看起来傻傻的人在学术的园地上默默地耕耘着。这是北大的幸事,也是北大学报的幸事!  相似文献   

9.
叙事姿态与文学立场——"新人民性文学"中的都市边缘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城市化不仅决定着中国的未来,同时也决定着世界的发展进程,而其中派生的“都市边缘人”必然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当代文学注意到了这个社会边缘群体的存在,并在近年形成了“底层写作”的强大冲击波。文章选择评论的几部中篇小说都与“底层写作”有关,但它们的叙事姿态和文学立场却大不一样。它们不仅是对“边缘人”这一特殊身份的描写,同时也是对他们的生活状态、情感愿望、心灵心理的壮写。“底层写作”现象说明,任何一种文学现象的形成,不仅取决于它的情感立场以及文学内在的艺术性,也取决于它的社会性,即变革的社会生活,这其中涉及了读者对文学的期待、理解以及作家的创作冲动和灵感。这也是当下中国“底层写作”最大的发现和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丁开杰 《社区》2009,(13):43-44
近年来,国外兴起的社会企业实践在国内也开始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们期望从西方社会企业帮助政府有效解决许多棘手社会问题的经验中,寻求能“再造”中国非营利部门的有益方法。国内一些非营利组织开始以“社会企业”的身份开展活动,而少数从事公益活动的人也开始被称为“社会企业家”,或以成为社会企业家作为价值追求。但由于“社会企业”概念来自西方,  相似文献   

11.
从日本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进程可以看到: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美学与艺术研究分离的过程.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美学逐渐从哲学、社会学、艺术学等学科分离出来.凸显出来,逐渐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术体系.由历史的流变来看,日本战后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越来越呈现出与上个世纪前三十年不同的取向,即不断超越对马克思主义美学艺术理论的功利性研究.超越线性接轨式地套用马克思美学艺术思想,强调对社会现实政治理念的宣传、文艺创作活动的引领与关照.而走向理性化、学术化.当下日本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研究,已经成为西方美学、艺术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西方美学众多学术流派中的一个学派,成为西方美学多元研究中的一元,虽然其社会影响力没有上个世纪前三十年那样广泛、深入,但其在学术研究进程中,学术的、理性的比重却大大增强.在学院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价值也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12.
当下,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细,每一个行业的职能都在尽可能地细分,并且每一个细分的职能都在趋向于专业化。广告作为一个边缘行业,在这个社会分工日趋明细的时代,所需要的素质恰恰与时代的趋势背道而驰。社会分工愈加明细,广告行业的人便需要更加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更加开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以《中苏文化》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学人群体,在皖南事变后,学术研究出现明显的转向。皖南事变前,郭沫若、翦伯赞、侯外庐等马派史家,以古喻今,参与学术论争,发表激烈政见,著述内容偏重革命性;皖南事变后,国民政府实施了文化高压政策,迫使马派史家的研究撰述向学术性转变。由此,史学研究开启了一个新的高潮期,扭转了此前盲目套用、牵强比附的局面,走出了一条既不为古人所役,也不为欧美所使的学术中国化之路。  相似文献   

14.
编辑政治选择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从根本上说是建立在人类社会基本生产活动及其所创造的社会关系之上的宏观控制系统 ,是社会舆论宣传、学术研究的硬核。政治与学术并不是截然分离的 ,而往往是紧密地结合、联系在一起的。政治中有学术 ,一定的政治意志、思想意图 ,要靠系统的理论体系、学术构架来说明、阐释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学术中有政治 ,学术研究都是一定阶级、一定社会集团的人 ,在一定世界观的支配下所进行的研究活动 ,因此必然打上阶级的烙印 ,体现特定阶级的一定政治。作为社会主义理论期刊和学术期刊的编辑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治 ,注重文献的学术质量 ,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优秀“把关人”和“守门员  相似文献   

15.
"学术访谈"不同于普通的人物专访,它是通过采访者问题情境的预设,以访谈的形式将沉潜在受访者学术成果背后的学术经历、学术理念、治学方法等深层次的、个性化的内涵揭示出来,从而使读者能够更深地理解受访者的学术贡献,从中受到超越其学术成果之外的教益。以《甘肃社会科学》为个案,通过对其学术访谈总体状况的分析,以及近五年来内容、范式、影响等因素的定量研究,可以看出学术访谈已成为当下学术期刊栏目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成为我国期刊界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学术访谈融学人研究、专题研究、前沿研究、热点研究于一体,呈现出学术研究综合化、深度化、个性化的特点,因而在当代学术史的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如果把“学术史研究”定义为“研究之研究”或“学术研究的学术研宄”,梁启超、钱穆先生民国时期先后出版的同名著作《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我们大多数人最为熟悉的鸿篇巨制。以著作的形式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也正是学术史研究通常仰仗的“路径依赖”。20世纪90年代以降,学术史研究蔚然成风,情形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随着近年来"亚裔研究"、"中国研究"等学科的发展,美国华裔的文学和文化成为研究热点。而身份问题更是族裔研究的重点。身份不仅是一个学术研究课题,也是少数族裔非常关心的现实问题。身份表示一个人的归属,因此身份也是美国华裔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以美国当代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小说《喜福会》为例,探讨美国华裔的身份变化,揭示身份中文化、族裔和社会因素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2007年的《西游记》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三届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数百人的研究创造了建国以来学术研究的新高潮,体现了理性、严谨、思考和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南都学坛》已经出刊百期,历时26年的风风雨雨。百期的辉煌,精彩纷呈,百期的思考,经验宝贵,百期的艰辛,凝聚着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令人难以忘怀。我们不会忘记26年的奋斗和创业换来的辉煌业绩,《南都学坛》以坚实的学术实力,办出了特色,打造了品牌,成为学报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学术转摘率日益提高,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受到了社会和学术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相似文献   

20.
中国语言学有3000多年的历史,富有自己的学术传统和研究范式。然而,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在西方外来强权和强势文化的冲击下,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固有文化体系面临解体,学术研究深受西方学术范式的影响,中国传统学术从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研究范式发生转型。与此相应,中国传统语言学也随之转型为现代语言学。中国现代语言学在形式描写、结构分析、历史比较等方面突飞猛进,成果丰硕,终于跟上了世界学术研究的脚步,成为中国现代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