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风险社会与公共危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风险社会是近些年来西方社会科学界比较流行的一种理论。因其对现代性的深刻批判,风险社会正逐渐超越经济语义成为公共话语。但由于风险社会理论本身缺乏实践性,更多的讨论将围绕公共危机展开。作为风险社会的实践性后果,公共危机将会更加频繁地发生,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同时基于风险社会的全球性,全球治理将成为公共危机治理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2.
社会风险预警与公共危机防控:基于突变理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进入风险社会.社会风险是潜在的危机,公共危机则是社会风险的实践性后果.如何预防社会风险、控制已经发生的社会危机,成为社会学关注的问题.预防社会风险控制公共危机需要跨学科的合作,而突变理论则为审视社会风险与控制公共危机提供了新的视角.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中大量不连续现象,可由某些特定的几何形状来表示.只要控制参量的个数符合要求,我们就可以借助级数展开式完全预测机构的定性状态,此即突变理论对社会风险预警的参考价值.一旦出现公共危机,我们借助控制变量与状态变量的关系可以尝试研究从理论上对之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3.
对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的实施条件、静态设计、动态转轨以及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关系所做的理论分析表明,实现中国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审慎考察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实施条件,实行名义账户制,同时理性看待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功能,积极探求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规模的最优结构,在优化社会统筹制度、防止出现逆向收入再分配基础上适度增长社会统筹账户的规模.  相似文献   

4.
萨缪尔森对公共产品的理论解释无法面对真实社会中的复杂现象,国内经济学界的许多学者从各种学科和角度对公共产品进行了区分和解释,这一解释也造成了对公共产品理解的混乱.这种理解的混乱表现为:一是对萨缪尔森公共产品内涵的不同阐释,二是从不同学科对公共产品分别理解,三是随意的将公共产品扩大化的解释.公共产品概念的厘清应该做到,首先不在以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特征确定内涵,其次避免从需求角度解释公共产品,这是因为公共产品需求函数的难以确定会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难以界定.  相似文献   

5.
钞天真  李志翀 《理论界》2005,(10):50-51
"公共警告"行为作为现代行政管理的一种手段,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我国在实践中也越来越多的采用这种行政方式,但在理论上对于"公共警告"的研究不够,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这既不利于我国依法行政方针的贯彻实施,也不利于对公民权利的保护.本文从"公共警告"的性质和特点入手,分析和其他行政管理手段的区别,以揭示其特殊的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6.
论公共价值的生成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价值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文化背景下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客体的公共效用、主体的公共表达和具有公益导向的普遍规范。公共价值的凸显以现代社会的个人主义危机、合法性危机和全球化危机为背景;公共价值的生成以物的公共性为客观基础,以公共理性为主观条件,以公共领域为社会前提;公共价值的实现以公共治理为理想途径,以心性修养为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市民社会与公共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社会与公共领域是两个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的概念。西方学者对公共领域等概念的内涵理解不同 ,因而对市民社会与公共领域的关系也有不同的认识。厘清哈贝马斯、泰勒等学者是在何种意义上使用公共领域、市民社会等话语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的市民社会与公共领域话语。  相似文献   

8.
战争会对公共养老金制度产生重大影响。第一,战争会影响社会养老需求和供给;第二,随着战争的发展,人们的养老观念也会发生变化;第三,军人是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职业,战争会影响军人职业的养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公共养老金制度因为战争的影响而做出了重要调整。基于此,在设计公共养老金制度时,应该考虑到战争因素。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及“善治”概念日益成为公共管理的核心概念,公共治理的核心手段为公共政策,其中首要的环节是公共决策及其体制问题。公共决策是公共管理过程的关键环节,公共决策的质量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共管理水平的高低。按照公共治理的要求,必须改革公共决策体制,听证制度就是在公共决策领域中进行探索的一种历史性成果。  相似文献   

10.
在儒家那里,人自身生命境界的提升与良性公共生活的构建紧紧联系在一起。公共生活不仅是人们利益的互相依存所需要的,同时它还应该具有人们内在相通的心性基础。我国需要自觉地反思、改造、发展中国传统"公"哲学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内容,形成社会公共理性基础上的普遍价值原则和制度规范,实现我国社会的外在制度结构与个体道德反省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意味着社会体系中各种要素的相互调适与共生,在平衡中促进社会有机体的稳步发展。它要求全社会公共舆论的争鸣与对话,而不是一种声音。公共舆论的适度自由与相对独立的精神品格,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现阶段发挥公共舆论的引导、监督、批判、警示的功能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地方政府重大项目运行常引发舆情聚变,新媒体崛起加大相关问题处理难度的背景下,亟待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一方面通过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系统理论建构,对理念、主体、客体、内容、程序等系统要素加以明确。另一方面,推进相关舆情分析制度体系创新,做到预警系统建设、汇集分析评估、应急处置引导三统一。  相似文献   

13.
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从创新社会管理的角度出发,系统分析当前公众安全需要的特征等后认为,积极满足公众安全需要应把公众安全需要纳入社会管理风险预警系统,加快保障性政策措施的完善和落实,强化监管提升社会安全感,加强法治维护公平正义,构建系统性的需要满足层级,加强公众心理健康教育,用中国梦树立公众的信心。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与微时代: 虚拟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双重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数据与微时代引发了虚拟社会的多重变革,新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呼之欲出,虚拟社会公共服务的走向、模式、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但是受到推送途径、参与机制、数据基础、保障措施等因素的制约,虚拟社会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相对有限,其体系面临着解构与重构。大数据与微时代是当前虚拟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通过培育公共服务精神、推进虚拟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强化多元参与主体间的良性互动、完善虚拟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构秩序等途径,科学、合理地对其加以运用,将会有效助推虚拟社会公众服务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满  李蕾 《河北学刊》2008,28(2):248-251
从多元文化视角及文化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论述公共艺术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具有独特意义。公共艺术作为社会公众艺术,对于建设和谐的社会文化生态,塑造和谐的社会生存空间,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整体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公共艺术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诸多不协调的现象,需要从体制、意识、内涵等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共安全信息服务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风险社会中公共安全信息服务至关重要,但我国社会公共安全信息服务却存在着服务理念混沌不清、服务机制各自为政、服务方式简单落后、法律规制模糊不明等问题。为满足民众公共安全信息需求,我们必须建立起专门的公共安全信息管理职能机构和信息服务机制,并从法律上对公共安全信息服务进行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17.
发端于英美的公共服务外包已成为我国的一种潮流性的制度安排。这一理论和实践之所以能在我国广泛兴起,主要是暗合了特定制度约束条件下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形成了同市场化改革、公民社会成长相适应的内在逻辑和社会基础。但随着外包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在日益趋近政府的核心职能以后,其也面临着认知分歧、配套不到位、风险控制难度大等突出的实践难题。要破解绩效不理想、官员寻租、损害公众利益等可能的风险难题,关键是要做好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各个层面突显出来的矛盾较为集中和尖锐,风险社会的诸多关键性议题进入媒体报道的视野。网络新闻评论是网络舆情的重要集散地,在风险认知、风险沟通、风险话题和风险教育等环节起着重要作用。充分拓展网络新闻评论的意见平台、关注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舆论圈、强化主流和权威的声音、培养公众的批判意识等可以平衡社会心态、疏导公众情绪、更好地构筑正能量意见流。  相似文献   

19.
论网络时代的政府公共信息管理与服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和焰 《兰州学刊》2006,(9):175-179
公共信息资源是人们进行公共生活、提高公共生活质量的战略性资源。信息社会的来临,为政府的公共管理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推进了其发展。公共信息是公共物品,公共信息管理是政府公共管理的基础工作和重要内容。公共信息管理要求政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在制度和观念等方面也要改进。  相似文献   

20.
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组成部分,是十七届五中全会最大的亮点,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所在。我国当前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存在公共服务支出比例偏低、区域之间公共服务支出的人均差异过大、歧视性供给以及公共服务提供过程中的效率低下等问题,必须从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体制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积极探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