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謇是我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学术界对他的思想、实业活动、政治活动、教育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研究张謇经营之道的论著却不多见,这不能不说是张謇研究中的很大不足。我以为只有对张謇经营之道进行深入研究后,才能对大生资本集团的成功作出全面评价,才能对张謇的实业活动作出全面评价,才能对张謇作出全面评价,才有利于中国早期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本文着眼于对张謇经营企业的根本指导思想、根本原则,以及在此基础上作出的一些根本性决策。至于经营管理的具体制度和方法则不在研究范围内。我以为张謇的经营之道主要包括:讲求投资环境;整顿与改良兼行;注意社会心理;重视人的素质。下面分别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蒋国宏 《学术探索》2010,(1):121-126
关于张謇农业经济思想和实践的研究早在张謇在世之时即已开始,新中国成立后,因受“左”的思想困扰,研究一度陷于沉闷,20世纪80年代后重新焕发出生机。研究主要集中在张謇对农业地位的认识,张謇农业思想的内涵、来源及意义,张謇发展农业的对策和举措,淮南盐垦公司的性质和地位,张謇在中国近代农业史上的地位等方面。当前,应打破学科壁垒,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度解读和重新审视,使对张謇农业经济思想和实践的研究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3.
张謇,是我国第一代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之一。对张謇的全面评价,将涉及近代历史研究中的许多原则问题。本文仅就张謇的经济思想——棉铁主义进行分析和评价,从一个侧面来论述张謇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张謇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 ,癸卯东游日本学习考察是他思想意识、政治态度、兴办实业的转折点。在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 ,错综复杂的主客观因素使张謇得以实现多年欲游历日本、考察学习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办学经验的夙愿。研究张謇癸卯东游的主客观原因 ,不仅可以加深对张謇东游全过程的研究认识 ,也是全面地理解东游乃张謇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和里程碑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翁同奖掖张謇 ,构成了乙酉至甲午科考期间翁张关系的基本框架。史家以往对此的研究 ,揭示了两人形成这一关系的源头、开端以及闱中助其中式等方面 ,缺憾是偏重闱中而忽视场外。事实上 ,翁同于场外对张謇采取了枉顾、赠言、馈银、谋差、荐兄等多种奖掖形式 ,并贯穿于张謇应试全过程。其结果既将张謇推上科业巅峰 ,又将其揽入了“清流”阵营。后人可于此一睹翁同识拔人才的古大臣风范及为将张謇推上晚清历史舞台所付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对张謇导淮几个问题的探讨庄安正一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在创办众多企业的同时,对水利尤其是导淮倾注了极大热情。在1903~1925年间,张謇为导淮奔走呼号长达23年。张謇为何力主导淮?一般论者可能以为我国历史上代有水患,也代有热心治水的官员人等,而谁水长期...  相似文献   

7.
借用儒家"以身发财"和"以财发身"的概念,有助于分析近代实业家的创业过程与经营理念。张謇办厂之前的职场资历与科举功名,为他积聚了丰富的人脉网络,使他可以更多地接近行政资源,增加投资的垄断性与特权性,这些堪称有助于他创业的"身份资本"。而张謇在办厂过程中的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和积极探索,则又意味着他支付了超常的心力与智力,这些可视作他为创业投入的"身心资本"。凡此二者,构成了张謇"以身发财"的主要内涵。但张謇创业的主旨却不是为了发财,而是造福社会。通过考察张謇对发展地方教育和慈善及公益事业的贡献,可以说明他在一定程度上践行了孔子"以财发身"的遗训。张謇追求社会效应而非经济效用的创业观,是他成为一个著名实业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周执前 《船山学刊》2003,(2):149-152
本文先论述了张謇经济法律思想的总的特点,然后论述了张謇经济法律思想的三个重要方面:依法保护产权、依法规范政府行为、依法利用外资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一)对张謇在发展我国博物馆事业方面的评价问题穆煊同志的《张謇与中国博物馆事业的肇始》一文,较全面地阐述张謇对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贡献。张謇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博物馆,他“绝不是一时之兴,也不是为了点缀”,其目的是服务于教育,而其崇高理想是振兴中华,张誊认为,博物馆的职能和作用首先是收藏文物的机构。同时又是一种利用实物来普及教育的手段。他还认识到以举办博物馆抢救祖国珍贵文物,把博物馆的作用、地位提到拯救中国,改造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在倡办博物馆的同时,张謇开始了中国博物馆学的最早研究。在文物、标本的征  相似文献   

10.
马珺 《中州学刊》2008,2(2):178-180
地方自治是张謇一生的政治理想.张謇认为地方自治的实现,离不开立宪政治的政治保障.地方自治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实业、教育.因为一切政事无财不举,而人的素质提高,根本在教育.张謇地方自治思想有其重实际、求实效的一面,也有强烈的精英主义色彩.但由于受到当时政治环境和个人思想的局限,张謇的地方自治最终未能逃脱出个人自治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吕安兴 《学术论坛》2003,4(4):109-112
张謇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开拓者之一。作为一位大实业家 ,却偏偏“言商仍向儒” ,走上了“教育救国”的艰辛道路 ,为发展地方教育事业无悔奋斗了一生。张謇办学的主导思想是什么 ?支撑他办学的动力是什么 ?文章从伦理视角探讨张謇的教育思想 ,旨在继承先贤的人格风范 ,发扬其对教育的无私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12.
张謇实业思想的重商主义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战国  张静 《晋阳学刊》2005,1(5):83-87
张謇实业思想的基本出发点是,抵制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挽救民族危亡,而其最终目标则是实现国家富强。张謇认识到,政府行为对实业兴衰具有决定性影响。他强调,政府必须肩负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为实业发展采取保护、扶植和提倡政策。张謇的实业思想具有很强的重商主义性。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转变的进程中,张謇对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以及社会风气的开通等做出了重要且独特的贡献.他之所以能创造出令后人仰慕的业绩,与其诚直、平实、坚韧的思想品格有重要关系.研究和认识张謇的这些思想品格,对于深入研究和全面认识张謇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4.
张謇的棉铁主义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涉及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但由于张謇的极力鼓吹以及创办资生铁厂等实践活动,棉铁主义被泛化并最终成为近代中国机械制造业发展重要的思想资源。然而,张謇的棉铁主义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这使其直接成果收效甚微,而主要通过间接与曲折的方式对近代民族机械制造业施加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挽回利权,贯彻其实业救国的理想,张謇提出了著名的"棉铁主义"主张.积极推动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和棉种的改良、引进是张謇实现其"棉铁主义"主张的重要措施.张謇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实际效果,美棉引种我国取得成功,我国棉花种植面积从此有了很大扩展,棉花品质也有了提高.棉花生产的扩张对我国农村社会经济产生了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周新国 《晋阳学刊》2016,(4):143-145
直到武昌起义爆发,张謇与孙中山并无直接的交往,中华民国建立后,两人有了接触。起初,张謇是支持袁世凯的,但随着他对孙中山的思想事业的理解逐渐加深,对孙中山的评价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7.
张謇与民初经济法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列举了张謇于民国初年就任农工商总长期间所制定和颁行的各项经济法规的内容 ,分析了这些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 ,论述了颁行这些法规的历史背景和进步意义 ,从而进一步论证了值得今人记取的张謇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与张謇的农业近代化模式述论苑书义孙中山与张謇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直接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两位杰出人物。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袖,张謇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巨擘。孙、张两氏都关注着农业近代化问题,各自设计出一套比较完整的农业近代化模式。孙、张两氏虽然...  相似文献   

19.
论状元“下海”办实业姚会元张謇,江苏南通人,字季直,号啬庵。1894年(光绪二十年)攀上了“科举”之巅,登上了“状元”宝座,之后,却弃仕“下海”,创办实业,推动了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并从此开一代文人新风。本文拟在张謇“下海”百年后的现实中,探讨评论张謇...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对张謇研究的论著颇多,但大都集中于对其政治、经济、教育、外交等方面的探讨,从文化传统角度对其社会行为进行分析的研究却很鲜见.本文着力于通过审视张謇政治行为中的思想与行为的关联性,来探求其更深层次的文化动因,为张謇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