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社会中,各行业都有自己的神祇崇拜,盐业崇拜的神祇既多且杂。清代以前,以天津为中心的长芦盐区主要供奉以盐姥、盐公盐母和詹打鱼为代表的盐业神祇。清朝以后,上至皇帝、朝廷官员,下至长芦盐商,开始对一些全国性的"水神"进行改造,赋予其佑护盐业产、销的新功能。之所以选择"水神"而非其他神祇进行改造,与天津及其所在长芦盐区地处沿海的地理位置有关,这些改造对当地民间信仰和相应酬神活动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2.
浙江是中国产盐大省,留存着非常丰富而又多姿多彩的盐业民俗。这些盐业民俗可以分为盐生传说、盐产崇拜、盐业祠祀三个方面,反映了浙江地区在盐的起源、盐的生产以及与盐密切相关的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内容。这些习俗极具特色,是浙江作为中国产盐重镇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崇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斯克勒庇俄斯是古希腊的医神,对他的崇拜最早的记载来源于荷马史诗。关于阿斯克勒庇俄斯的神话传说,是一些真实人物和事件与一些思想或观念的结合。阿斯克勒庇俄斯崇拜反映了古希腊人对健康的追求,反映了他们珍惜生命、远离灾病的愿望。神话中的阿斯克勒庇俄斯与阿波罗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从阿波罗崇拜到阿斯克勒庇俄斯崇拜的转变,既是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也体现了古希腊人精神需求和现实需求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3座乡村寺庙的灵位之考察,发现其神祇主要有四个来源,第一是佛教体系,第二是道教体系,第三是当地民间传说,第四是历史人物.这四种神祇交互杂处,几乎无法判断某个寺庙究竟是什么宗教性质.细加调查和分析,不难发现,在香客心中,所有这些神祇都没有特定的宗教教义、宗教组织、宗教仪规、宗教阅历,实际上他们都是同一种宗教面目,都是以地方神的身份享受崇拜和祭祀的.乡村宗教基本上处于原始宗教状态.  相似文献   

5.
方神庙是民间的宗教设施,清末流行于新疆南部。方神崇拜以民间传说为底层,由于包含救护群生的忠义观而受到官方重视,但一直未列入祀典,而葆有民间信仰身份。方神是一方镇神,拥有和城隍、定湘王相近的宗教特质。但同传统的城隍相区别,它由来自湖南等地的新居民所建立,是乾隆以来战争和移民运动的产物;同来自湖南的乡神定湘王相区别,它为汉、维等不同民族所信奉,其神迹由发生在喀什等地的战争故事组成,因此,不再是区域性神祇而是地缘性神祇。城隍、定湘王、方神三者,乃代表了清末新疆原生性宗教的三种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6.
以海盐业为主导产业的沿海地区,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海盐文化为基本特征的地方文化,盐神信仰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展现了海盐行业特征与地方文化的生成关系。鉴于海盐业的重要性,在自然和社会的压迫下,盐业群体以传说故事为基础创造了盐宗和盐神,形成了神庙、节会和民俗等信仰形式,表现出了功利性、海洋性、财富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高禖”崇拜可以追溯到商代,他是中国历代官民共祭的重要神祇。“高禖”在商周时期是一种掌管生育的“自然神力”,在汉代演变为掌管生育的“神职”,任职者曾为女娲、西王母或伏羲。东汉时期,随着“高禖”的男性化进程,“高禖”逐渐脱离与其他神祇的关联,成为民众所认可的独立的神祇。汉代“高禖”图式是“高禖”神祇身份在汉代确立的依据,并以图像的方式反映了洪水过后存世的人类始祖在“高禖”指引下结合繁衍人类的原始神话,表达了民众求子祈福的愿望。  相似文献   

8.
神树崇拜是一种古老而奇特的社会文化现象,世界各地众多民族都有这一信仰民俗,它是自然崇拜(植物崇拜)的产物.神树崇拜有各种各样的原由,如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赐福消灾的神奇力量,天(神)、人联系的桥梁,始祖先辈的灵魂依附,以及宗教信仰的延续传承等.神树崇拜深刻地体现了神、人、自然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折射出不同民族的性格特点和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月神是古代两河流域自然神灵中的重要成员,月神崇拜是古代两河流域宗教历史中持久显著的文化现象;月神的神性、家谱、神庙、节日、祭礼、象征、神话和赞美诗等构成月神崇拜的完整系统,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古代自然崇拜发展充分和成熟的文化特征.古代两河流域月神崇拜的历史考察对揭示人类早期宗教自然崇拜的发展过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理学湖湘学派与楚文化传统的冲突 ,实际上是日神式的中庸之道与酒神式的沉醉痴迷两种文化精神的对立。具体表现为价值观念上自我的个性化与非个性化之间的矛盾。究其根源 ,则是由于北方一神崇拜与南方多神崇拜差异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直到本世纪中期,羌族还保留着比较原始的多神崇拜信仰。据有关资料统计,羌族普遍信奉的神灵有几十种,而各地奉祀的区域性神灵则更多。羌族的神灵崇拜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自然神包括天神、地神、火神、山神、树林神、牲畜神等,是羌人祭祀和崇拜的主要对象。祖先神一般供于家中,泛称家神。当然家神中也不一定全是祖先神,有的地方还将牲畜神等供于家中。各地供奉的家神在数量和称呼上出入颇大,但一般都供有人类祖先神木姐珠、  相似文献   

12.
直到本世纪中期,羌族还保留着比较原始的多神崇拜信仰。羌族的神灵崇拜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自然神包括天神、地神、火神、山神、树林神、牲畜神等,是羌人祭祀和崇拜的主要对象。天神阿爸木比塔是至高无上的,在他之下,有造天的神公木巴西,造地的神  相似文献   

13.
母神崇拜是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的一种宗教行为 ,这种宗教在我国的先秦时期发展为社神崇拜 ,母神崇拜和社神崇拜的思想基础是先民崇奉“同类相生”的哲理 ,认为人的行为可以影响大自然 ,因此他们在女神庙里安放孕妇 (女神 )进行祭祀或者在祭祀社神时提倡男女婚合 ,以期通过人类的繁殖达到农业丰收的目的。这种行为蕴涵着将宇宙万物与人融为一体的思想。隐含了“生”、“阴阳”、“天人感应”等观念 ,这些观念对中国古代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信仰民俗是其中最瑰丽神奇的部分。《青蛙神》作为众多描写民俗信仰 篇章中不经意的小篇,却着实反映了江汉流域蛙崇拜这一民俗民风。通过对《青蛙神》中反映的江汉地区蛙神信仰概况、江汉 流域蛙崇拜与巫觋文化的关系、蛙神信仰的文化意蕴以及其与江汉流域社会生活的双向互动关系四部分,来探讨《青蛙神》中 盛行于江汉流域的蛙崇拜,以此来提升作品的可读性,丰富江汉流域的民俗信仰传统。  相似文献   

15.
历史悠久的满族萨满教是在经历了人类社会自无阶级到有阶级的几个不同历史阶段后,由“部落宗教”转变成“民族宗教”的。满族萨满教中外来神祇仅数位,大量的是本民族的神,这些神的王国不越出它们所守护的民族领域,民族的个性表现得相当充分和突出。满族的萨满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烧香跳神祭祀典仪,这是满族萨满教作为民族宗教的外在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祭仪蕴涵着满族原始初民的崇拜意识、伦理观念、思维逻辑,反映出许多生动而真切的原始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崇拜自然神和崇拜女始祖神的萨满文化,是医巫闾山文化的根基,作为民间艺术活化石的剪纸艺术客观真实的反映出这一主要内容。本文正以此为主要阐述对象,分析其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人生观、宇宙观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 在周代,社是周人崇拜的重要神祇。祭社是当时生活中的重要活动。因而考察周代的祭社活动及相关问题,对认识周代社会生活的特点,实属必要。本文就此探讨如下。一、社乃周代社会生活的保护神周代的祭社活动基于社神的神格。社神在周代,已不单是土地自然神,而是人格化的地域保护神。这一特征,明显的表现为它与地域联系的密切。首先,周代凡与国土、地域相关的社会活动,都要秉告社神。周天子分封诸侯要先  相似文献   

18.
尔苏藏族的大自然崇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尔苏藏族的宗教信仰是原始宗教,他们崇尚大自然崇拜。崇拜上天,崇拜大自然当中的许多物体。他们崇拜杜鹃,崇拜白石。他们崇拜先祖,崇拜石神。他们崇拜大自然里的一切。尔苏人崇尚大自然,感恩山神的保佑和庇护,感谢祖宗留给了这一片富荫之地。大自然崇拜反映了尔苏藏族人民敬畏大自然,崇尚山神崇尚大自然的文化传统,反映了尔苏藏族人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习惯。尔苏藏族的大自然崇拜,促使尔苏人能够善待环境,善待大自然,他们尊重自然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是和现当代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是一致的。是有利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种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魁星神作为重要的科举神祇,产生于宋朝,科举制的盛行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文章从"魁"、"奎"二字字义发展演变入手,对这一崇拜现象的产生源流及原因进行细致梳理。通过研究可知,科举魁星崇拜完全由"魁"之字义与科举考试相关联这一意涵发展而来,而不与"奎宿"信仰相关。明清两代可见将"魁星楼"写作"奎星楼"者,二字开始混用,但"奎宿"信仰只于这一时期对魁星崇拜进行简单的介入与补充,而并未参与其萌芽与产生。  相似文献   

20.
儒家、儒学、儒教曾经三名一体,承担着中华民族的伦理规范和人格培育的历史重任.儒家富有特色的多神崇拜是其实现这种历史重任的重要手段:自然神崇拜,培养科学精神和自然生态伦理思想;图腾崇拜,培育高尚的社会伦理道德;祖先崇拜,培养良好的个人品性;社会贤达崇拜,培养积极入世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