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公共租界是鸦片战争后英国根据其商业需要胁迫清政府而强占的殖民地,是近代中国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要载体。租界土地管理制度建立、移植与变迁是近代中国外生性制度变迁的典型案例。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如果新制度产生的收益超过制度改变的成本,制度变迁就会发生。从制度供给和制度需求视角出发,研究近代上海公共租界永租制、道契、土地评估、税收、土地交易等一系列土地管理制度的演变与完善,认为公共租界以永租制为基本制度的一系列土地管理制度的实施,使得公共租界土地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在当代城市化土地管理中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改革是社会转型过程中最典型的制度转型。由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存在变化速度、可移植性、功能和机制上的差异,二者之间相容性与不相容性同时存在,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就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制度冲突(不相容性)导致的张力必然会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反过来个体行为也会影响到制度冲突。  相似文献   

3.
姜国强 《社会科学家》2012,(5):43-45,5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绩效显著,但是现有的制度安排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陷,政府与市场的扭曲关系、落后的产权制度等都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障碍。这些深层次矛盾既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因素,也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重点解决的问题。事实上,在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基础不健全的情况下,如果仅仅靠国家的政策倾斜和物质投入,而没有良好的制度环境和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会十分困难。因此,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就是要以改革为动力,推进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刑罚不仅是制裁犯罪的措施,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国家的法律制度与公民个人基本权利之间的关系。正是因为犯罪行为侵害了国家的法律制度和全体公民的基本人权,国家迫不得已运用刑罚来维护国家法律制度的正常运行,并保护包括犯罪人在内的全体公民的基本人权。国家正当运用刑罚权的逻辑标准是其他法律部门已不能有效调整的行为,如果不对其动用刑罚,国家法律制度就会崩溃;实践标准是社会普通民众的容忍度,即社会民众普遍感到不用刑罚调整,自己的基本权利就会受到威胁。  相似文献   

5.
由于各种已有制度演变理论(通常被不够周延地称为"制度变迁理论")都不尽如人意,就需提出新的解释。制度作为组织制定的规则,会有增减和变迁这两种演变形式。制度既然是组织制定的,其变更也只能出自组织而非其他任何东西。组织制定和变更制度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但因组织中的制度安排者存在多种类型,使制定、变更制度的目的变得不一定是组织本身的目的,而是制度安排者自己的目的。不管是什么样的制度安排者,均会在四个节点变更制度。同时,制度也会在变换制度安排者之后发生变化。因此,所有制度变更都是因为制度安排者要变。虽有五种外部因素会对制度安排者的制度意图产生影响,但都起不了决定作用。既有制度究竟能不能变,尤其是究竟何时变和怎么变,最终还是得由制度安排者决定。  相似文献   

6.
简论腐败的制度性根源及其治理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现代制度经济学的观点 ,行使公共权力的国家公务人员也是在既定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如果没有严格合理的廉政制度约束和民主监督规制 ,公务人员就会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谋取个人私利即产生所谓“腐败”问题。转型期中国社会腐败问题同样在制度层面存在某些问题 ,因此 ,通过制度创新 ,采取有针对性的民主制度安排和综合治理措施 ,应该成为反腐败的基本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7.
司法鉴定结论是我国法定的证据种类之一,诉讼中当事人如果经济困难无法获取有关司法鉴定,其证明义务就不能完成,从而绝对性地影响其胜诉机会,不利于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如果国家或者法律规定能够对诉讼案件中的弱势当事人进行司法鉴定援助,那么就会大大提高诉讼效率,平衡诉讼当事人双方的地位和力量,进而达到司法鉴定援助制度保障人权、保障弱势群体的诉讼权利、最大限度地实现司法公正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8.
《东岳论丛》2016,(9):65-71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国最为核心的软实力。提高软实力首先在于观念变革与制度创新,有什么样的国家治理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什么样的制度安排也反映出什么样的国家治理理念。计划经济对应着一种制度设计理念,而市场经济对应着另外一种设计理念,各自都有内在的整体性与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农地制度是由外在制度与内在制度构成的。内在农地制度由人类经验演化而来,它体现了人类通过合作解决冲突的各种办法,包括农地习惯、农地习俗、农地惯例等;另一种农地制度的产生方式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理性设计的结果,由这种方式产生的农地制度称为外在农地制度。如果人为设计的外在制度不能适应内在制度的要求,则外在制度的效率会下降。要使我们设计的外在农地制度能够有效实施,一个重要前提是外在农地制度能够与内在农地制度相适应。这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农地制度有一定启示:一是平均主义的观念作为一种内在制度,对农地制度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二是习俗作为一种内在制度,对农地再分配产生某种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杨明星 《阴山学刊》2006,20(1):96-97
一个企业如果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就必然造成经营管理混乱,工作效率下降,财产损失浪费,经济效益低下,还会导致腐败现象的产生。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使企业获得一种新的机制,确保企业持续发展。内部控制作为重要的控制措施,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具体政策和程序。  相似文献   

11.
立法是制度反腐的实践本源,科学的立法设计是立法向执法的转变,是制度反腐的必要条件。但是,如果不研究制度反腐在法理上的原则和准则,就无法准确把握制度反腐的实质,对于制度反腐的理论根基是什么,法治与社会契约理论如何科学运用于反腐当中等问题,需要与立法研究相结合才能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达成制度反腐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2.
制度是反腐的最有效武器,再好的制度,如果不去执行,也会形同虚设.许多法规制度之所以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执行不力.然而制度执行是否得力,取决于制度自身的科学性.无论是制度创新还是旧有制度整合,都必须充分考虑到制度与制度要素的有效衔接、制度与机制的有效衔接、制度与人的有效衔接、制度与法律的有效衔接等.加强制度的整体关联性,才能形成科学、严密、配套、管用的反腐惩防体系.  相似文献   

13.
论当前我国制度供给现状及制度变迁方式的转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制度变迁方式的不同,制度结构也就会有差别。需求诱致制度变迁的长期使用可能会出现核心制度缺失而导致制度供给陷阱,强制性制度变迁也可能因为供给与需求出现错位,导致严重的制度结构不均衡,这就对研究制度变迁方式及其运用规律提出了要求。本文通过对典型的需求诱致制度变迁———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和典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国有企业制度改革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了制度变迁方式的交替使用能够较好地避免制度供给跌入陷阱,而且制度变迁的及时转换还能够有效地实现新的制度均衡。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社会经济变迁的过程中,经济发展总是和制度变革相联系的。自1978年以后,中国整个经济的发展也都是以改革开放为前提的,而改革开放正是典型的制度创新过程。制度能够而且必然会影响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进程,同时,经济的发展也可以而且确实会导致制度的变迁。经济发展无止境,制度创新亦无止境。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经济政策也必需要得到不断调整与完善,否则就难以适应新的实践需要。农村经济政策的发展与完善,制度创新是根本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就没有和谐社会。民主政治会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其制度基础和保障。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改革和完善各种利益表达渠道;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高党的民主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6.
交易成本的一个新定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宪伟  童香英 《江淮论坛》2011,(1):31-37,61
交易成本被广泛用于各种问题的分析,并且在许多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是这一概念也一直因为内容含糊不清而备受批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始终缺乏一条简单易行的规则来判断哪些成本是交易成本,哪些成本不是交易成本。本文通过对制度的本质和存在原因的分析,对交易成本的含义做了明确的界定,并提出了一条简单但是能精确的判断某一成本是不是交易成本的法则:只需考察活动主体,当他的利益与其他成员的利益完全一致时,他是否还会进行同样的活动。如果会.那么这一活动就属于生产活动,由此引起的成本就是生产成本;如果不会,那么这一活动就属于交易活动.由此引起的成本就是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17.
论制度的效率及其决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制度效率就是实施制度带来的收益与成本的比较,单项制度安排的效率主要取决于:制度是否具有“普适性”,其他相关制度安排实现其功能的完善程度和生产过程的技术性质。制度结构的效率则主要取决于制度配置状况。制度配置存在制度耦合、制度冲突与制度真空三种状况。当存在制度冲突与制度真空时,制度结构的效率会受到影响。要提高制度结构的效率,关键是要克服制度冲突与制度真空,实现制度耦合。  相似文献   

18.
文化在制度形成和变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归根结底而言,文化的形成和积淀、制度的形成和变迁皆源于人类的社会生产实践;就历史发展的特定阶段而言,文化是制度产生的直接来源。文化濡化和文化涵化是文化作用于制度变迁的具体机制。文化在不同的制度变迁模式和制度变迁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作用。中国作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在构建现代制度的过程中遭遇了文化与制度的矛盾问题。秉承综合创新原则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挥其对中国未来制度变迁所具有的思想导引、文化认同和制度评价功能,促进中国制度变迁的顺利进行和现代化发展,是中国文化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9.
马东亮  路国光 《理论界》2008,(4):214-215
以抽象公务员个体的角度.从纯粹的制度分析出发就会发现,日本公务员制度中政治中立原则的实现更多地靠制度内一系列的制度组合来保证,从政治学的观点可以将这些制度分为保障公务员身份客体化与保障公务员职业契约化等两类基础性制度条件,两者的结合,是日本公务员制度中保证政治中立原则实现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人大代表会外活动制度建设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人大代表会外活动制度进行了多层次的研究。文章认为 ,人大代表会外活动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完善和发展问题是 2 1世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 ,人大代表会外活动制度的建设既有实践层面的问题 ,也有理论和制度建设层面的问题。它是与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息息相关的 ,必须把人大代表会外活动制度的健全和发展置于整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