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关于如何选取恰当的消费方式的问题,目前还存在一些误区,如果从对比消费的幸福感与代价入手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消费是以代价换取幸福感的过程,个体对消费的评价和衡量,取决于消费幸福感的程度大小,也取决于消费代价付出的多少。消费的幸福感与代价之间密切相关,但不是亦步亦趋的同步升降关系。个体可从提升消费幸福感和控制消费代价两方面努力,深入比较各种不同的消费方式,以在消费和幸福之间建立恰当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发展模式是以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的。与传统的发展模式决裂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模式 ,是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伟大革命。它主要包括生产、消费、人口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探析马克思的代价思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代价与发展共同并存相伴而生,没有离开发展的代价,每一种形质各异的代价都是在发展中付出的;没有离开代价的发展,付出代价换取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规则.人们在创造、发展的过程中要思索应该付出的代价,同时要创造条件抑制不合理代价的付出,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情消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并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结合2015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以人情消费作为代理变量,采用有序Logit模型、有序Probit模型,在考虑个体异质性因素、地区因素基础上,考察人情消费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表明:人情消费与农村居民幸福感呈现典型的“倒U型”关系,人情消费具有福利效应的“拐点”出现在家庭人情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约为42%处。通过变换估计方法、替换被解释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果依然成立;当人情消费位于均值11.41%处,农村居民自我幸福感评价为“非常幸福”的概率显著提高8.8%;人情消费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表现出鲜明的群体差异,西部地区、低收入、已婚、中老年群体人情消费超过“拐点”的比例更高,党员超过“拐点”的比例则明显低于普通群众。  相似文献   

5.
人类消费增长的代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为满足自身的各种需要而消费。人类的经济活动也始终是围绕着满足人们的消费。但是,伴随消费与经济的增长,我们却付出了资源、环境、生态与社会方方面面的代价。思考与探讨为了满足不断增加的消费,除了金钱我们还付出了什么,从而倡导适度消费与可持续消费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6.
中美消费模式与条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经济规模迅速扩大,虽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仅有 1000 多美元,但是巨大的贫富差距却使上千万富裕人口的实际消费能力达到甚至超过了美国人的平均水平。因此,国民中崇尚美国的消费方式,认同与追求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人日益增多。为此,让国民了解美国人的消费模式,以及支撑该种消费模式的物质基础、资源环境代价,从而引导国民根据中国的国情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适度消费模式,对于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的目的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7.
代价在社会发展中是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 ,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社会发展从来就是进步与代价并存交错 ,以代价换得进取的过程。因此 ,研究社会代价的成因 ,揭示社会代价的成因机制 ,以指导主体在社会活动过程中努力实现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的主观愿望 ,就成为研究社会代价理论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城市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迈进的剧烈变革时期,亟需大量廉价工商业劳动力,一些家庭经济窘迫的儿童沦为童工,从事体力劳动以换取微薄的工资来赡养家庭。童工消费从属于其家庭消费,主要集中在以满足温饱为目标的食品等领域,教育和娱乐等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所占份额较少,但反映出童工日常消费中的现代取向。上海大量童工的存在以及他们的收入与消费都和这一时期上海城市从传统到现代的社会转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工业文明消费模式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有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支撑。传统的工业文明消费模式不顾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有限性,在消费方式上,是一种挥霍型消费,激化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在消费性质上,属于不公平消费,激化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矛盾;在消费结构上,片面追求物质消费,而相对忽视精神消费,不利于人类身心全面发展。人类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迫切要求工业文明消费模式向可持续消费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0.
论消费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的消费方式是以奢侈型为特征的消费方式 ,对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造成巨大威胁 ,因而是不可持续的。我们需要进行一次消费方式的革命 ,与发展模式的变革和价值观念的变革同步进行 ,实现由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向可持续的消费方式转变。与过度消费、污染型消费、过分追求物质消费的旧的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不同 ,可持续的消费方式是以适度消费、绿色消费、更注重精神追求的消费为主要特征的全新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1.
安居乐业是民众的一种基本需求,民众通过安居乐业可以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并体验居住条件改善所带来的幸福体验。住宅消费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个伦理问题。构建人本楼市,需要广大消费者能够成为人本楼市中的伦理主体。因此,应当通过了解幸福的内涵,树立幸福楼市消费观,自觉进行楼市的合法消费、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12.
论快乐     
人应该追求快乐,但快乐不是人类行为的终极目的。古今中外人们追求的各种各样的快乐,其中有很多合理的、对人有益的,也有很多害己、害人、害社会的。追求高层次的、真正的快乐,要端正价值导向,提高文化含量,培育优美的生态环境,发展高层次的文化娱乐场所和产业,丰富快乐的内涵。促进消费和谐,加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民群众的真正的快乐必然在其中了。  相似文献   

13.
异化的消费中,消费由原来满足人需求的手段异化成人追求的目的,人没有真正感受到自由,也没有真正收获到幸福,更没有在物质丰富的消费社会获得全面自由发展,在《珍妮姑娘》中,人们把物品的占有等同于幸福度,在对物的过分崇拜、高度依赖中丧失了自我,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腐朽以及美国生活方式的糜烂,提倡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相结合的和谐消费无疑会让人们享受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14.
消费活动伦理意蕴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它还具有伦理意义。消费活动与社会道德状况密切相关。消费心理总是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的体现,反映一个阶级或时代的道德风貌;消费行为总是对社会产生一定的道德后果;消费方式总是影响着一定阶级或时代的道德风尚。因而,我们应提高精神文化消费,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合理消费方式和艰苦创业的良好精神风貌,不断弘扬倡俭崇实的良好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15.
信息消费水平的准确测度是促进信息消费的基础。在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首先从信息消费的过程、信息消费的多样性、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三个方面分析了综合利用流量、时间和费用三项指标进行信息消费水平测度的必要性;接着在信息消费具有惯性的假设下,利用固定权重和可变权重,构建了基于流量、时间和费用的信息消费水平测度模型,证明了该模型具有非负性、传递性、连续性和可加性;最后通过实证调查验证了所构建模型的正确性。实证结果表明:流量、时间和费用均是测度信息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利用单一费用指标测度的信息消费水平与综合利用流量、时间和费用三项指标测度的信息消费水平有显著差异,而且会明显低估真实的信息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内需不足问题凸显。河南省作为农村人口占主体的省份,启动农村居民消费意义重大。从河南省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与消费成本的角度,分析制约其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原因。提出稳定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增强其消费信心;针对农村居民的需求特征,开发适合其消费的产品和服务;改善农村消费环境,降低预期的消费成本等具体举措,对刺激河南省农村的消费市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品牌消费倾向日趋明显.大学生品牌消费与其父亲学历、职业、家庭居住地类型等密切关联.影响大学生品牌消费意愿的因素主要包括生活费、面子消费、炫耀消费、攀比消费及品牌形象象征等.树立大学生科学理性的品牌消费行为,需要企业、学校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倡导理性、简朴的消费观念,主动教育消费者,为大学生消费塑造良好氛围与榜样.  相似文献   

18.
消费的伦理目的在于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幸福。市场经济时代,参与消费更是人们追求幸福的必要保障。然而,消费主义的全球范围内的辐射与接收,"消费—生态"悖论也迅速在世人面前拉开帷幕,使得消费对人幸福的感受呈现出边际递效应。"消费—生态"悖论的实质其实在于消费链上制度伦理的缺失。  相似文献   

19.
职务消费是维持政府机构正常运转所必须支付的成本。它是一把"双刃剑",管理得当,有利于整个社会的良性运作;管理不当,则会导致财政资金的大量流失。因此,必须对公务员职务消费制度进行改革,将其纳入制度化、货币化、规范化轨道,以规范公务员职务消费行为,在降低政府运行成本的同时,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