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莉莉 《社区》2012,(19):25-25
2011年2月25日,辽宁省大连市人民广场街道胜利社区书记李晶开通了个人微博“李晶志愿者服务站”(http://t.sina.corn.cn/1990040691),用以宣传社区志愿服务的理念和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志愿者服务搭建更为便捷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梅小萌 《社区》2013,(7):28-28
我们社区在2012年9月创办了“志愿服务人人帮”,居民可把自己的时间、力量等优势、技能“存”进去,变成“人人帮”积分,分数越高星级越高,享受的待遇也越丰厚,最高金牌志愿者享免费旅游,购房还打折。如今,社区“志愿服务人人帮”已有500多名志愿者。志愿者在登记本上登记的“本金”各不相同,有的是“空闲时间”,有的是“法律咨询”,有的是“家政服务”。  相似文献   

3.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关怀伦理”在女性志愿者志愿服务动机与目的、志愿服务所遭遇的道德冲突与抉择、志愿服务的困难与坚持、志愿服务对其个人及社会带来的改变与影响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了解当前社会女性志愿者参与公共事务与公民道德体现的现状.以及影响女性志愿者“关怀伦理”道德思考发展与变化的社会文化因素:希望可提供“关怀伦理”在政治、社会方面公共运用的事实资料.并印证“关怀伦理”的相关理论,进而有助于肯定“关怀伦理”的公民道德价值.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钱卫华 《21世纪》2001,(6):48-50
──安南指出:根据有些国家的测算志愿者所创造的财富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到14%。拿美国来说,志愿者每年创造出2250亿美元的社会财富。相当于9百万全职雇员一年的产出。 ── 1997年 12月江泽民总书记为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亲笔题名。2000年1月江泽民总书记对青年志愿者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近期,司法部颁布一项命令:律师如果不承担提供法律援助的志愿服务,那么将取消该律师的资格。 ──在团中央的牵头下,英雄王伟的家属将得到青年志愿者的终身服务。 ──在志愿者流行于国际的今天,你了解志愿者吗? 2…  相似文献   

5.
胡庆军 《社区》2013,(4):44-44
近日,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万光社区组织开展了“关爱贫困老人践行志愿服务”活动。家住万光社区的韩晓颖老人看到社区志愿者们高兴地说:“孩子们来了,快进来,快坐下。”韩大娘的孩子前几年因车祸去世了,现又患上了乳腺癌,身边没有亲人照顾。社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经常组织志愿者到老人家中,陪老人聊天,为她打扫卫生,为她义诊,志愿者还为老人送去慰问品。韩大娘经常说:“我无亲无故,多亏社区这些孩子们平时总来看我,陪我说话,跟我自己的孩子一样亲。”通过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在社区营造出学习雷锋、  相似文献   

6.
宝珠 《社区》2009,(25):8-12
从1983年开展学雷锋”综合包户”活动开始,北京市宣武区天桥街道的志愿服务就没断过,老百姓把那些乐于奉献的居民称为小巷里的“雷锋”。26年来,天桥街道的志愿服务不断丰富内容.机制不断创新.但不变的是那些把居民利益放在首位的志愿者。董恒吉、杜士听、范进卯、李金明……这些都是居民们耳熟能详的志愿者。  相似文献   

7.
法律上的志愿服务不等同于政治上和道德上的“义务劳动”、“做好人好事”。北京市进行志愿服务立法是必要的,立法要保护志愿者权利,规定志愿者义务,要积极关注学校的和社会的激励机制,要加强对志愿者组织的管理,立法要规定经费保障和强制保险。同时,立法要注意法律视角与政策视角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蓝,是睿智与成熟的体现,碧蓝是湖水。清澈稳重;淡蓝是大海,广阔深沉;瓦蓝是天空,浩瀚大度;幽蓝是夜空,无限睿智;正如志愿者队伍中的王牌:“虎凤蝶”、“宁师傅”、“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等,他们是志愿服务的杰出代表.更让志愿服务品牌越发成熟。  相似文献   

9.
深化大学生志愿服务内涵延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志愿者行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志愿服务的领域不断扩展,队伍不断壮大。在新的形势下,应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动力机制、组织机制和保障机制,建立具有“校园特色”的志愿服务工作体制,让志愿服务与大学生成长成才联姻。  相似文献   

10.
李荣 《社区》2014,(33):21-21
新近在上海嘉定区新成路街道采访,社区志愿者薄连城的一席话让人深思:“在社区做志愿服务.找到了自己的爱好与兴趣.也找到了乡愁。”不搞“嵌入式”,而是培养“精神土壤”,让社区志愿服务精神“自己长出来”,围绕人的兴趣与爱好形成一个社区公益“微循环”,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志愿者服务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但同时存在缺乏社会认知、物质依托严重不足、缺乏自主空间及志愿者队伍建设不够稳定等问题。通过与香港志愿活动进行对比发现,香港志愿服务理念、服务管理力量、服务活动的常规化与实效性、先进的硬件设施等都值得借鉴。在对比借鉴的基础上,从志愿者本身和社会环境两个角度针对解决不足做出思考。  相似文献   

12.
崔明军 《社区》2013,(21):19-19
献爱心弘扬道德风尚 “我们社区里有8个志愿者,主要是照顾一些孤寡老人或者小孩。比如,很多老人可能没办法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来吃饭或者娱乐,我们就安排志愿者每天将饭菜送到老人家里。”湖北襄阳市樊城区屏襄门街道办事处红光社区党委书记孟建玲在谈及社区为老服务志愿活动时介绍说,社区还为老人们提供了呼叫服务,老人有什么需求按下按钮,就可以直接与志愿者或接听员进行对话,需求能够迅速及时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13.
作为志愿者中重要力量的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展现了大学生的风采,向世人展现了当代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但大学生志愿精神在得到一定程度传播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行为缺乏持久性,志愿服务存在流于形式的倾向,志愿精神尚难以内化为志愿者的自觉行为等。培育大学生的志愿精神应采取有效措施,如:家庭、学校、社会相互协作;增强大学生社会认知、弘扬志愿精神;构建便利可行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机制;进一步落实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积极参与医疗支援、宣誓教育、帮困助学、助老助残等志愿活动,累计服务时间达3000多小时——这是上海市徐汇区漕河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5后检验科技师、青年党员徐欧阳8年来的志愿服务经历。“上海市浦东新区‘十佳’志愿者”“中共一大纪念馆优秀志愿者”“新时代上海闪光青年”“上海市优秀志愿者”……  相似文献   

15.
崔水 《社区》2003,(6):7-7
做好社区工作,离不开社区志愿者。发挥志愿者作用,在一定意义上也体现了“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社区建设理念。要把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好,应做到“四定”。 第一是定项目。俗话说就是“找事”,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根  相似文献   

16.
丁元竹 《社区》2008,(28):14-15
奥运会是运动员的盛会,也是志愿者的盛会。2008年奥运会把中国的志愿服务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把这道靓丽的风景线全面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来自全中国、全世界的志愿者们汇集北京,携手奥运,通过志愿服务,为北京奥运会增添光彩。  相似文献   

17.
新政新知     
《社区》2012,(10):6-7
广州制定志愿者培训标准 “广州志愿服务岗位能力培训体系发布会暨首期志愿者领袖培训班开班仪式”3月3日在广州志愿者学院举行。仪式上,广州志愿服务岗位能力培训体系正式向社会发布,志愿者可以在体系中根据自身服务领域以及个人承担的志愿角色接受相应培训;培训考核后,志愿者可获市人社局等联合颁布的能力证书,以及享受就业创业、积分入户等一系列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18.
李馨赵浩义 《社区》2016,(18):41-42
陕西省慈善协会志愿者分会成立于2012年,目前,志愿者团队已发展到3390个,志愿者26万名。4年来,分会秉承“安老扶孤、济贫解困”的慈善宗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不断拓展服务项目,积极创新服务形式,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的关爱、慈善组织的温暖送到了千家万户,在三秦大地播撒慈善阳光。  相似文献   

19.
风险社会背景下,为增强应对各种风险和危机的社会韧性,需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有助于提升应急管理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效率。文章从“志愿服务工作的诱导/阻碍”“志愿服务动机”及“志愿服务的持续性”三个方面对27位志愿者进行一对一深度访谈,并对文本数据进行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经过内容分析的概念化和范畴化,形成志愿者个体、志愿服务过程和外部影响因素三个层面,构建了公众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志愿服务行为的影响因素体系。研究发现,影响公众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志愿服务的核心因素为:参与动机、组织特性、人际互动、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制约因素、服务管理。研究结论对提高志愿服务对公众吸引力与持续性,改进志愿服务工作质量和提升社会应急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高校德育内容的重要部分和载体,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志愿服务中。在新时期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增强其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载体,此外大学生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社会责任感培养受志愿者自身素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内外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志愿者优良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促进志愿者活动质量的提高、加深服务对象与大学生志愿者之间的感情,树立其良好的志愿服务形象。提升大学生志愿者个人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