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备为人忠厚贤达,已被许多人承认,不过他仍然很谦虚.他在写给刘禅的遗嘱中就说“汝父德薄,勿效之“.他主张人要积德行善,勉励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历代名人家训中的名言.……  相似文献   

2.
宋元以后,关羽被反动阶级捧为“武圣人”,成了维持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的守护神。过去有一副《关帝联》称:“五夜何人能秉烛,九州无处不焚香。”说明在封建社会里关羽这尊政治偶象有很大影响,可算是仅次于“文圣人”孔老二的反动人物。林彪反党集团也极口称赞关羽,陈伯达颂扬他是个“人材”,林彪则一再要他的死党效法关羽式的“忠义”。可见直到现在,这个“武圣人”还在被阶级敌人当作搞复辟倒退活动的破烂武器,他的流毒还没有被彻底肃清。  相似文献   

3.
举世公认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位复杂的作家。在他生前和谢世之后的一段时期里,当时俄国对他的评论也是十分复杂的。有人故意把托尔斯泰的弱点,即把他的“笃信基督”、“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和“不以暴力抵抗邪恶”捧若瑰宝,有人则因为看到了托尔斯泰的弱点而根本不承认他的力量和长处。  相似文献   

4.
《三国演义》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文人形象的全息图谱,它形象地展示了封建社会中各种类型的文人形象。广义说来,“三国”中的首领都是文人。曹操,从小受过严格的教育,写得一手好诗文,说他是大文人也不为过;孙权,更是在父兄多年的教育下成为文韬武略的知识分子;刘备.这个“织席卖履小儿”,书中只谈到其家境贫寒,只字未提他是否读书,但从他小时与众小儿玩耍时指着路边的大树说:“我为天子将来要乘此车盖”以及与孔融等大文人的交往,并能看懂陶谦求救的信札,“衣带诏”的内容,皇帝家谱的世系,三请诸葛亮的言行和临终给阿斗的…  相似文献   

5.
《徽州社会科学》2006,(9):53-53
休宁朱为弼,清道光间由监察御史擢顺天府府尹。当时京畿遭蝗虫之灾,农田庄稼被蝗虫啃光。朱为弼单骑巡视,了解灾情,下属官吏准备宴请招待,朱为弼取消了这种宴请,他说:“我是为解蝗灾而来的,你们这样做不是也让我变成啃食民脂民膏的蝗虫吗?”后来朱为弼调任漕运总督,他努力剔除宿弊,畅通漕运。上官却只知搜刮,对朱为弼没有向他送礼很不高兴。朱为弼说:“我为官只这一点俸薪,身无长物,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可以送,何至于此!”朱为弼持身廉正,每到一地不准人们铺张排场。他还能书善画,并写了许多书。  相似文献   

6.
18 97年 ,弗洛伊德提出了所谓的“恋母情结”。他认为 ,俄底蒲斯“杀父娶母”悲剧的导演者是“性”。婴儿时代 ,俄底蒲斯潜意识中对母亲的性依恋和对父亲的性仇视是导致其成年后杀父娶母的原因。如果说“杀父娶母”悲剧的根源在于命运的捉弄、非能力性的“不辨血亲” ,而原始的“杀父娶母”的悲剧根源则在于人们还没有建立起血亲观念 ,能力性的不辨血亲。在“不辨血亲”的情况下 ,俄底蒲斯的“杀父”与“娶母”是没有必然联系的两个孤立性的行为 ,它集中体现了原始人所普遍存在的同性倾压与异性冲突。乱伦禁忌以及一切性文明也取决于一个共同的基础———为生存与发展的现实功利  相似文献   

7.
李愚 《家庭科技》2010,(10):1-1
有一位老人,自78岁生日起,决定每天抽出1小时学习欣赏音乐。人们问他:“为什么这么大年纪了!还学习欣赏音乐?”他乐呵呵地回答道:“我在为自己现在的生活增加乐趣,也为将来如果卧床不起时不至于空耗光阴。”  相似文献   

8.
道不可言是老庄道论中一个重要观念,这为人们所熟知。可是.老庄是不是完全否定言说呢?他们有没有肯定过一种“言”,并指出(或暗示)这种“言”可以表达道?这个问题似乎没有被研究者注意到。事实上老子曾提到过一种好的言,《老子》八十一章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此语主旨是批评巧辩.但同时也暗示质朴(不美)的言是好的。这里,老于没有进一步解释质朴的言为什么好,它是否能表达道,配得上真理世界的语言。所幸的是.庄子继承并深刻发展了老子的这一思想.他对言说问题有远比老子充分的议论,从这些议论…  相似文献   

9.
一位哲人说过,熟悉的东西,不一定很重视它;认识的东西,不一定深刻理会他;理解的东西,不一定会运用他。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许多重要的观念虽耳濡目染,可就是没有提到相应的位置,没有真正运用得恰到好处,往往随心境、环境随意处之,用之。本人想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对几个耳熟的观念作个重新透视,以引起大家的重视。1、强化“时间意识”那机关中“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悠哉,那校园里“玩扑克、下象棋”的潇洒痛快,早为千夫所指了。那战争年代的抢占山头。那市场经济的抢售“信息”,却是人们对于”时间…  相似文献   

10.
宋朝一代贤明的宰相兼史学家司马光先生一生不妄语,就是不说假话。他曾经说:“我生平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值得安慰的是,我没有任何事不可对别人讲。”在他看来,作为一名官员。“诚意以行之,正心以处之,修身以帅之,则天下国家何为而不治哉?”当其学生刘安世问他怎样做到诚,他告诉学生“自不妄语始”,就是从不说假话做起。由此可见,不说妄语说真话,在历史上就被贤人视为修身、齐家、平天下的根本法宝。  相似文献   

11.
每一次,当我读着现代的学术著作时,看到里面那些关于如何迫使人们(是的,我们不说“学生”而说“人们”)在课堂上进行思考、记忆和理解,如何不要浪费每一分钟的时间,以及要使所有的人都掌握、掌握、再掌握的那些议论时,我就不由得回想起一个世代相传的关于我的同乡──一个不走运的农民奥麦尔柯爷爷的故事。奥麦尔柯爷爷有一俄亩土地,他决定用粒选的种子播种春小麦。整整一个冬天,奥麦尔柯爷爷和他的老伴玛丽雅奶奶坐在坑头上,用手工一粒一粒地选好了种子。播种的时刻到了,可是发现,奥麦尔柯爷爷在关心种子的时候却忘记了耕地。去播种了,而地没有耕…… ──摘自[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原始社会人人平等”吗?王胡瑞卢梭在1753年曾应第戎科学院征文写出了不朽的《记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他在该书中写道:“自从一个人需要另一个人的帮助的时候起;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劳动就成...  相似文献   

13.
止庵原名王进文,是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的一位30多岁的“老文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的年纪虽然不大,却沾惹了一身遗老气息。他的文字刻意地学周作人,拿枯槁充平淡,从笔端排出些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絮语。在他的文字当中,见不到一丝一毫关于当下现实的思考、关于宇宙人生的哲思,当然,更没有少年的激昂与伟大灵魂的悲怆。不过,止庵的这种与灵魂无关的作文风格到的确引得那些没有心肝的文士的赞赏,他们从止庵的身上,看到了徒有辞赋之才的文丐阶级的美好前景;而正是这些全无心肝的东西,他们把周作人捧为了散文大师、思…  相似文献   

14.
背景资料 洛带古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距离成都市区仅20公里.交通十分方便。古镇历史悠久,相传汉代即成街.名“万景街”;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兴市,更名为“万福街”;又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这里的一口八角井而得名“落带”,后演变为“洛带”。清初。一群客家人随着“湖广填四川”移民潮迁到这里。  相似文献   

15.
正如施蛰存一直坚持根本不存在现代诗派的观点一样,金克木始终不承认自己是“现代派”诗人;但我们说他是“《现代》派”诗人恐怕是不会错的。金克木走进《现代》多少有一点仍然。他虽然在二十年代于故乡安徽寿县读小学时即已开始习诗,1930年前后来往于北平的几所大学旁听时笔耕愈勤;但当时他并“没有以诗出名的欲望,甚至没有挣稿费的‘野心’”①,只是借诗抒发感情而已。1932年,在山东的中学与初级师范任教的他,随意将草就的《秋思》等几首小诗寄给北平的一位朋友,不想那位朋友竟把它交给《现代》刊发了。因之诗人深得编者…  相似文献   

16.
儒教帝王神的三个特征史建群董仲舒改造了儒学,创立了儒教。儒教尊奉帝王为至上神。由于帝王神是被捧为“神”的人,因而具有三个极其鲜明的特征:他不是纯精神性的神圣,常常表现出入的动物性本能的缺陷;地不是信徒内心体验的产物,而是由外界强行闯入民众心中的;他不...  相似文献   

17.
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结构主义》一书中指出,在现代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和所有的社会科学中人们都在关注着结构,实践着“结构主义”。他并且给出了关于“结构”的一般定义。但他并没有谈到本世纪以来人文学科中发生的结构主义运动的显著特征究  相似文献   

18.
彭小瑜 《中国学术》2000,(2):127-153
“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在《新约》里有许多类似的言论,告诫人们不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不要以暴力回击暴力。在历史上,基督教会和基督教国家实际上并没有采取这种和平主义态度。在反纳粹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相似文献   

19.
屏风是用于挡风或起遮蔽作用的器具。起源于商周时期,当时称为“邸”、或“宸”,只有贵族才有资格使用。因此是权势、地位的象征。作为室内陈设物,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屏风不再是简单的遮蔽之物,人们开始追求他的审美价值。逐渐演化为具有装饰功能的艺术品。插屏在室内营造的是一种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古朴典雅的文化氛围,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20.
关于萨特,人们已经说得很多了。然而“盖棺”犹未“定论”。一九八五年三月七日至十日在法国里昂为纪念萨特逝世五周年举行的题为“今日之萨特”的国际讨论会便展示了这个局面。国外不去说它,我们且看国内:比如有人就得出了以下的结论:“萨特虽然提出了文学应具有倾向性,作家要为时代而写作,但是他并没有赋予这些口号以科学的含义。他的所谓文学的倾向性,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