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告词利用谐音来更换成语中的某些成分,用这样的“新编成语”进行产品宣传。但是,商家在实施宣传策略的同时,也必须遵守语言规则和遵守语言使用的社会道德规范。广告词中的成语化用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化用,它体现了美词———积极修辞的效果;一种是消极化用,它要么违背了语言本身的规律性,要么违反了社会道德规范。所以,对广告中成语化用要加以规范,做到既符合语言自身规律,又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广告词中运用成语已经成为一种风气,运用得当,可以使广告和成语相得益彰、双双变活,但是,有些广告肆意篡改成语,破坏了语言的纯洁健康.  相似文献   

3.
广告语言的变化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体现。顾名思义、双关、拆词和化用等修辞方式在广告词中的应用,体现了广告语言的变化美。  相似文献   

4.
在多媒体技术及其发达的现代商业社会中,商家们为了吸引顾客的眼球,达到宣传自己商品的目的,其所用的广告手段也是五花八门,让人瞠目结舌.其中,谐音成语的使用就是一个近来极为热门的手段.广告谐音成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流行语现象,它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底,谐音成语的使用,是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呢,该文就试图从社会语言功能角度探析谐音成语广告的利弊问题.  相似文献   

5.
成语"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僵",目前有两种解释.本文从成语的出处及语言调查两方面,对两种解释进行了考察,认为符合原意的解释是"仆倒".  相似文献   

6.
以广告词和文学作品中的活用成语为例,对这些活用成语中的修辞手段展开讨论。以是否改变成语的四字格为依据,成语活用中的修辞手段可划分为语音修辞手段和结构修辞手段:前者包括同音替换、非同音替换和押韵三种方式,后者分为成语扩展、成语紧缩、成语拆分和调整语素位置等四种方式。成语活用具有先决条件,随意篡改成语有碍语言规范。合理地运用修辞手段,可以促进成语的良性活用。  相似文献   

7.
成语文化有"成语的文化"和"文化的成语"两种内涵.前者是指"成语化了的文化"即以成语为载体的各类文化;就其外延而言,只有那些被凝练到成语中成为成语意义内容的那些文化元素,才是所谓成语文化.后者是指"成语这种文化"或"作为文化的成语",它是语言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外延是与成语的外延相当的.从价值论的角度说,任何有价值的成语文化研究,必须是合乎研究目标的求真原则、研究任务的求善原则、研究成果的求美原则.  相似文献   

8.
成语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语言现象与规律.成语中的数字搭配使用就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值得深入研究.其中数字"一"可与"半"、"一"、"二"、"三"、"九"、"十"、"百"、"千"、"万"等配合使用,而组成各种固定格式(一般都是成语).这些数字一经进入固定格式,即由其格式来表示具体的意义,其数字本来...  相似文献   

9.
成语是有民族性的。汉英成语是各自语言宝库中的精髓,它包含着与价值观等相关的共同元素和主题。汉英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各自语言的使用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汉语成语民族性和英语成语民族性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研究汉英成语及其深层的文化内涵,对于外语教学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牛与中国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语言中的牛字成语不胜枚举.牛字成语由相应的牛的属性以隐喻方式产生,这些成语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先后派生关系.本文通过对"牛"字成语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展示了这些隐喻所生的成语在语言层面的内在层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