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学习江泽民的社会建设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以邓小平的社会建设理论为指南,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社会建设理论.他认为,社会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是有利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建设的重点是改善民生;社会建设的目标是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社会建设的手段是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机制,具体包括社会发展机制、社会稳定机制、社会流动机制、社情民意反映机制、收入调节机制和社会共识机制.  相似文献   

2.
蔡孝恒  张亮 《学术论坛》2007,30(11):52-54
发展卫生事业是近年来胡锦涛总书记思索的一个重大问题,他在多种场合对卫生工作作过许多重要指示.学习和领会这些指示精神,对于发展我国卫生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文章对胡锦涛总书记的卫生事业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2008年7月5日,大庆市社科联组织全市社科界专家学者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6月26日至27日视察大庆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并结合大庆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就如何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进行座谈,现将座谈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董效占 《中文信息》2013,(5):101-10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升社会管理能力,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必须转变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转变政府管理社会的职能。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其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核心要义是"努力使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这主要表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当前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坚持把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保障.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正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切实维护公平正义的原则,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到实处,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高度关注社会建设问题,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事业所处的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他对社会建设思想进行了新的探索,创造性地将社会建设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提出社会建设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之一,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新重点,形成了新的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建设的民生取向与推进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里我国社会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之所以要将改善民生作为我国社会建设的基本取向,是因为民生问题十分重要、中国国情非常特殊以及社会建设任务艰巨。要有效实现改善民生的目标,我们必须根据我国国情,从多方面提高认识并采取相关措施,做好这一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其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在这六大任务中,可以说,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依,医疗卫生是民生之急,社会管理是民生之盾.  相似文献   

9.
10.
《四川社科界》2003,(5):48-48
2003年7月11日,宜宾市社科界召开《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讲话》座谈会。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市委讲师团、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政府研究室、市政协研究室、翠屏区委宣传部、宜宾县委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江泽民在继承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相互联系和贯通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观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蒋瑛 《理论界》2014,(11):83-8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宏伟目标,并就法治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标志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从"法制"到"法治"的升华,集中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转折。法治中国建设首要而基础的任务就是保证宪法全面有效实施,而只有让法治成为全民信仰才能引领法治中国建设新征程,只有领导干部带头守法用法才能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社会科学论坛》2008,(3):150-152
2008年3月7日,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建设”大型调研活动启动仪式在石家庄举行。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社科联主席聂辰席同志,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以及有关单位领导和省内社科界的专家学者一百五十余人出席了本次活动。启动仪式由省社科联副主席兼秘书长兰英山同志主持,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张志平同志宣读了调研活动实施方案.省社科联副巡视员王新明同志介绍了调研活动前期组织筹备工作以及调研课题征集评审的有关情况。在启动仪式上,聂辰席等领导同志向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颁发了聘书、向立项课题负责人颁发了项目委托书。共有18个省直单位、14所高等院校和11个市社科联承担了调研活动课题一百余项。近千名专家学者与实际工作者将参与此次调研。  相似文献   

14.
余少祥 《学术界》2022,(7):84-91
习近平依法推进社会建设重要论述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和完整的科学体系,体现在以立法促进社会建设、以执法推进社会建设、以司法保障社会建设等方面。其中包含一系列科学论断,如党的领导、立法、改革与社会建设的关系,民主科学立法与社会建设的关系,善用法治方式开展工作、依法转变政府职能、依法用权与社会建设的关系,加强司法为民司法公正、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与社会建设的关系等,为新时代加强法治、民生和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5.
科学的理想信念是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理论基础。群众路线教育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党员干部存在的突出问题,要与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要致力于当前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长远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制度建设是对四风问题治本的可靠保障,将作风建设引向深入的目的是教育党员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固化为官不易成果是不断地将作风建设引向深入的一种境界。要在世界观改造、抓教育抓实践、扎紧关住权力的制度笼子、不断地将作风建设引向深入这四个环节上狠下功夫。要通过理论建设、实践活动和制度约束三种重要方式,把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做好做到位,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16.
7月3号上午,市社科联召开全市社科界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结合黄山实际.畅谈了学习体会。大家一致认为。社会科学界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要带头学好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的这篇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并结合黄山的实际,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现实课题上进行调查研究.提出真知灼见;在打好黄山牌,做好教文章,推进黄山旅游国际化,掀起第三次旅游发展高潮,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结合上发挥智力支撑作用。本刊特辟专栏,摘要刊登与会专家学者的发言。  相似文献   

17.
《社会科学论坛》2008,(6):150-152
一、重要意义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新阶段我们党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和谐社会,民生为大.紧紧抓住改善民生这个重点,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使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鲜明生动实践和时代特征,是我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任务、核心议题和公开承诺.  相似文献   

18.
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全国人民的一件大事。按照中央的要求和省委的统一部署.省委宣传部决定组织召开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6·25”重要讲话精神系列座谈会。今天省委宣传部和省社科联在这里联合组织召开社科系统座谈会是第六个座谈会。刚才,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作了很好的发言.谈了对学习“6.25”重要讲话精神的认识、理解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社会学视角,分别论述了什么是民生问题、社会建设、社会正义及其两个维度,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上述三者的关系:改善民生既是社会建设的重点,也是促进实现公平正义的基本途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实际上既是六大方面的惠民决定,又是六大领域的社会公平。上述六大社会公平,主要涉及的是制度安排的公平;但是随着这些惠民决定和措施的贯彻落实,一定会极大地拉近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使人民群众在得到实惠的同时增加安全感、信任感、公平感,从而极大地增强百姓认可的公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