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 企业是社会最基本的经济细胞。企业的状况如何,决定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整个社会的兴衰。增强企业活力,一直是我国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课题。 怎样才能达到增强企业活力的目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见仁见智,发表了许多颇具建设性的意见。综合起来,基本上是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主张把重点放在企业内部的改革上,如扩大企业自主权,实现企业责权利统一;改革企业人事管理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实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步步深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展有了较大的突破。国家财政相应制定了一系列对策,为企业改革、增强活力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和骨干,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力量。不断增强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对搞活整个经济全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如何进一步增强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保持这种活力的持久性,正是我们当前深化改革,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经济课题。所谓企业活力,就是指企业本身具有一种蓬勃兴旺的生命力。具体地说,就是企业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发展能力和应变能力。这种生命力是以企业内部变化为根据,外部变化为条件,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可见,增强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国家财政政策应把增强其活力的基点,放在强化企业内部改革上,放在企业内部经营  相似文献   

3.
企业合力论     
<正> “企业合力论”,就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借助“力”的概念,分析企业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及其相互作用,旨在说明企业现实的经济运动。企业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生产单位,直接向社会提供着财富;企业又是现代社会最简单的经济细胞,萌发和体现着国民经济的活力。一个企业,由人、财、物构成平面体,,相互作用;由供、产、销组成旋转体,“吞进吐出”,从而形成一个处在不断运动中的活的有机体。因此,在现代社会经济技术的条件下,离开企业,生产力诸要素就不能构成现实的生产力;离开企业,国民经济亦失去主要依托和基础。研究经济当从分析企业开始。  相似文献   

4.
试论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利益、权利和约束张志明,何永贵企业改革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深化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从我国企业改革的实践来看,经过扩权让利到承包经营,再到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是围绕增强企业活力,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  相似文献   

5.
增强企业活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然而,微观经济活力的增强和效益的不断提高,必须以宏观经济的平衡为前提。因此,在搞活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切实加强宏观经济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保持它的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企业没有一定的自主权和经济利益,就没有活力和动力,就成为僵化的经济机体,这就是所谓一管就“死”;而要使企业有活力和动力,就必须给企业一定的自主权,但当给企业  相似文献   

6.
一、企业活力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经受考验增强企业活力被誉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当前,企业,尤其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问题受到全国上下的特别关注,这并不是说改革以后我国企业的活力没有增强,而是说企业的活力在新的形势下受到严峻的考验。当前相当大一部企业处境十分艰难,仅仅  相似文献   

7.
资本营运是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建设中的新事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构造科学的资本营运体系,必须塑造新型的资本营运理念,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企业活力。  相似文献   

8.
试论现代企业文化王学成在进一步深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的过程中,党中央和国务院再次明确指出:“增强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仍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我们认为,为企业创造宽松环境,政策上放宽,创造平等竞争的条件,在企业经...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原则,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型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围绕这个目标,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几年来,由于坚持和发展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推行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方针,冲破了僵化的经济体制,为增强企业活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的经营体制、生产方式也在更新,从而为重组后的职工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企业的机制,职工的素质,是构成企业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笔者就企业重组后的职工教育工作作一探讨。   一、企业重组是构建现代模式的必然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应该是企业具有充分活力的社会主义。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提高它们的素质,转换其经营机制,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关键所…  相似文献   

11.
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是制约老工业集体产业升级的重要瓶颈。解决好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问题,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保证。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特点,制定如下转型方案:1.加大补勘找煤工作力度,增强危矿保障能力;2.壮大机械装备制造工业;3.发展现代生态农业;4.扩大对外开放力度,增强经济活力;5.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  相似文献   

12.
六届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指出,“七五”期间要进一步简政放权,继续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采取措施,增强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增强企业活力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我国经济振兴的希望所在.本文就企业活力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问题,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增加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围绕这个中心环节,主要应该解决好两个方面的关系问题,即确立国家和企业的正确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确立职工和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保证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只有正确处理两个层次的分配关系,才能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在石家庄我们经过一个月对十几个  相似文献   

14.
一、确立企业的法人地位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稳定经济大局,实现治理整顿目标的基本条件.本文拟从改革收益制度出发,探索搞活国营企业经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然而,自提出这个问题并着手城市企业的体制改革以来,近十年了,国有企业的活力并没有得到普遍的和有效的增强。特别是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不足,有活力的企业全国平均约占20%,半活半不活的占50%,不活的企业占3%。如果从盈亏情况看,明亏企业占1/3,暗亏的占1/3。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后劲乏力,适应市场经济和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弱,存在种种困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问题与对策张培春一、市场经济呼唤股份制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二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必须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以增强企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围绕增强...  相似文献   

17.
增强城市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我国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而扩大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自主权,改变国家对企业管得过多,过死的状况,显然又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关键。但是,企业自主权的界限是什么?这个问题迫切需要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讨论清楚。否则,很难不发生该管的不管,障碍宏观平衡的实现,不该管的乱管,压抑企业活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归根结底要靠国有企业的持续发展。所谓企业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生命历程中,基本处于绩效上升态势,在风险中不被击垮。国企要发扬"赚钱为公"优良传统,在廉洁敬业中持续发展;要带头履行社会责任,在社会需要、社会关怀中持续发展;要适度改革,持续创新,在竞争力不断提升中持续发展;要适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发展方式,在生命更新中持续发展;要做国际化企业,在国际竞争、合作中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建设目标是本世纪末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十多年来,我国国有企业从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开始,历经实行承包经营、政企职责分开、转换经营机制等一系列改革,对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步伐的加快,经济体制更深层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国有企业还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作为社会主义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如何成为合格的市场竞争主体,是我国经济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市场经济呼唤现代企业制度 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现代企业制度是构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的主要环节,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决  相似文献   

20.
企业并购的社会经济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兼并与收购( 简称并购) 是现代企业实现向外扩张、增强竞争力与战胜竞争对手的一种重要的战略手段;同时企业并购也可以打破企业的资产存量界限,增强资产流动性与选择性,使物资与资金向经营效益高的行业集中,有利于在不扩大生产规模的情况下达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实现集约化的目的。因此,企业并购在我国受到广泛关注。企业并购的发展受到一定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建立科学完善的社会经济环境,对推动企业并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