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八五’期间要积极推行住房制度改革”,“促进住房商品化进程”。这表明最高决策部门已把加快城镇住房改革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加快城镇住房改革已成为“八五”期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
我国廉租房制度建设加快发展的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保障体系是住房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我国廉租房制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从我国廉租房制度保障实践与效果出发,分析了我国廉租房制度建设的困境和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发展我国廉租房制度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住房社会保障机制是针对城镇中低收入家庭解决居住困难、改善居住条件而带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制度 ,是政府制定和实施住房政策的社会保障。现阶段我国住房政策的核心就是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但中低收入家庭对住宅市场的有效需求却严重不足。因此 ,建立和发展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我国住房社会保障机制已成为深化往房制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近日召开会议、布置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提出,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近期任务是: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积极推进租金改革,稳步出售公有住房,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到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新的城镇住房制度,使城镇居民住房达到小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虽然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城镇住房制度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全面深化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住有所居,增进居民的住房福祉。改革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必须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要坚持以政府为主、系统改革的基本原则推动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改革,要适应城镇化推进进城农业转移人口住房保障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6.
国外住房保障的经验及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建立城镇住房新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国外住房保障制度的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以求在借鉴的基础上,探索优化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之路。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核心,是逐步推行住房商品化。但1988年下半年以来的一个时期,我们把住房私有化作为住房制度改革的基本方针,并以此取代住房商品化。在理论界,也有人认为住房私有化是对住房商品化的进一步发展,住房私有化包含了住房商品化等等。那么,究竟住房商品化与住房私有化有何关系?住房制度改革的核心究竟是什么?澄清这些问题,对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是很重要的。本文想就上述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加快住房制度改革 促进高校建设发展晓邢,长恩住房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在人口众多的中国更是倍加受到人们的重视。十多年的住房制度改革,使我国的城镇住房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目前我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才7.1平方米,住房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在这样艰难...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镇廉租房制度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城镇廉租房问题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而我国城镇廉租房制度建设由于起步比较晚,还在不断的探索与完善。本文在分析我国城镇廉租房制度的现状、内涵、特点和现实基础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城镇廉租房制度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完善政府职能、拓展资金来源渠道、改革现行廉租住房体制,扩大廉租对象覆盖面、借鉴有益经验,不断试点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城镇廉租住房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镇廉租住房制度构建的理论依据与现实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已经成为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目前对廉租住房制度的基本概念和构建理论还存在认识不清的情况。本文主要探讨城镇廉租住房制度的基本理论问题 ,涉及廉租住房的内涵、特点、理论依据 ,以及建设我国城镇廉租住房制度的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实施住房分配货币化制度改革以来,房地产业迅速发展。住房价格的快速上涨会通过财富分配效应、消费挤出效应和通货膨胀效应起到拉大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本文使用1999—2010年全国31省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包括商品房价格在内的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多因素模型,验证住房体制改革之后,我国商品房价格尤其是商品住宅价格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实际影响。结果表明,1999年以来,中国商品房价格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商品住宅的价格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正向影响更大。政府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抑制商品房价格尤其是商品住宅价格的过快上涨,这必将有助于平抑城镇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2.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居民住房条件大幅改善,但房价的过快上涨又使低收入群体陷入住房困难,从而促使国家住房保障政策的出台。相比之下,欧美发达国家的住房保障政策起步较早,相关法律制度较为完善,住房保障的资金来源渠道较广,住房保障政策发展较为成熟,在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据此,拟通过文献研究的方式,在分析美国住房保障政策的基础上,将中美两国的住房保障制度进行对比,从而努力探寻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从基本权利的角度来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大致经历了福利分房阶段和住房改革阶段。在现实中,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有诸多不足,如基本权利设定不足、改革指导思想不足、政府职能定位不足、覆盖人群不足等。从人权需要和宪政发展来看,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将居住作为基本权利进行宪法规定,同时明确政府的住房职责,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分工等。  相似文献   

14.
农村住房制度是中国住房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自然经济性质和较强的计划经济性质。它受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根本制约,并且自改革开放以来变化缓慢。在这一制度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住房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遭受了一系列挑战,其中主要包括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以及住房产权在各种不同主体之间的流转。我国虽对农村住房制度进行了增量调整,但它不足以应对挑战,农村住房制度需要走向存量改革。  相似文献   

15.
城中村作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特有现象,是农民工等城市外来常住人口的落脚之地。开放改革之初,由于正式住房市场短缺,进城的农民工不得不救助于非正式住房市场,城中村应时而生;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为城中村本身的管理问题及其土地蕴藏的巨大级差地租,全国上下都陷入一场“赶超型”的城中村改造运动。而作为城中村居住主体的农民工,他们的住房权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最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在坚持城中村改造方向的同时,制定了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房发展目标,但目标仍然偏低,这决定了城中村作为城市主要的廉租房市场仍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在我国城市中形成了一批以下岗失业人员为主体的城市贫困群体。本文描述了城市下岗失业人员的现状 ,再从传统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矛盾和个人角度两个方面分析了城市贫困产生的主导因素 ,即城市下岗失业。并具体地描述了城市贫困人口在吃、穿、住等方面所处的困境以及他们给社会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如由于城市贫困人口收入低下而给社会带来的威胁 ;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对企业的影响等。从而提出了要从扩大就业面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两方面来缓解和控制城市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土地作为一种基础性生产要素,其政策问题牵系我国现代化进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政策选择、城市住房市场调控都是基于土地之上的深刻影响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和城市住房市场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结论: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关键不是土地所有权问题,而是怎样处置好用益物权流转、解决好土地收益分配使用问题,通过单独设立土地收支预算、在保有环节出台房地产税等财税政策强力遏制土地和房屋投资或投机需求,以调整、完善土地和住房市场财税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化的制度障碍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制度障碍是中国城市化的最大障碍之一 ,其作用具有明显的刚性 ;制度创新是释放城市化空间的重要路径。当前对中国城市化影响力最大、最直接的制度主要有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改革的难点在于如何放开大中城市的户口管理以及改变必须购买商品房的规定 ;城镇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建立城镇土地的年租制 ,降低企业和个人进入城市的门槛 ;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关键在于扩大保障面 ,根据不同的保障内容实行不同的过渡性的保障办法 ,逐步将农民工人纳入社会保障系统 ,为未来 2 0~ 30年中国切实实现由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换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城市住房供求梯次配置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住房的多元属性所决定,一般价格均衡理论无法客观地解释住房供给与住房需求的非均衡关联关系。从中国国情特点和现实发展条件出发,以耗散结构理论为分析基础,建构了"住房供求梯次配置体系"。该体系对于提高政府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和深化城市住房体制改革、维护住房分配的公正性等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