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贫困?在现今的西方国家里还有没有贫困?如何认识这些国家的工人阶级状况?这是为人们关心并引起争论的大问题。美国总统卡特在电视演说中宣布“向贫穷宣战”,发誓要在他的任期里消灭贫穷。美国的一些宣传家们唱的则是另一个调,说他们已经进入“群众高额消费时代”的“富裕社会”,成了“全民福利国家”,就是说已经消灭了贫困。有的还进一步得出政治结论,认为在他们那个所谓富裕的全民福利的国家中,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阶级界限和阶级对抗已经消失,成为一个“幸福美满和谐一致的天国”。对于这种神话,我们也有一些人颇为相信而且心响往…  相似文献   

2.
美国《幸福》杂志1979年3月号刊载的这篇文章,对六十年代以来美国国内政治冲突的变化情况作了论述,说当前美国“经济领域中的阶级冲突实际上已经结束”,而出现了一种“以教育水平为中心”形成的“新型的社会阶级”;说新的分化不是取决于一个人的阶级属性和经济地位,而取决于他所具有的文化背景。这些“新的论点”和本文提出的一些情况,仍然值得我们注意。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不平等现象产生于资本主义的阶级制度。这些不见好转的不平等现象,注定要使多数人陷入可悲的穷困境地,而给少数人提供丰裕的财富和享乐。因此,本文的观点与我国大多数人所拥护、坚持和深信不疑的看法大相径庭。具体说,就是反对这样一种说法,即认为从本质上看,我们都属于中产阶级,都属于一个富裕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无论贫困还是极端富有都在逐渐消失,平等的关系正在缓慢但却无情地变为现实;因此,在这个社会里,大多数美国人都与“美国之梦”相关。  相似文献   

4.
五、大多数日本人具有“中流意识”就等于阶级“正在消灭”吗? 我们认为,在人类社会,阶级并非自占就有,也不可能永世长存。阶级起源于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关系的改变。在人类的童年——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一个人的生产所得只能维持他自己的生存,没有剩余产品,所以,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参加生产劳动,产品也平均分配。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有了剩余产品,生产资料私有制也随着社会大分工的实行而来临时,才产生了阶级,使得一部分人能够无偿占有另一部人的劳动,甚至劳动者本身。因此,出现阶级是历史的必然或进步,消灭阶  相似文献   

5.
读了《社会》1985年第1期发表的《美国人开始需要集体了》一文,对作者关于美国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解释提出一点不同看法。文章中讲到,美国人过去“缺少集体主义”,现在,他们开始相信“集体对社会是重要的。”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是美国人的“集体主义”是什么概念;二是美国人过去是否缺少集体主义。首先,美国人的集体主义同我们对它的理解不同,美国人的集体主义是以个人主义为前提的,也就是说,人们通过集体合作的形式和力量,去实现单靠个人力量所无法实现的个人目标。它不要求在这个集体里的人牺牲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也不强调“大公无私”的牺牲精神。如果这个集体的目标同个人的意愿相违背,那么个人主义会同样驱使人们离开这个集体,另寻志同道合的伙伴。美国历史学家坎曼在分析美国人的性格时,把这种“集体主义”称为“集体个人主义”。这才是美国集体主义的核心。那么,美国人过去是否不讲集体主义呢?其实不然。上面提到的集体主义在美国早已存在。就是基督教中所提倡的“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也在某种程度上使得美国人乐于为  相似文献   

6.
最近苏联、东欧和其他地区的政治动荡,在国际左派中引起了尖锐争论。美国共产党内部围绕改革的争论尤其激烈。一些人主张放弃社会主义概念,认为这在战术上是必要的,因为美国的政治文化深受个人主义、个人奋斗思想和反社会主义言论的影响,所以应在不宣布自己的实际身份的情况下宣传社会主义目标。还有人强调,马克思主义忽视了许多非阶级的压迫形式,“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政治术语,不能容纳民主变革所包含的多种目标;自由资本主义可以逐渐转变为某种形式的经济民主制或“后自由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7.
华国锋同志在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作为阶级的地主阶级、富农阶级已经消灭。”“作为阶级的资本家阶级也已经不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的法还有没有阶级性呢?我们认为,只要法存在,它就有阶级性;没有阶级性的行为规范,就不成其为法,而成为习惯或公共生活规则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一  相似文献   

8.
阶级问题在美国有无现实意义?当代美国学者如何看待阶级问题?由于马克思最初有关阶级问题的论述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促使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以及在多元化的美国社会内部种种矛盾和冲突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因此,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必然找不出一个广为人们称道的现成模式。即使在自称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家内部,对马克思阶级理论的解释也各不相同。在以自由主义著称的资产阶级学者内部,有关阶级问题的争论更是旷日持久,众说纷纭。本文将着重论述当  相似文献   

9.
法律是阶级社会及从有阶级的社会向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和执行专政的职能。“一国两法”,即“一个国家,两种法律制度”;说得具体一些,即1997年和1999年以后,在香港和澳门等特别行政区基本保留原来的资本主义法律制度,在大陆坚持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一国两法”排除不排除人民民主专政?“一国两法”与人民民主专政有什么关系?在“一国两法”体制下人们要不要有专政意识、要什么样的专政意识?这些问题,将提到包括各特别行政区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面前,困扰人们的思想,理论界必须加以超前探讨,及时给予回答。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与怀特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人认为,在美国这样一个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中,不存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因此马克思的阶级分析理论不适用于美国社会。但是随着冷战的结束,以及中产阶级数量的减少,美国社会的现实阶级基础越来越显示出来;另一方面全球资本主义的扩张又在世界范围内强化了资本主义贵族和无产阶级平民之间的对抗,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也因此越来越增强了其适用性。而怀特海的思想由于其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显示出在全球化的时代社会压迫的阶级结构上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1.
阶级问题在美国有无意义?由于纯粹的马克思主义阶级模式并不完备,因此,也就产生了形形色色的答案.这些答案既包括新马克思主义对原有的马克思主义阶级模式的修正,也包括否认当代阶级问题这类议论.上述分析所引起的争论具有两大特征.首先是,无论赞成还是反对,二者都认为这个问题既简单又明确.其次是,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阶级结构方面,而对阶级的主观成分却较为忽略.本书力图重新分析社会阶级.第一,我们要尽量排除那些限制性假设,而大部分有关阶级的争论都是根据这些假设推断出来的.第二,我们要重新注意对社会阶级的主观解释,这是因为,如果不注意阶级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则无法评价阶级的含义与现实.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背景来说,美国的左派问题需同另一个始终存在的老问题联系起来:为什么美国成为唯一没有得以生存下来的社会党或工党的工业化社会;为什么它在政治上“例外”。一些分析家特别是左派分子在评述这一问题时,长期坚持说美国就政治观点而言是“落后的”,赶不上欧洲和大洋洲的意识形态和阶级觉悟。但这种提法从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不啻奇谈怪论。马克思认为文化上层建筑特别是政治相应地产生自基础,亦即经济和技术体系。由于他确认社会主义理想、工人阶级觉悟是工业社会的结构性矛盾的固有产物,因此得出了一个社会工业和经济越是发达,就越是能产生强大而急进的社会主义运动的结论。马克思在  相似文献   

13.
尽管一些人主张基督教是民族的信仰,而另一些人主张教会和犹太人会堂庆祝的只是“美国生活方式”的一般宗教,但几乎没有人认识到:实际上,在美国与这些教会同时存在的,还有一种与其有着显著不同的完备的和非常制度化的公民宗教。本文认为不仅存在着这样一种宗教,而且这种宗教——或者更确切地说,这种宗教维度——有它自己的严肃性和完整性,它要求在理解中给予任何其他宗教所要求的同样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之间,就如同个人之间一样,存在着“阶级”。世界是一个划分为阶级的社会,这个社会中的“个人”就是国家。一个国家或地区属于哪个国际“阶级”,不仅取决于它的人均国民收入,而且还取决于一些非经济因素,如稳定情况、政治发达程度、文化和教育程度等。英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显然低于科威特,但很少有人把英国归于“国际社会”的下层。不论是英国还是美国,在它们奠定现代民主基础的初期,都不是经济发达国家,也不是富国,而是欠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西方学者莱斯利·斯克莱尔和威廉·鲁宾逊提出的“跨国资本家阶级”理论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在此基础上 ,文章对“跨国资本家阶级”理论作出评析 ,认为西方学者所说的超越民族国家利益的“跨国资本家阶级”和“跨国国家”并没有形成 ,经济全球化并没有导致超帝国主义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一些马克思主义评论家不仅坚持认为马克思从来没有对社会阶级下过明确详细的定义,而且认为在马克思的不同著作中关于社会阶级的论述是不同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其实,在解释马克思的著作时,应该注意在不同的研究范围使用不同的分析。关于社会阶级的论述,有些是抽象的分析,分析构成一种生产方式的基本成分、模式和思想类型;有些则把阶级作为构成一个具体社会结构的特殊成分来分析,或者甚至作为社会发展过程的一个特定阶段的因素来分析。在马克思的分析中不受时间限制并具有普遍意义的不是具体的分析,而是关于社会阶级对立等普遍规律的分析。而马克思的某些命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动。面对这种历史性的变革,如何正确认识和划分正在变动着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并预测其演变趋势,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理论界百家争鸣的一个热点。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是否存在不同的阶级?有什么样的社会阶级结构?这在理论上似  相似文献   

18.
《社会》1996,(4)
“负债生活”是美国社会的一大奇观。在中国,“负债”往往被看作是经营不景气、经济不宽裕的表现,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所以中国人只要能够过得去,尽量不负债,长期以来中国流传着一句老话:“无债一身轻。”美国人的观点恰恰相反。他们认为只有穷人才不借债。有能力的人都是敢于借债,能够借债的。目前,这种观念在美国已很普遍。美国人的孩子一旦上大学,许多家庭就不再负担他们的生活费用。有些父母替孩子交学费,但食宿费要由孩子们自己设法解决。在上述观念的影响下,绝大部分美国学生独立意识都比较强,他们不愿意由父毋负担生活费,…  相似文献   

19.
王咏 《浙江学刊》2004,(3):35-39
一、"美国乐土"神话的缘起 二战以后,美国向世人昭示这样一个"事实"--美国,一个富裕的国度.并且它和以往所有富裕国度的不同之处是:美国没有贫富悬殊,它的富裕是被大部分人共享的.总之,很多人认为美国不再有贫富两极对立,它是一个同质性的、富裕的中产阶级"大同"社会.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七十年代的美国有所发展,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都同样对此现象不大理解。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知识界动向的兴衰反映了阶级结构中发生的变化和由此产生的社会运动和政治运动中的变化。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