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英语谚语是英语语言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类的活动与思想息息相关。从英语谚语中人们可以洞悉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宗教、生活实践、思想观点等一些列的人文知识。作者从人类情感、道德思想、宗教思想、民生思想等角度挖掘、分析英语谚语中的西方人文思想内涵,捕捉英语谚语的人文色彩。  相似文献   

2.
英、汉谚语由于其独特的语言特征和文化内涵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翻译者不仅要有扎实的双语语言功底,还要深刻了解两个民族的文化,并结合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灵活运用直译、意译、直译与意译相结合、替换、补充说明、变换比喻形象等多种翻译策略和方法,真正做好英语谚语的汉译工作。  相似文献   

3.
习语(idioms)又称俗语。本文所指的习语是就广义而论,包括成语、俗语、谚语和粗俗语等。习语是一个社会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是一种富于形象色彩的语言手段。有的习语意思明显,可起到深入浅出、画龙点晴的效果;有的习语表现含蓄,意在言外,可引起丰富的联想。然而,由于各个民族的生活经历、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有相同与不同之处,人们在使用习语方面也就存在着同~性与差异。本文拟通过对汉语和英语中的习语比较,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习语在中、英文化中的异同。一、习语的…  相似文献   

4.
英语中谚语是经过锤炼,考验,浓缩了语言的精华。从五个方面对英语谚语进行归类。首先从修辞方面来谈起,运用比喻手法的英语谚语又可分为四点。一是同一喻体,不同的比喻;二是比喻相似的谚语,意义未必一样,要具体分析;三是反义谚语;四是意义上相互联系的谚语。第二部分列举了含有动物的谚语表达;第三部分结合汉语分析了英语谚语与汉语谚语相对应的问题,第四部分专门收集了一些来自《圣经》的部分谚语,最后从文化背景入手来欣赏英语谚语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英语谚语是英语民间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仅凝聚语言精华,浓缩民间智慧,形式简练有力,语义充满真知灼见,极富生活哲理,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且大多数英语谚语都讲究音韵和修辞。其音韵优美有序,修辞手法生动活泼、丰富形象,使作品达到语言形式和语音形式的和谐统一,优美传神。本文遵循英语语音规律,从英谚的本体研究入手,探讨英语谚语的语音特点和修辞手法,以便对英语谚语的语音和修辞建构有较为系统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除汉族谚语外,还有各少数民族自己的谚语,这些谚语都是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各族谚语风格不尽相同,但各族人民在创造祖国文化的过程中,它反映了各族人民对客观现实的认识与在实践中的经验,对祖国的文化增加了夺目的光彩,都应分别加以研究、整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语言更富于时  相似文献   

7.
论英语谚语的文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谚语集语言学、语音学、美学于一体,给人以启迪、回味,英语谚语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学习、使用英语谚语有助于提高使用者的文学水平、文化修养。文章拟就英语谚语与文化的关系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交流中英语谚语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英语谚语产生的文化背景、特点的角度,讨论了英语谚 语的翻译问题,认为英语谚语是英语民族数千年文化积淀的产物,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翻 译 英语谚语应该忠实传递它们的文化信息,以修辞、句法和美学信息的文化归、异兼容的手法 处理之。  相似文献   

9.
谚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首先介绍了动物反谚语的构成规律,然后介绍了动物反谚语的隐喻功能,最后,通过对其中两条反谚语的隐喻认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读者对反谚语的解读取决于文本信息、读者自身的知识结构以及相关的社会阅历和日常生活知识等诸因素。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熟悉这种有趣的语言现象,进而了解这种现象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0.
早期英语谚语并非简单地反映了大不列颠文化表层方面的内容,而是极大地反映了其深层部分,即哲学传统的内容。由于脱胎于两希文化的大环境中,同时又担负着教化民众的重任,早期英语谚语很大程度上打上了两希伦理观的烙印,其中包括先哲们对德性本身的理解,对人生内涵、意义和价值等的界定,以及所作的相应伦理规定等。了解这一点,对于从伦理的角度还原早期英语谚语的主要精神气质和思想实质,理解其成为英语语言精髓的原因,从而从一个新的维度把握英伦传统文化以及在更高的程度上运用英语语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英语格言谚语是英语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语言中的精华,其言简意骇、寓意深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果把英语格言谚语合理有效地运用到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去,不仅能够扩充学生英语背景文化知识,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增强口语表达能力。本文对英语格言谚语与大学英语教学融会贯通的五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汉英两种语言都存在着大量表示颜色的词语,它们不仅表示色彩,在不同的语境下还具有多种寓意,体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由于汉英两种文化的差异,颜色词在汉语中的寓意不一定能被英语中相应的颜色词所表现,本文对含有几种主要颜色汉语词汉译英进行探讨,说明在将颜色词汉译英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解颜色词所表现的文化内涵,才能正确地译成英语,使3其在汉语中所具有的文化色彩的英语中得以准确再现。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一个民族在自己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特风格与传统,其内涵极为丰富。而语言则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它负载了人类世代相传的社会经验,是具有社会意义的各种知识的来源。世上每种语言都充满了文化色彩,语言中的文化现象包括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历史、自然地理等各方面人类所独有的特征。任何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它们各自代表了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特的表达方式。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两者密不可分。因此,要实现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语音、语法、词汇三大要素为传统教学是远不足够的,还必须重视语言的文化积聚功能的培养。离开了社会文化因素或缺乏这方面知识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学好英语便成为一句空话。所以,我们要了解英语文化内涵所在,才能在英语教学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不同语言之间结构不同,语义的表达却有共同之处,尤其是各国谚语彼此借鉴,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人类的智慧和文化,试比较:  相似文献   

14.
翻译难,谚语翻译更难。同其它一切翻译一样,谚语的翻译是由理解和表达两个环节构成的。本文以美国著名语言学家H.P.Grice的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理论为基础,以笔者手头的几本英汉对照谚语集中出现的大量误译为实例,运用语用学理论,阐述了翻译英语谚语既要考虑其生动形象、喻义深刻、富于哲理的语言特征,也要重视其承载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指出了对谚语的理解应该包括其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三个方面,同时也要考虑谚语的义域范围,包括谚语的基本意义、附加意义、褒义和贬义等;对谚语的表达应重视译出谚语用语的雅俗、谚语的民族色彩以及谚语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英语广告的语方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语言作为传播信息的手段必须简洁、生动、形象,富于感情色彩和感染力.因此,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演变,广告英语已成为英语的一种特殊变体.在词汇、句法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汉语谚语英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谚语不仅具有鲜明的结构特征,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文化背景。谚语的翻译不仅要译出其意义内涵,还要译出其民族文化特征与形象色彩,同时不能忽视对其语言结构特征的处理。译者往往面临着以源语文化为导向,还是以目标语文化为导向;是保持源语文化的异质性,还是追求译文的归化地道的选择。文化异质的引介必然以异化策略为主,归化为辅;语言结构形式的处理则往往采取归化。  相似文献   

17.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内部动机。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将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结合,充分利用教材特点,配合图片,精心设计导入、悬念,借用歌曲、影视片段,巧用诗文、成语、谚语等精妙语言,促进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生成,从而提高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谚语是人类传承认知成果的一种言语艺术。由于各民族文化的差异,谚语在托物言事、陈情述理时,受制于不同的语言文化心理,显示出不同的语言选择,进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格。谚语申诸多带有民族语言选择倾向的、体现民族文化特征的格素,就是谚语民族风格的载体。与汉民族及其他民族的谚语比较,回族谚语以其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意蕴,在谚林申独树一帜,体现着它独特的语言文化内涵和语言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英语谚语是英美语言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折射出一定的英美社会文化的价值观念。具体体现为时间价值观、个体主义价值观、拜金主义价值观以及开拓进取价值观。在接触和使用英语谚语时,注意自觉区分其文化价值观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汉英两个民族都具有悠久灿烂的文化,但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以及社会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两个民族产生了各自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间的差异必然体现在其语言中,这在文化内涵丰富的谚语中表现地尤为突出。本文从文化渊源的角度探讨了汉英谚语的差异,希望帮助人们跨越汉英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准确理解文化所赋予谚语的丰富独特内涵,从而增进双方的理解和交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