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与思维——认知人类学视野中的民间植物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在利用植物的过程中,植物对人类的思维活动以及认知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形成了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即植物文化.本文在回顾"原始思维"之争和认知人类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应用认知人类学的理论,探讨了民间植物分类与土著民族思维之间的关系,并以具体的田野资料比较了民间植物分类与科学分类的异同,得出了民间分类与科学分类都是人类认识植物的正确方法的结论,这从根本上驳斥了"原始思维"或"土著思维"如同"儿童思维"的西方种族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2.
藏族传统的时间观念具有三方面的特征:第一,藏族先民通过对自然界中在时空上呈现出周期性重复出现的各种物候现象和天象的观察与体验,产生了对时间循环性和持续性的认知;第二,藏族先民通过对生命存在有限寿命的体验,以及对自然现象和历史人文不可逆性的感悟,建构出时间的流逝性;第三,古代藏族哲学家较早就有了"时能变、空能启"的相对论时空观,认为时空会反作用于其中的物质,影响物质的运动,时间是相对的,而非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   

3.
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理论是对西方国家各个历史时期经济现实的客观反映和合理解释,它们都具有"片面的科学性"和"科学的片面性".如果本着"分析、比较与综合"的态度和方法,把所有各派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时,就会得到一个更完整、更全面的关于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理论体系.由此可见,"分析、比较与综合"是一种科学的认知态度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教学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耿慧 《中国民族博览》2017,(16):101-104
浩瀚的中国典籍是中国古老文明的结晶,《大学》作为《四书》之首,其英文译本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在历史与文化、译者自身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多重架构下,如何从认知转向视阈对其进行重译是值得探究的课题.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综合把握译者的认知现状、思维特点、语言图式及转向心理,着重分析了"隐喻"现象,旨在梳理翻译过程,解读经典片段,拓展认知空间.  相似文献   

5.
"花园路径现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类语言现象,国内外许多学者从句法、语义及语用等方面对其成因进行了解释.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对"花园路径现象"作一个认知识解,旨在探讨人类语言的认知机制.通过对"花园路径现象"的成因及理解过程的分析能够深化我们对语言认知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对<知识与神圣>中的两个主要概念"圣知"与"圣传"做了介绍,并追随纳斯尔的思路,对宗教比较研究的方法和进路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讨论并简要分析了纳斯尔所主张的宗教比较研究的"圣传"方法及其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财政学自亚当·斯密以来,从研究对象到研究方法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在我们的财政学教学中,一直因循"定论式"的、知识灌输型教学.实际上这不符合知识演进特征.正是基于此,财政学教学应该在适应认知特征的同时,适应财政学本身的演进路径.以激发学生发挥创造性个性化思维,学好、用好财政学.  相似文献   

8.
异文化视野下的台湾原住民“统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梳理在异文化视野下台湾原住民"统称"的演变及存在的问题.历史上,台湾原住民被统称为"夷"、"番(蕃)"及"高砂(山)族"等,是外部世界、尤其是汉文化对于台湾原住民各族群缺乏深刻认知的背景下,附加于内涵复杂、文化多样的台湾原住民上的概括性"符号",没有反映原住民各族群的自身认同、文化记忆,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族称".康、雍以来相继出现的"野"与"化"番、"生"与"熟"番,日据时代的"高砂(山)"与"平埔"蕃等两类称谓,也只是区分了原住民汉化程度的深浅,没有反映不同族群的文化差别,仍无法摆脱模糊认知、笼统概括的误区.  相似文献   

9.
弗朗兹·博厄斯美国人类学家,美国现代人类学的开创者,历史特殊论的提出者。博厄斯一生兴趣广泛,著述颇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原始人的心智》(1911)和《人类学与现代生活》(1928)。"历史特殊论"和"文化相对论"是博厄斯主要的学术贡献。他认为每个民族的历史都具有特殊性,应当尊重其文化的相对性,提出种族和民族平等,主张构拟具体文化的历史,并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人类学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对博厄斯的研究做出了不同的评价,他们在褒扬博厄斯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指出了其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夏尔巴优秀传统文化在延续变迁的过程中保存了本族群文化特性。在当今社会传统与现代、地方与区域、乡土与城镇之间的文化碰撞中,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夏尔巴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在这种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撞击下,促进了夏尔巴音乐文化走向区域化和多样化。本文在田野考察工作基础之上,以西藏夏尔巴传统民间音乐为音乐具象,结合实地考察,运用客观描述与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其音乐文化特征与传承现状,反映夏尔巴本土传统文化的历时与共时及学者与民间的认同,并提出了"三合一"音乐文化特性整合的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