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认为,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社会形态的更替既具有客观必然性,又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就一般规律和人类社会整体而言,社会形态的更替由低级到高级依次运行,但由于内因和外因的综合作用,单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形态的更替则呈现出多样性。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自觉运用和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内涵及适用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作者指出,在人权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上,既要讲普遍性,更要讲特殊性,即人权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同时批判了少数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上表现出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3.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重要范畴。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两个范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目前国内使用的一些哲学教材对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的论述,尚存在一些含糊不清、似是而非的问题,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和普遍性(特殊性)矛盾是相同的哲学范畴吗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用最简单的命题来表述,即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唯物辩证法认为,无论在自然界、社会或人类思维中,  相似文献   

4.
在黑格尔的国家学说中,市民社会的理论占据着突出的位置.这一理论不仅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直至今日的政治实践和理论思考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参照性或说明性意义.而理清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是该理论的核心议题.黑格尔在建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模式上,强调了国家的绝对性和至高无上的地位,承认并保证了市民社会的特殊性;但更重要的是实现二者的统一,即实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三个统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指出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历史发展趋势和当前社会需求方面是必然性和必要性的统一;在空间维度上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在时间维度上是历史性、现实性和前瞻性的统一。第一个统一主要解决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问题;第二个统一主要在空间维度上探讨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第三个统一主要在时间维度上探讨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历史性、现实性和前瞻性问题。三个统一共同构成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语境。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思想的高度概括与提炼。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在思维方式上实现了发展观的根本性转变,拓展了传统发展观的理论视野,在发展观上实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统一、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的统一以及个人权利与集体利益的统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持续推进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管理学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管理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前提。管理学的国际化与本土化都是客观趋势,二者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国际化源于管理的自然属性与普遍性,本土化则源于管理的社会属性与特殊性。既不存在适用于一切个体的统一的管理模式和理论,也没有独立于现有管理学理论体系之外的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管理学。因此,构建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体系必须坚持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统一,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实践和创新。只有这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体系才能有充分发展的肥沃土壤和动力,才能成为完善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并最终承担起有效地指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实践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是五形态理论 ,该理论在马克思那里有充分的文本根据 ,马克思始终坚持了该理论。理解五形态理论的视角至关重要 ,须从“世界历史”的视角去理解它。马克思的五形态理论不是社会发展的单线论 ,而是既坚持社会发展规律的普遍性 ,又承认单个国家发展道路特殊性的辨证决定论。马克思不仅精辟地分析了在“世界历史”的大环境下个别国家超越式发展的深层原因 ,而且还提出了社会发展的三种基本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基于唯物史观对社会形态变革所做的论断是科学性和真理性的统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它必然带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形成新的经济利益关系,从而为新的社会形态出现奠定基础。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变革理论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把握社会形态变革的"临界点",即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的节点。把握和研究社会形态变革"临界点"的形成、发展及其作用对于我们剖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国际上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本文对人权的普遍性、特殊性的基本含义,以及它们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作者认为,承认人权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强调人权应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应当成为世界各国制定人权政策的重...  相似文献   

11.
社会形态跳跃转型是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逻辑体现,它表现为社会基本矛盾的国际化,体现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同时,社会形态跳跃转型思想的当代发展推动唯物史观的中国化和时代化,应进一步深化民族国家及其关系的认识,重视人类文明发展的纵横向统一性。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美好制度的中国方案引起世人注目。分析其内涵与特征,阐释其蕴含的实践与认识的统一、传统因素与新因素的统一、目标确定性与手段多样性的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等方法论思想,对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的教学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这种普遍性和特殊性直接决定着教育学的课程设置和课堂讲授的有效性。普遍性主要在教学对象及其所拥有的知识储备类型两个方面具有同一性;特殊性则在着眼于衔接和过渡的前提下,成为合理科学的设置课程的先决条件,并在此规范下要求课堂讲授必须最大程度地"迁就"学生,从而让理论的课堂焕发实践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观察社会现象,理解、把握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预见社会未来的一个锐利的思想武器。正因为如此,这个问题成为两种历史观争论的一个焦点。 按照通常的理解,社会形态就是指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这个提法最早见于苏联哲学家罗森塔尔和尤金合编的《简明哲学辞典》(1939年版),其中这样写道:社会形态指“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以及跟它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我国1961年出版的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也采用了同样的观点,认为“社会形态是经济基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认为现代性的最大问题是如何统一特殊性与普遍性,即私利与公共善的关系。具体来讲,现代社会的发展导致了特殊性和功利性大行其道、普遍性被压制和公共精神的失落。对此浪漫派对现代性给予严厉批判,黑格尔站在现代性的角度对其进行反驳,但他并不认同现代社会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同时他也不希望将古代社会作为现代社会的绝对楷模。黑格尔的理想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实现私利和公共善的统一,即实现人的具体自由。黑格尔的这一观念对马克思有较深的影响,同时对抵御历史虚无主义亦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实践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国家统一问题上的成功运用。“一国两制”构想正确处理了普遍性与特殊性、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性和独立性、稳定性和变动性的辩证关系,成功地解决了用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的模式问题,充满着唯物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7.
试论社会主义社会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张志明历史唯物主义是揭示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及其实现条件的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阐述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要借助一系列范畴和概念。其中,社会形态是一个基本的理论范畴。然而,我国理论界对社会形态这一范畴的...  相似文献   

18.
对概念不能局限在静态考察上,而应从动态上把它看成是由矛盾推动发展的过程。概念的本质就是矛盾,概念包含有许多矛盾,是多种矛盾的统一体。比如;概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矛盾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统一;抽象性和具体性的矛盾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矛盾统一;确定性和灵活性的矛盾统一。  相似文献   

19.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一样,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加强对这一理论的研究,是学习和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方面. 一、理论的由来和发展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通过研究个性、特殊性,来概括共性、普遍性:在共性、普遍性的指导下,进一步探索个性、特殊性,这是  相似文献   

20.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具体实践相结合,既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基本总结。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基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共性和个性既相互区别、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结、相互贯通,而且相互转化。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任何具体事物都具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即个性,又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