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春和楼饭店始业于清光绪17年(1891年),是岛城唯一的百年老字号饭店,也是山东省历史最久的鲁菜专业店,现为中国鲁菜名店、中华餐饮名店、全国绿色餐饮企业。曾接待过北洋大臣李鸿章、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毛泽东主席的恩师徐特立、国防部长张爱萍、北海舰队司令马辛春、朝鲜次师武振宇、  相似文献   

2.
1840年到1949年的近代中国,是一个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演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又从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变成一个独立的人民民主国家的过程。中国近代法律思想与中国近代的政治经济密切相关。中国近代法律思想的演变过程是封建法律思想逐渐为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法律思想所代替,而半封建半殖民地法律思想又为人民民主法律思  相似文献   

3.
方伯谦(1852—1894),字益堂,福建侯官人,1871年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学生。1877年派赴英国留学,入格林尼次海军学校学习。1880年留学期满归国,1884年任威远练船管带。时中法战争爆发,方氏奉派带舰防守旅顺,并负责修筑威远炮台,颇获好评。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明年,升署北洋海军中军左营副将,委带济远兵轮。1891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奏准以方氏办理海军出力,赏给捷勇巴图鲁勇号。1894年春朝鲜事急,方氏曾上书李鸿章,条陈五事,建议北洋海军应加强戒备,防止日本挑畔。同年  相似文献   

4.
一、李氏对甲午之役的抱怨李鸿章是晚清洋务派的首脑人物。自光绪九年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威名显赫。甲午战败,被免去北洋大臣职务后,常郁郁不乐,忽尔深表遗憾,忽尔又愤愤不平。"予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遭遇不为不幸,自间亦未有何等陨越。乃无端发生中日交涉,至一生事业扫地无余……环境所迫,无可奈何。"①这是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它们竞相争夺殖民地 ,扩展势力范围。亚洲成为帝国主义角逐的主要地带 ,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朝鲜则是列强争夺的焦点。在远东的角逐中 ,最突出的是沙俄的远东政策与日本的大陆政策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 ,这一矛盾最终导致 190 4年日俄战争的爆发。这场战争以俄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日本则凭借此次胜利 ,由一个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不久的亚洲小国 ,一跃成为在远东事务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地区大国 ,跻身于帝国主义强国的行列。日俄战争不仅引起了列强在远东地区力量格局的变…  相似文献   

6.
论清末德国法对中国近代法制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840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之后,清政府面对列强屡战屡败。当时许多有识之士强烈要求变法,建立新的制度,以富国强兵,抵御外侵。本文就当时清政府变法过程中以德国法为范本来改变传统中国封建法律的原因,中国引进德国法的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德国法对中国近代法制的积极影响作了客观分析和研究,指出中国近代法制是以德国法为蓝本、并间接参考了日本明治维新后仿效德国法基础上制定的日本法。德国法对中国近代法制由落后残酷的封建法变为相对先进文明的资本主义法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1896年6月3日沙俄财政大臣维特、外交大臣罗巴诺夫诱逼清政府北洋大臣李鸿章于莫斯科签订了“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著名的“中俄密约”(以下简称“密约”)。“密约”是沙俄侵华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沙俄的侵华活动进入了新阶段。因此,弄清楚“密约”产生的条件和经过,对于研究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沙俄对华政策的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相似文献   

8.
鄢洪峰 《社科纵横》2010,25(8):118-120
曾纪泽作为晚清驻英法俄三国公使,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中法越南争端问题交涉期间,他审时度势,采取了备战促和的谈判策略,努力去维护国家利益。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最终中法交涉以中国妥协退让而告终。通过对比李鸿章与曾纪泽的不同外交策略,可以找到晚清政府此次交涉失败的根源。同时,中法越南争端也反映了此一时期中外关系的发展脉络和晚清政府的外交态势,为清政府更好地开展外交活动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9.
围绕朝鲜半岛的国际局势近年来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向世界和亚洲积极推行“大国外交”的日本,也调整了对朝鲜半岛的政策。1991年1月,日本首相海部俊树对南朝鲜进行正式访问,并与卢泰愚总统进行了最高级会谈。海部此行不仅说明日本外交对朝鲜半岛问题的重视,而且标志日本、南朝鲜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揭示出日本外交在东北亚地区的新走向,分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末叶,世界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和掠夺势力范围的斗争达到了高潮。沙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为了扩张殖民地,千方百计掀起对华战争,妄图肢解中国。正如列宁指出的:“在俄国,最新型的资本帝国主义在沙皇政府对波斯、满洲和蒙古的事业中充分显露了身手。”①沙皇尼古拉二世登基后,急不可待地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沙俄陆军大臣库罗帕特金亦步亦趋,不遗余力地鼓吹扩张主义谬论,处心积虑要吞并中国的东北和蒙古地区。1903年2月16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们皇上的脑袋中有个宏大的计划:为俄国夺取满洲,把朝鲜并入俄国,还想把西藏并入俄国。”②  相似文献   

11.
<正> 150年前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序幕。英国资产阶级以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迟迟不愿开启的大门,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孙中山在谈到鸦片战争后中国国家地位的变化时指出:“海禁既开,列强之帝国主义如怒潮骤至,武力的掠夺与经济的压迫,使中国丧失独立,陷于半殖民地之地位。”①古老的中国在西力侵逼下,被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旋涡,以半殖民地的地位,开始自己近代化的历程。从世界史的角度看,鸦片战争是西方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必然结果。在战争爆发前  相似文献   

12.
王健民 《探求》2000,(Z1):12-13
20世纪的中国外交,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分水岭,从此根本改变了自鸦片战争以来持续一个多世纪的半殖民地的屈辱外交、附庸外交的历史,真正高举起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旗帜。中国的外交路线经历了50多年国际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虽然也曾随国际形势的变化而有所调整,不断充实,并发展完善,但其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精……  相似文献   

13.
引言日本近代化(或称现代化)问题,不仅在日本史上,就是在世界史上也都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因为整个东方国家到了近代,绝大多数已失去在古代那样光辉地位,相继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唯独日本一国绕过暗礁,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险,一跃而实现了近代化,进入了世界强国之列,在东方一直保持工业强国的地位。为什么同样的国际环境,甚至更差的岛国自然条件,却能保持国家的独立;相反那些强大的文明古国(中国、印度等),却成了西方列强宰割的对象?对这个“谜”,近百年来人们就在探讨,期望找出一个合情合理的答案。  相似文献   

14.
王培培 《社科纵横》2011,(8):115-117
"朝贡体系"是古代东亚地区的国际体系,其最明显特征是以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双边"封贡关系"为结构,"封贡关系"体现出古代中国文化和经济的优越性以及对周边的吸引力。"条约体系"取代"朝贡体系"一方面源于殖民列强将原来的"朝贡国"纳入"条约体系",另一方面也伴随着晚清中国的半殖民化。西方殖民列强与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通过不平等条约将后者的领土、主权以"合法的"形式转移到殖民列强手中。面对殖民扩张,以文化和经济吸引力为基础的"朝贡体系"逐渐被殖民扩张的"条约体系"所取代,这一现象反映的是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在2 0 0 3年,美国与亚洲的关系显然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总统布什在以下三个方面改变了政治战略:资深的政府官员与中国建立了更为紧密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政府与朝鲜和东南亚国家加强了双边的外交往来;与此同时,美国与其他国家加强了合作以反对国际恐怖主义。显而易见的是,在美国的战略行动中,美中关系的改善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焦点。就美国与其他地区的关系而言,中美关系的不断改善的确是令人惊讶的。北京新领导层的确立对中美关系的改善起到了促动作用,人们可以感觉到,双方的关系正在逐渐升温。双方的领导人似乎并不打算缩小过去的分歧,而…  相似文献   

16.
“综合安全观”是指突破了传统安全观的限制 ,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国家安全问题。而中国“综合安全观”的“综合”性特点 ,主要体现在安全的内涵、外延以及安全威胁来源三个方面。本文提出 ,在“综合安全观”思想的指导下 ,为了谋求一个安全的国际和周边环境 ,中国的外交工作必须处理好内政与外交、“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政治外交”与“经济外交”、“双边外交”与“多边外交”四大关系 ,妥善对待“睦邻外交”和“不扩散”两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代时期,曾有个中国专使衔命赴印,拜会印度总督和有关高级官员,就鸦片专售问题进行商谈。他就是马建忠,是1881年(光绪七年)受清廷北洋大臣李鸿章面谕担当此项使命的。同行的有他的好友、当时的名士吴广霈。6月24日(阴历,下同),他们从天津乘船首途香港,由港换船南行,经西贡、新加坡,于闰7月5日抵印度加尔各答。在印停留25天,8月1日从孟买乘船返国,8月26日抵上海。此行共三日有余,留下了宝贵记载。马建忠写有《南行汜》,吴广霈写有《南行日记》。这是近代少有的中国人写的印度游记,不仅记述了这次任务的完成情况,也记录了在印度的所见所闻,写下了作者的观感、联想。  相似文献   

18.
德川幕府初期对明朝和朝鲜的积极外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兵 《日本研究》2012,(1):124-128
从学界鲜有关注的幕府“海禁令”发布(1633年)以前三十年间的德川幕府对明朝和朝鲜李朝的外交来看,在明朝取消经贸往来、加强海防、既而军事威慑,同时附以战争罪责的道义质问和非难,以及幕府面临西方基督教而“禁教”而自我收缩的外交困境下,江户幕府积极主动与明朝的直接外交虽然未有明显的进展,但通过与朝鲜的积极接触进而实现了与朝鲜的关系正常化.同时,幕府也积极展开了对荷兰和越南的一些经贸往来.  相似文献   

19.
1868年明治维新到现在,只不过才一百一十七年。但对日本民族来说,却起了翻天复地的变化。日本从遭受欧洲资本列强侵略的软弱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这是一条曲折复杂之路。它固然具有从落后的封建侄楷下解放出来的意义。而另一方面,它是在奴役中国、朝鲜等亚洲国家的战争中来发展自己的。列宁曾说,维新的日本是"先进国家"、是"文明的自由的",同时也指出日本是"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是"全副武装的强盗"。日本的奴役亚洲国家,必然遭到亚洲各国人民的激烈的反抗。日本在侵华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惨败,这是明治维新后的最惨痛的教训。  相似文献   

20.
作者认为,毛泽东的第三世界的思想是毛泽东晚年的一个重要的外交战略,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和意识形态的色彩,人们也常把第三世界的实力和潜力,把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把第三世界国家与中国的关系理想化;邓小平的第三世界已经不是作为一种外交战略,对邓小平的中国永远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也要给予正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