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思想沉淀造就的"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性别观念,将男女两性的社会角色进行了不平等的定位。这种性别刻板印象固化长期存在于社会、学校和家庭中,弱化了女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束缚了女大学生创业精神,同样也抑制了她们创业素质的提升,成为女大学生创业之路上的坚实壁垒。  相似文献   

2.
刻板印象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各个领域都有有关刻板印象的影响的研究,如品牌,性别等。但是关于产地刻板印象的研究较少。利用单因素实验法对内蒙古民族大学60名同学进行测量,旨在了解大学生群体对巧克力产地的刻板印象是否会对对巧克力味觉判断产生影响。得出结论:81.7%的大学生对巧克力存在产地刻板印象;巧克力产地刻板印象对大学生巧克力味觉判断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材有引导儿童形成社会性别意识及性别平等意识的功能,虽然经过了几轮教材改革,但语文教材中仍存在着性别刻板和隐性的性别歧视问题,以语文五、六年级教材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人物形象所占比重远高于女性;男性的职业涉及政治、科技、艺术等诸多领域,女性以服务类为主;男性多表现出独立、坚强等品质,女性多为柔弱和温情。为减少性别的刻板印象对学生的消极影响,编者应合理编排教材中男女性别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也应渗透性别平等的观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心理学的视角透视《非诚勿扰》节目及其走红背后包含的诸多社会心理根源:当代大众的自我认同焦虑;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固着;社会转型时期,“80后”的情感守望;受信息噪声影响的社会人际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5.
姚巍 《现代交际》2012,(1):236-237
自发特质推理是内隐社会认知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研究者主要探讨性别刻板印象对其的影响。文章就自发特质推理中的性别刻板效应的国内外的一些相关研究进行概述,发现性别刻板印象对自发特质推理的影响主要通过它对自发特质推理的阻碍作用体现出来,而没有体现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英语课本不仅起着传播知识的作用,而且还隐含了政治、社会以及道德价值观念等信息。这些隐藏在英语课本中的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会对学生们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英语课本中的性格刻板印象的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高中一年级外研版和人教版两个版本中的第二单元,找出其中所含的刻板信息,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找出隐含的一些关于性别的负面的刻板印象对学生造成的潜在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或意见以减弱该方面所产生的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刻板印象及刻板印象威胁的内涵出发,对刻板印象威胁在教育相关领域的研究以及在教育过程中应对刻板印象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教学过程中有效抵御刻板印象威胁所带来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由于女大学生社会问题的增多,引发媒体对女大学生负面新闻的过度报道,这种有别于客观真实的过度再现,直接导致女大学生媒介形象的异化,也造成了女大学生社会角色的畸形,强化了传统社会性别的刻板印象。从社会性别理论的视角审视当代大众传媒,如何找到被男权媒介所遮蔽的女性话语权的表达方式,不仅是新闻媒体所要解决的问题,更是关系到社会生态平衡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9.
世界各国、各种族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差异,我们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会因为受到所处文化背景的影响,继而产生一些刻板印象。在文化交流过程中,随着对其他文化了解的不断深入,刻板印象会被强化或者弱化,从而导致一些误会的产生。以电影《绿皮书》为例,从两名主角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自身看法的角度,分析不同种族之间所产生的刻板印象及其原因,讨论刻板印象带来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0.
万伟 《现代妇女》2014,(4):299-299
地域刻板印象(Regional Stereotype)是指人们对某一地区人群的一种概括而且固定的看法。本研究从内隐社会认知的角度,使用ST-IAT实验范式对湖北人九头鸟地域刻板印象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地域被试对九头鸟的内隐刻板印象都比较消极;男性较女性对九头鸟持更消极态度,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独生子女研究诞生以来,针对该群体的负面评价一直没有中断。有学者因此提出“独生子女神话”一词来专指针对独生子女群体的刻板印象。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实证数据证实独生子女刻板印象是否客观存在。本研究以上海为例探索了中国城市居民对独生子女群体的普遍印象,证实了该群体的社会印象以负面刻板印象为主。研究通过形容词自由联想法和社区调查获取了与独生子女群体相关的12个高频形容词,其中积极形容词3个和消极形容词9个。在1088份拥有9—18岁子女的父母问卷中,分值最高的5个与独生子女群体相关的形容词分别为“依赖”、“任性”、“娇惯”、“自我中心”和“爱发脾气”,均为消极意义。数据表明,在与独生子女有直接接触的城市居民中.独生子女群体的社会印象以负面刻板印象为主。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变革,人们的婚姻观和爱情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年来,反映婚外情第三者的影视剧频繁的登上荧屏,"小三"这个词语表达出了人们对他的厌恶。实际上,人们对于第三者的刻板印象大多就是来自影视剧的灌输,使得人们认为造成婚姻破裂的罪魁祸事就是第三者。本文就人们对第三者的刻板印象进行分析,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和如何客观公正地看待第三者。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发展变迁的大众媒介,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解读和传播也日益达成一个共识,如“70后”、“80后”、“90后”等一系列代表代际差异的名词划分,使得代际问题从社会现象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学术议题。现有的研究多集中在代际问题的提出、代际特征个性和共性的描述等方面,而代际刻板印象的形成机制探讨,将是今后研究中需要不断完善的部分。研究发现,“80后”被试在外显和内隐态度上出现了分离,被试在外显报告中表现出了对“90后”的积极偏好的显著倾向,在IAT实验中对“70后”的评价要比“90后”更加积极.由此为积极情境线索的反刻板印象想象实验提供了可以降低被试内隐代际刻板印象的IAT效应理论依据。分析代际刻板现象的形成机制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青年的社会适应性问题,增进代际间的理解和沟通,消除代际刻板印象和偏见,从而构建有利于青年身心发展的包容性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男女两性留存下来,当今性别歧视和刻板现象却依然存在,本文通过介绍性别角色、角色刻板等相关概念,以及影响性别角色发展的社会文化因素,尤其是学校教育的影响,对学校教育的一些改进措施进行了简单介绍,使大家对性别角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希望引起教育工作者对性别角色的重视,做好不同性别学生的教育工作,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5.
高校美女文化面临着泛化的倾向。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与市场经济中女性地位的衰落直接相关。而高校社会性别教育的缺失削弱了女性的独立意识,大众文化的勃兴则强化着社会性别的刻板印象。高校美女文化的泛滥弱化了女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形成,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也加剧了社会文化中男女不平等的局面,促使女性向传统价值观回归。为了重塑高校社会性别平等文化,应该使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政府决策主流,推动社会性别平等教育进入高等教学体系并实现学科建设主流化,培养大众传媒的社会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我去了一趟贵州,去看望大山里的孩子和留守儿童,在见到他们之后,我更愿意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他们的成长,以及他们的世界,而不只是将留守儿童局限在刻板印象里。  相似文献   

17.
王欣 《现代交际》2011,(9):90-90
本文通过对《江格尔》中女性形象的分类讨论,探究蒙古族社会生活中女性的角色扮演和社会地位,依据社会性别理论,管窥史诗中女性的生存状态,并运用性别刻板印象理论解释男女性别的不平等性,关注女性在社会文化氛围中形成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下,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了各方关注,从社会性别的视角看,妇女在经济危机中受到的冲击比男性更大,本文总结了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和特点,以及她们面对就业压力的应对情况,并围绕如何缓解女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吕邈  任明明 《现代妇女》2013,(11):23-23
个体的自动化加工过程可被控制已被研究证明,但并未有确切的解释机制。现有注意参与到认知控制的监控加工的系列假设.这些假设在刻板印象抑制领域被多位学者研究,并得出了相应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0.
独生子女公众观的变迁:一种刻板印象的社会心理溯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了19世纪以来中西方独生子女公众观的形成及发展,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分析了独生子女歧视这种刻板印象的产生原因,认为今天的独生子女在人数上虽然占据了多数,但距主流社会领域尚有距离,独生子女要获得真正的自我和社会认同,尚有一段路程要走.[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