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的绘画从飞鸟时代到江户时代历经了一千二百多年的发展 ,此期间的绘画从发生到发展一直都在学习中国的文化。日本各时代的绘画以不同的形式反映着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 ,与中国古代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2.
6世纪中叶佛教传入日本,日本文化自此至大化革新后一段时期,在建筑、雕刻、绘画以及装饰性艺术诸多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迎来了以7世纪前半叶圣德太子时代为中心的佛教文化的黄金时代。史称飞鸟文化时代。本文浅述飞鸟文化时代具有代表性的佛教艺术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3.
日本飞鸟时代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文化,社会和政治交流发展时期,日本通过对大陆隋唐时期文化的摄取,尤其通过对中国儒家法家等先进文化思想的吸收,巧妙地运用到日本的君臣秩序中,并不断地完善了社会体制,得以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长足发展,实现了由古代日本国家体制向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过渡,同时,为今后的中日文化交流奏响了迈向世界舞台的有利前奏和创造了成就日本同世界交流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佛像雕塑至东晋进入渐趋成熟的发展阶段,戴逵凭借自己的绘画、雕塑造诣,承当时社会崇佛风气的影响,在借鉴、吸收外来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求变,将印度佛像样式融入到中国传统的造像风格中,先后完成了建康瓦官寺、山阴灵宝寺两组名的佛像雕塑,并开创了“秀骨清像”派的新的造像风格。  相似文献   

5.
佛像是佛教造像的主体,在石窟寺造像中,主尊佛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窟的造像思想。对于完整的佛像,客观描述其佛衣、艺术风格以及手印和动态等比较容易,一些残损了的佛像,其研究则需要参照同时期完整的佛教造像、佛教流派及艺术的时代风格等图素,必要时要对其进行修复,而佛像的手印、表情及坐立姿势等动态之间的关系,对修复、制作佛像和研究佛像风格特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佛腹藏物指把佛像制造好后 ,奉安的时候在佛像腹腔内装人的服装、织片等佛腹藏织物。佛腹藏物 ,除具有信仰的含义外 ,更重要的是可作为判断佛像建造时代的文化现象的证据 ,所以是重要文化遗产。本文以韩国俗离山法主寺的佛腹藏织物为对象 ,通过实物的研究 ,努力找出当时的织物和服饰文化发展的一些脉络  相似文献   

7.
日人元开的《唐大和尚东征传》,是记述鉴真东渡事迹最完善的著作。鉴真法师过海以后,对于日本的佛教发展、寺庙建筑、佛像雕塑以及医学、书法艺术等方面都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是古代中、日交往史上最光彩的记录。  相似文献   

8.
龙门石窟中生动的音乐图像包蕴了深刻的佛教文化和音乐文化内涵。姿态最美的伎乐天造像是佛国世界中天龙八部护法神之一,其所具的空间位置只能围绕在佛像的周围;图中所显示的18种乐器,印证了史书记载的古代乐器的形制、演奏姿态以及当时社会音乐生活所反映的审美倾向;向世人彰显了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音乐以及外国音乐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发展,进而产生各民族音乐文化融合后的辉煌盛况。  相似文献   

9.
作为日本平民教育机构的寺子屋起源于中世纪,普及于江户时代,到明治时代大部分寺子屋演变为日本近代的小学校.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在传承文化、培养人才、化育人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寺子屋教育主要是教授读书、写字和算术等内容,其开设具有任意性和自由性.它的出现打破了上层阶级独占文化教育资源的局面,实现了社会教育均等化.寺子屋教育的研究为我国加快"科教兴国"的步伐提供了有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隋唐律令制度博大精深且积极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辐射,以至影响古代朝鲜和日本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不过,由于各国社会条件、历史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古代朝鲜、日本等国虽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但仍保持着很多自己固有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1.
昙曜五窟作为跨文化时代背景下开凿的中国早期佛教石窟,其艺术风格受鲜卑游牧文化、河西文化、中原汉族文化、西域犍陀罗文化的综合影响。昙曜五窟佛教造像之发型样式主要可分为水波纹发、磨光肉髻及丝发三类,是为中国早期官造佛像发式的基本形态。佛像发型样式的“云冈模式”之成形与发展,对诸如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中国古代各地石窟佛教造像的发型样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奈良国立文化财产研究所(简称奈文研),是日本全国唯一的国立不动文化财产研究机构,主要从事古代遗址、建筑结构和园林庭院等方面的调查研究。研究所还负责对以上文化财产实施保护和利用,借以对人们进行日本历史的教育。奈良国立文化财产研究所创立于1952年(昭和27年),位于日本奈良市春日野町,本馆占地8860平方米,建筑面积2720平方米,场地总面积6721平方米。研究所隶属于日本文部省文化厅,下设平城(奈良皇)宫遗迹发掘调查部、飞鸟藤原宫遗迹发掘调查部、历史研究室、主要从事调查研究工作的古建筑研究室、培训指导地方专业人员的考古工作中心、展示考古文物文物的气鸟历史博物馆和一个用以支持这些部门开展相关工作普及  相似文献   

13.
古代诗赋飞鸟意象的化渊源主要有三:神话时代的飞鸟崇拜;夏、商、周时期的意象思维方式;《周易》中的飞鸟意象原型。  相似文献   

14.
日本人对亚洲的认识受到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体现着日本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对自身文化的定位问题.通过对古代以来日本人对亚洲的认识,揭示了日本人亚洲观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古代中日交流源远流长,吴越文化与史前日本关系密切。文章旨在探索先秦至魏晋六朝间吴越文化对史前日本的影响,如吴越移民东渡与日本弥生人的形成关系;稻作文化的东传与流布;铸铁纺织技术的传播等。古代吴越文化大量东移,对7世纪后日本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管理思想,是在吸取西方科学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采纳东方古代思想,尤其是我国儒家思想,结合日本民族的实际,形成一种独特的日本企业文化。本文就构成日本企业文化因素之一的儒家思想在日本的历史传播过程,日本文化的构成以及儒家思想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等问题,作一  相似文献   

17.
解构日本文化是日本问题研究的热点;对日本文化类型的定性有“杂种文化”、“嫁接文化”、“吸取—变形”文化、家族主义、集团主义等,本文阐明“古代日本文化的‘排邪意识’”是新的视角;日本文化是关联着东西方文化,又有别于东西方文化的文化形态,本文以日本明治维新之前为时空界域,分析日本社会处理本土文化即神道教与外来文化即佛教、儒学、道教之间关系时的思维模式和思想历程,解析日本文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18.
徐福东渡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但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化对外传播、对外交流的先河,而且也为日本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基础.中国秦朝时期的民风民俗在日本列岛广泛传播、历代绵延,使得秦俗文化成为日本原生文化的重要来源之一.朝鲜半岛高丽以及朝鲜王朝时期出使日本的朝鲜使臣关于徐福东渡对日本影响的文献记载,印证了在中国明...  相似文献   

19.
林思 《山西老年》2010,(10):51-52
三晋大地,古代寺庙星罗棋布,其中平遥古迹双林寺堪称艺苑奇葩,寺中的唐槐、宋碑、明钟以及古代建筑、彩塑和壁画,都是稀世珍宝。尤其是寺中两千多尊彩绘泥塑,更令人称道不已。它们继承了我国唐代以及宋、辽、金、元彩塑的优良传统,具有高度写实的风格,是我国明塑中的佼佼者。这些彩塑形神兼备,艺术价值极高,能够完好保存至今,实乃艺术史上一大幸事。  相似文献   

20.
裘洁 《国际公关》2024,(4):130-132
中国古代典籍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日本的传播和接受,不仅是文化交流的历史事件,更是两国文化互动与融合的重要体现。本文分类探讨了传入日本的中国古代典籍,涉及宗教、哲学、文学、历史、医药等多个领域,揭示中国古典文化在日本的广泛渗透和影响,并对这些典籍传入日本的过程、方式以及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日本文化的具体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在全球化背景下,这种历史性的文化交流研究对于促进东亚乃至全球的文化多样性和文明对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