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汉字的多音多义现象十分普遍。正因为这样,教学上是一个很大的难题。“颤”字就是一例。笔者在几所中学听课,不同的老师对初一语文《老山界》中的“打颤”一词的“颤”字注音各不相同,初二语文《飞向太平洋》中的“震颤”一词的“颤”字注音也同样如此。这就是没有弄清多音多义字的区别而发生的混乱。多音多义字,人们历来都一直注意这个问题,我国古代第一部多音  相似文献   

2.
《十三经注疏》中“见”字的读音和意义有关。表尊卑相见的朝见、谒见、拜见、接见义和客观事物显现义的念胡甸切,但也有念“如字,又贤遍反(胡甸切)”的,还有个别念本音古电切的。“见”字读音出现这些交叉现象,是符合汉字语音发展规律的。  相似文献   

3.
"和"字普通话标准音的多种读音和台湾表连接关系标准音读hàn音,是"和"字语音演变不同时间层次的体现,也是语音演变中"阴阳对转"现象和"元音高化"规律的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4.
王力先生曾在《再论日母的音值,兼论普通话声母表》(见《中国语文》1983年第1期)一文中转引过夏秋同志关于日母音值问题的观点:在说“值日生”时,只要拖长“值”的韵母[ι],即成了“日”字的读音。可见,“知痴诗”的韵母[ι]是可以自成音节的。日音节就是自成音节的韵母[ι]。王力先生对此批评说:“值日生”的“值”随便拉得多长,也拉不出一个“日”音。 笔者认为,王力先生所说的“日”音节当指标准“日”音节,而夏秋同志所谓“日”字的读音原是指“日”在“值日生”中的实际发音,两者本不是一回事儿。 若就“日”在“值日生”中的实际发音而论,“日”读作[ι]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无论谁,只要用普通话试着读一读“值日生”这个词,就能体会到这一点。其实,这是一种语流音变现象,它是合乎  相似文献   

5.
历代都有人谈关于打字的问题。明末清初黄生认为,打由提(dǐ)字音转而来;清初李因笃认为,挞字变声调减笔画就成了打;王力先生认为,打读丁雅切与方言无关,把打的音变列入"偶然性"一类。其实,打字汉代就有,是朾的俗字。打字本音德冷切或都挺切,读如丁雅切是唐五代西北的方音现象,敦煌文献和现代西北方音均可为证。打的丁雅切后来上升为通语,南宋以后进入韵书,而德冷切或都挺切的读音则保留在吴语等方言中。  相似文献   

6.
目前教材有关普通话“一”字省略规律的总结存在以偏概全的缺憾。文章依托电子文献和电脑检索手段,就普通话书面语中“一”字的省略场合作了穷尽性再调查,在共性特征提取基础上,从“句法分布”“语义强弱”“蕴涵关系”“节奏规律”“语体风格”“言内语境”等角度考察了它们对“一”字省略的影响。事实显示:考察“句法分布”对于“一”字省略的影响,除需注意“一”字所在的位置,还需注意所在结构的松与紧;之所以唯有“一”字与量词结合时可以省略,全因为量词本身蕴涵单数意义。在影响“一”字省略的诸多条件中,“句法分布”和“蕴涵关系”具有基础性,起着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南音唱腔主要以泉州方言读音进行润唱,它包括文(文读)、白(白读)、方(方言)、官(蓝青官话)、古(古读音)、外(非汉族语音)共计六种读音,其中又以"蓝青官话"读音最具特色。因为蓝青官话语音酷似普通话又不完全像标准普通话,它与众不同的读音叫字韵味存留于古南音的曲牌唱腔中。研究泉腔"蓝青官话"独树一帜的读音及叫字润腔方法,不但可以为南音声乐理论及教学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可以为南音演唱发声提供一条可行性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9.
古诗文中关于"了"字的读音和我们口语中的读音是有差异的。古诗文中"了"字须读(liǎo)音,这不仅有表达"了结、完结"的意思,也是诗人为追求音节完整,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张田 《北京纪事》2013,(6):98-99
今年4月12日,光线传媒“娱乐现场”在北京发布“娱乐权力榜”。在“电视剧权力榜”上,《甄嬛传》名列榜首,独领三奖,夺得最具影响力古装剧第一名,成为最大的赢家。激烈残酷的宫廷斗争与唯美伤感的爱情深深地吸引住了观众的眼球,就连其中的台词也成了大众竞相模仿的对像。之乎者也半文半白夹杂着诗词歌赋的语言被网友们戏称为“甄嬛体”,一时间风靡了两岸三地。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选蒲松龄的文言小说《促织》,文中有“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一句。其中的“被”字一向被认为是“披”的假借字,读“Pī”音。在教学中虽也“人云亦云”,但心里总觉不踏实。近期,翻阅了手头仅有的资料,今对此句中“被”的读音浅谈一下拙见。  相似文献   

12.
声乐艺术是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艺术,语言是声乐演唱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唱者必须有准确、清晰的咬字、吐字技术,才能达到"字正腔圆"的艺术要求。文章通过分析声乐演唱中"字与声"的特点和关系,详细论述了歌唱中吐字、咬字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凼”与“氹”一直被视为异体字关系,根据“留一弃余”的异体字规范原则,我国学界普遍倾向留“凼”弃“氹”.文章认为应将“凼”与“氹”作为不同字种看待,并以三方面理由说明留“凼”弃“氹”不可取.  相似文献   

15.
“隘”是宁波地名常用字,它的读音非常特殊,读ɡà,不读ài。宁波地名“隘ɡà有音理依据,有历史渊源,有广泛的社会认同,权威字典、词典应该增补“隘”的地名读音ɡà。这样,既能客观地反映语言事实,又能为读者查考提供便利,同时也符合保护地名文化资源、尊重地方语言权利的社会诉求。  相似文献   

16.
(一)近来,在鲁迅作品教学研究中,有一种“新”的观点,认为《阿 Q 正传》应当念成《阿桂正传》,阿 Q 应当念成阿桂,Q 不应当念成Q(克育、克由),而应当念成Quei(桂)。理由是: 一、鲁迅在《阿Q正传》第一章《序》中说:"他(阿Q)活着的时候,人都叫他阿Quei,  相似文献   

17.
上古汉语的观察研究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突破旧来材料和方法上的束缚,同系语言的比较研究为大家所重视,汉语同汉藏语系诸语言的对照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也试图在汉藏语比较研究的道路上作一点尝试。关于“风”字的读音,在汉语、在其他同系语言都是引人注目的。邢公畹先生说:  相似文献   

18.
随着隐喻认知理论的深入发展,其工作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引人注目.隐喻构筑了人们日常的概念系统,对隐喻的隐喻性程度的消失过程进行考察和充分的描述,有利于揭示隐喻作为认知现象的本质.以现代隐喻认知理论为指导,分析语义丰富的"上"字,探讨其意义之间内在的认知联系.  相似文献   

19.
普通话的儿母在去声和非去声条件下存在读音分歧。从儿母读音分歧给普通话教学和测试带来的问题出发,对儿母在普通话群体中的读音现状进行调查,并以此为依据,探讨儿母类和值的规范问题,有利于现代汉语语音教学和普通话测试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月氏”读音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月氏”,今有两读。本文通过对诸多史籍中关于“月氏”地理、历史的考察,并从音理、字形对其进行了分析,可以确定“月氏”应读为“肉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