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中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在假设个人投资者过度自信、风险厌恶、且是市场上的价格接受者的条件下,建立数学模型、从理论上研究个人投资者过度自信对中国股票市场定价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个人投资者过度自信程度提高将增大股票市场价格波动性和预期价格、降低股票市场价格质量和个人投资者的总体投资收益;个人投资者风险厌恶程度提高和股票平均供给量增加将降低股票市场预期价格和增加个人投资者总体投资收益.论文研究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合理地解释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暴涨暴跌现象、相对于发达国家和地区股票市场的高溢价现象、严重偏离于中国经济发展基本面的高波动现象以及个人投资者总体投资收益比较低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固定管理费率制度在目前证券市场不景气的现状下已严重影响了中国基金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基于固定费率+激励制度+风险分担机制的基金管理费收取契约模式进行了探讨。文中将基金管理费分成基金日常运营费用、业绩报酬两部分分别结算,前者可直接计提,后者则参照业绩比较基准进行确定,且两部分费用依照风险共担系数由基金投资人与基金管理人共同承担。该契约模型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可有效解决双方的利益冲突,并可应对基金管理人的道德风险问题。业绩报酬与日常运营费用分别计算使得基金管理人有积极性降低基金的日常运营成本并使成本费用内部化,基金管理人也尽其可能的运作基金以减少赔偿支付。风险共担机制的引入使得基金管理人尽量保持风险规避的投资策略,减少了基金管理人迎合基金投资人的风险偏好而独自承担基金运营的预期风险损失。  相似文献   

3.
杨春鹏  吴冲锋 《管理评论》2005,17(11):19-24
投资心理和投资行为是行为金融研究股票市场的两个主要工具。本文主要研究了过度自信、自我归因和正反馈交易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过度自信、自我归因心理可以导致正反馈交易行为,而正反馈交易行为可以导致过度自信和自我归因心理偏差的产生。最后,应用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我国股票市场上的一些具体现象给出了有效解释。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7—2011年期间成立的风险投资基金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基金管理机构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工作背景对基金表现的影响。本文发现基金管理者的政府工作经历、金融行业相关工作经历及其他VC或资产管理类公司的从业经历会对项目退出比例产生正向影响,但只有政府工作经历才能显著提升项目的IPO比例;在进一步区分上市地点后发现,金融领域的工作经验会对投资项目海外上市提供帮助,这综合说明了风险投资基金管理人不同工作背景对项目退出可能发挥的帮助作用。此外,本文还将风险投资基金按照是否有政府引导资金参与进行分类,发现政府工作背景对普通民营基金业绩表现的影响更大,而金融从业经历对两类基金的退出表现均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公司投资行为受股票市场投机影响,投机性时间序列的实质是影响信息收集行为,股市短期时间序列投机者选择接收关于外生震荡不确定性的私人信息,博弈经理投资决策并对经理投资行为产生影响。本文基于信息结构研究股票市场短期时间序列投机对经理投资行为的影响,分析股票市场博弈均衡和经理有效均衡行为,阐明经理低效率投资决策行为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陈健  贾隽 《经营管理者》2013,(23):13-14
本文根据随机游走理论、有效性市场假说、市场的不确定性下的预期效用理论和前景理论、混沌理论、以及行为金融学等理论的演变,总结了前人对于影响股票市场价格变化的心理因素的金融经济学解释。并结合当前我国股票市场波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投资者心理预期为调控对象的股票市场稳定建议。  相似文献   

7.
谢磊 《管理科学文摘》2008,(23):231-232
股指期货是对股票市场整体态势的预期,它集合了影响现货市场的各种因素和对影响因素的预期、现货市场股指价格和成交量、投资者心理和行为等重要信息,连同期货市场交易动向,形成新的价格。股指期货价格是股票指数现货的预期未来价格,它既以现货标的股指为基础,也对现货提供价格指导。因此,股指期货和股票现货市场之间存在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这种天然的关系决定了股指期货上市将对股票的市场趋势和波动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金投资策略选择是学术界、监管者和市场参与者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根据行为资产定价理论将基金投资策略量化为组合收益的市场情绪敏感度,首次在微观层面对其按照市场状态分类界定为迎合情绪策略与修正情绪策略,通过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探究基金的投资策略选择对其流量、风险和经理努力程度产生的系统影响,从行为委托代理视角剖析基金业绩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基金采取迎合策略时,对投资者特别是个体投资者更有吸引力,但会对投资者利益造成隐性侵害,表现为基金未来的风险增大、收益降低,且基金经理在无需付出更多努力的情况下可获得更高报酬.进一步分析表明,基金经理为取悦投资者的消极放任行为是其业绩表现不佳的重要原因;基金采取修正策略时,产生的系列影响则完全相反.本研究为中小投资者的投资实践、基金治理与监管,及解释基金市场异象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管理层在以往业绩预告的连续成功会催生动态过度乐观,动态过度乐观会通过乐观预期和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两种机理影响本期业绩预告的质量。基于2003—2016年A股公司强制性业绩预告的数据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以往业绩预告连续成功的次数越多,本期业绩预告乐观偏差的程度越小、准确度越高。进一步的分析显示,业绩预告的监管压力是乐观预期机理被削弱的主要因素。在考虑静态过度自信、管理层预测能力和稳健风格以及公司的业绩水平等因素后,结果仍然稳健。本文从信息披露的角度为管理者动态过度乐观的积极面提供了新证据,有助于监管机构与资本市场参与者更好地理解管理层业绩预告行为。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08,(25):19-19
自产业投资基金推出以来,包括深圳创业投资同业公会的秘书长王守仁和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在内的一批人士,都对须计划审批的产业投资基金有异议。在发改委召集的一次内部会议上,王守仁提出,产业基金的出资人、投资管理应该是市场行为,政府不应该干预。如果政府限制管理人或基金的投资,一旦投资失败了谁来买单?在他看  相似文献   

11.
根据Bessembinder和Seguin (1993)的研究成果,将成交量和持仓量分解为可预期部分和非可预期部分,并考虑了正负已实现半方差和成交量、持仓量的不同冲击对期货市场的不同影响,构建了量价关系基础模型、基于成交量和持仓量分解的量价关系模型和量价关系非对称模型,并利用中国铜铝期货高频数据分别对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有色金属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与成交量和成交相对增量均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与持仓量和持仓相对增量均存在负向相关关系。预期成交量和非预期成交量均对价格波动有正向影响,但非预期成交量对价格波动的影响更大;预期持仓量和非预期持仓量均对价格波动有负向影响,但非预期持仓量对价格波动的影响更大,即有色金属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主要是由代表新信息的非预期成交量和非预期持仓量引起。相比于下偏已实现半方差,成交量和持仓量对上偏已实现半方差有更强的解释力。正的成交量冲击比负的成交量冲击对价格波动的影响更大,持仓量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12.
股指期货交易的推出将改变股票市场投资者结构和投资者交易行为,进而对股票市场波动性产生影响。本文首先在假设股票市场存在股指期货交易的条件下,构建理论模型揭示投资者结构和股指期货交易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机理,并据此对中国股票市场在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后的波动性变化进行理论预测;然后以2007-2016年期间的沪深300指数和投资者结构数据为样本,运用GARCH类模型对理论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股票市场存在股指期货交易的条件下,机构投资者比例和一般机构投资者比例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随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所占市场份额的比例关系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套利交易者比例增加、投机交易者比例减少都将降低股票市场波动性;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显著降低了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机构投资者比例增加将强化沪深300股指期货交易对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减弱效应;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可以通过鼓励股指期货产品开发和完善股指期货交易制度强化中国股票市场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真人被试的行为金融实验现象,本文构建了描述市场平均投资态度和股票价格的数学模型。首先利用离散动力系统的相关理论研究了模型的稳定性,然后根据金融市场稳定与否对传染效应进行界定。数值模拟发现,在中度传染效应区间内,存在最优传染效应,它能使股票价格以最快速度收敛至均衡价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资产结构与股价波动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在理性传染效应的作用下,当市场中满仓交易者数量与空仓交易者数量相当时,股价呈现小幅水平趋势波动;当满仓交易者数量远高于(低于)空仓交易者数量,股价呈现大幅下跌(上涨)趋势波动。  相似文献   

14.
股票市场由大量具有不同的理性程度、行为偏好以及操作策略的异质类型交易者所构成的,这些交易者汇聚在一起相互作用,以自组织的方式涌现出诸多复杂的宏观金融市场现象。基于主体建模思想,从交易媒介、交易活动以及交易者行为三个层面进行设定,构建模拟真实市场交易的人工股票市场元模型。其中交易者(Agent)按其行为偏好分为风险厌恶型、损失厌恶型、过度乐观型、保守型、过度乐观的损失厌恶型以及保守的损失厌恶型6类;交易策略则分为基础交易者、趋势交易者、零信息交易者和自适应型交易者4类。不同的行为偏好和交易策略自由组合形成代表性异质交易者,并在交易环境的约束下相互作用推动市场的演化。以我国沪深300指数实际数据为参照,采用AnyLogic系统环境下优化算法对模型参数赋值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股票市值和波动率之间不存在直接的联系,且所有交易者的总财富值在无风险利率改变的条件下差别不大,这意味着我国金融市场很大程度上是一个零和游戏过程,有效市场假说在市场运行的宏观层面成立。而在微观层面,不同类型交易者的财富分布均值明显不同,说明交易者的操作策略和行为偏好直接决定了其财富状况。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信息非对称模型研究了上海股市的交易行为与股价波动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平均每笔交易量比交易频率包含更多的波动性持续信息,对波动性具有更好的解释能力,而且不同规模的交易对波动性冲击不同,其中最大笔交易对波动性的冲击最大.上述结果表明,我国股市中的量价关系是与信息非对称模型一致,而私有信息交易(大笔交易)可能是我国股市中个股过度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We extend Kyle's (1985) model of insider trading to the case where noise trading volatility follows a general stochastic process. We determin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in equilibrium, price impact and price volatility are both stochastic, driven by shocks to uninformed volume even though the fundamental value is constant. The volatility of price volatility appears ‘excessive’ because insiders choose to trade more aggressively (and thus more information is revealed) when uninformed volume is higher and price impact is lower. This generates a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price volatility and trading volume, giving rise to an endogenous subordinate stochastic process for prices.  相似文献   

17.
系统风险冲击和企业创新能力通过影响企业经营基本面和投资者行为而对股票价格波动性产生影响。本文首先建立数学模型从理论上研究系统风险冲击和企业创新能力对股票价格波动性的影响机理;然后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3-2017年期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以2013-2017年期间中国沪深300指数跌幅超过18%的持续性下跌为系统风险冲击源,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环境三个维度构建创新能力指标,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对理论模型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股票价格波动性与系统风险冲击正相关,与企业创新能力负相关,企业创新能力能够弱化系统风险冲击对股票价格波动性的影响,进而增强股票市场稳定性。规范市场监管行为、改革上市和退市制度、优化创新激励机制、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降低系统风险冲击影响、保障股票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不确定性是证券市场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资产定价和投资者交易行为等研究的主要内容。标准期望效用理论认为投资者具有唯一的资产执行价格,当市场价格高于执行价格时,投资者出售资产;反之,则会购进。然而,源于不确定性的存在,资产的均衡价格或交易价格并非某一确定值而是某一区间;在此区间内,投资者无交易行为,我们称之为资产的惰性区间。本文假定投资者是不确定性规避型,基于可行域上的容度,引入测度奈特不确定性程度的等级参数,研究奈特不确定性下的资产及其组合的惰性区间。基于容度期望效用模型,利用容度代替概率测度表征投资者预期效用,提出奈特不确定性下投资者决策行为的偏好表达式;基于对偶测度构建资产交易的惰性区间,分析奈特不确定性程度与惰性区间的关系;最后,基于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选择存续期为2008年10月-2011年8月的江铜认购权证和长虹认购权证为研究对象,以其单资产及不同比例资产组合的日收益数据为样本予以实证。结果表明:随着奈特不确定性程度的不断增强(减弱),资产及其组合的惰性区间不断扩大(缩小),市场流动性随之下降(上升);随着奈特不确定性程度的增强,高价格、高波动率的资产及其组合的惰性区间变化更为明显;在适度的奈特不确定性程度范围内,高波动率的资产及其组合的交易相对活跃。研究解释了证券市场上的“非市场参与”之谜和“特质波动率”之谜,说明了证券市场上的“有限市场参与”特征,为资产定价与市场流动性关系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立民  刘祥东  刘澄  田飞 《管理学报》2012,(7):1036-1045
为了研究交易者资产结构与股价波动之间的关系,设计并实施了10场内容相同的行为金融实验。根据实验现象以及交易者持仓状态反映其对市场的投资态度,构建了描述市场平均投资态度和股票价格的数学模型。首先利用离散动力系统的相关理论研究了模型的稳定性,然后根据金融市场稳定与否对传染效应进行界定。数值模拟发现,在理性传染效应区间内,存在最优传染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资产结构与股价波动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在理性传染效应的作用下,当市场中满仓交易者数量与空仓交易者数量相当时,股价呈现小幅水平趋势波动;当满仓交易者数量远高于(低于)空仓交易者数量,股价呈现大幅下跌(上涨)趋势波动。  相似文献   

20.
与价格走势平平的股票相比,投资者更愿意选择过去价格变化幅度较大的股票。这种投资偏好是否是产生“特质波动率之谜”的原因呢?本文以中国股票市场A股为研究对象,首先验证中国股票市场“特质波动率之谜”的存在性。随后组合分析和Fama-MacBeth横截面回归分析发现,价格极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但不能完全解释“特质波动率之谜”。横截面回归结果表明,在价格极差、最大日收益率、换手率三者的共同作用下,特质波动率与股票预期收益之间的负向关系不再显著。由此,对某些特殊股票的投资偏好可能是产生“特质波动率之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