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揭示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指出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与青年奋斗精神结合分析发现,从物资匮乏走向生活富足,从生活富足走向“内卷”社会,从“内卷”社会走向“精致”需要,共同构成了青年奋斗精神培育困境的基本逻辑。在社会发展维度优化奋斗空间、营造奋斗氛围、减轻奋斗压力,在个人发展意识维度引导青年正视劳动价值、激发社会责任感、摒弃错误发展观和保持合理“欲望”,在个人发展行动能力维度增强青年自我成长和自我抗挫能力是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市民社会逐步兴起,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逐渐分离。这种分离为中国走向法治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公权力制约与私权利保护、法治精神的孕育、良法的产生及市民守法精神的培育自此有了深厚的社会土壤。  相似文献   

3.
卢卡奇所提出的"整体性"与"总体化"辩证法原则,前瞻性地揭示现代社会发展观所体现的哲学精神.这一思想突出了整体统领部分的辩证法认识论原则与新发展观的方法论视角,对于我们深入认识现代社会发展观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启示.同时也为认识全球化及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许多现实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民营企业企业家人力资源培育理论,探讨了民营企业企业家人格塑造与企业家精神培育的问题。认为企业家人格塑造过程就是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过程。认为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中作用不可替代,但民营企业家人格塑造和精神培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显而易见。必须从尊重民营企业家首创精神,提供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等多方面入手强化民营企业家人格塑造和企业家精神培育,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法治与现代伦理精神是互相促进的 ,然而法治理想的内在精神与当代中国伦理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矛盾和冲突。现代伦理精神的建构必须以传统与现代的契合为起点 ,以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民主政治的高度完善、科学理性精神的培育为条件。为此 ,在加强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同时又要强化法治理念、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6.
人格精神是人的理想品质和品格 ,它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支点和动力源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本质和现状不仅要求建构社会主义的人格精神体系 ,而且要积极培育人们的社会主义人格精神。当前 ,建构和培育社会主义人格精神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文章描述了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提出高校当前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主要举措应该是:坚持不懈地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注重发挥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中的作用,着力营造有利于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把校园网络建设成为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主体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但新时期民族精神受到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和大众传媒的挑战而削弱了其作用.需要我们创新其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一种理性社会,而中国社会当前存在着严重的理性缺失,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弘扬理性精神。要通过加强对国民理性精神的宣传和教育,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理性精神的培育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在工业化、城市化时代,"回归社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修补和矫正现代化对人的扭曲与异化,避免市场经济发展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其目的在于让人们回归到人本的另一面--善良、互助与共生."回归"既是对传统社区本质精神的皈依,又是要超越传统的狭隘亲情和人际关系,走向更为广阔的人际互助.新的社区精神体现了群体精神与个性精神、传统精神与创新精神的结合,民主与自治精神的张扬,群众参与、领导垂范、长期实践是提炼和培育社区精神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机整体,兼顾了国家理想、社会制度保障和公民道德规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着多元价值观相互激荡、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通过意识形态建设实现国家理想,通过社会制度创新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公民道德建设夯实群众基础;应该做到政策措施与法律规范相衔接,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一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文化的一种进步 ,但市场经济由于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需要文化的规范与提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文化建设应从培育理性精神、加强人文教育和建构契约文化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3.
儒家身心和谐思想主要包括:身心合一的身心观,知、仁、勇统一的全面发展观,身心性命双修的修养观。儒家身心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为自我身心和谐。这是实现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自我身心和谐,才能安顿生命、培育精神;自我身心和谐,才能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探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途径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弘扬和培育民族精冲的实践,不断推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指导理论的创新,保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正确方向;加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相协调的社会基本制度体系,注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冲的制度与机制建设,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营造优良的社会环境,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通过精神文明建没等移风易俗的途径改造日常生活,构建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相汾调的和谐生活.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提供肥沃的生活土壤;紧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脉搏,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统一起来,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实践中改造国人精神世界,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观是基于对工业文明弊端的批判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观念,道教的理论体系则以深刻的反思精神和丰富的思想资源为特征.道教思想与当代可持续发展观的亲和性体现在:道教之道论为可持续发展观提供了哲学思想上的支撑;道教关于天人关系的论述是当代新自然观可资借鉴的文化基因;道教的环境伦理思想则构成了对可持续发展观具有特殊意义的伦理学资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说明,道教思想可以成为当代可持续发展观重要的文化支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发展理念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文明所培育的传统发展观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观,强调市场的诱致性、资源供给能力和环境自净能力的无限性。这势必导致经济发展的非持续、非公平和非快速状态。契合于后工业文明的经济法着眼于国家与市场的良性互动,衍生出新型的法理念--发展理念。从生态、人力、产业层面演绎的持续发展理念,从地区、竞争、分配角度演绎的公平发展理念,从制度补给、制度能动属性演绎的快速发展理念,诠释了经济法的精神本质与社会动力基因。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机整体,兼顾了国家理想、社会制度保障和公民道德规范.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着多元价值观相互激荡,面临着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此,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通过意识形态建设实现国家理想,通过社会制度创新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公民道德建设夯实群众基础;应该做到政策措施与法律规范相衔接,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一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8.
传统发展观是理性主义发展观、"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观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相比较,科学 发展观凸显出社会发展的人本性、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发展观的深层变革。  相似文献   

19.
美国高等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精神培育是高等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培育也必然是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正视民族精神培育是中国现代大学的历史使命。美国大学的民族精神有很深的社会文化基础,美国大学在民族精神的守护与创建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学习、研究与借鉴美国高等教育及大学民族精神培育的理念与经验,以警示中国大学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旧社会的根本改造,是中华民族精神创新与发展的基本社会条件,马克思主义是培育和提升民族精神的理论基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促进民族精神发展的推动力,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是培育和提升民族精神的基本路径,塑造新人是培育和提升民族精神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