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客观规律。马克思在研究剩余价值起源问题、批判地分析重农学派观点的时候,曾经阐明了农业是一切社会的基础这样一个重要的原理。重农学派把农业看成是唯一的生产部门,把农业劳动看成是唯一的创造剩余价值的生产劳动,这无疑是不正确的。马克思从社会再生产的条件方面来研究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劳动力再生产的源泉,农业剩余劳动的产生是其他一切部门能够独立化的物质基础,农业剩余劳动的多少决定着其他一切部门发展的规模。马克思这徉概括地说道:“超越于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尤其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所以,只要人类的生存必须首先依靠农业这个生产部门,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便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关于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的原理,是适用于一切社会的,不仅适用于过去的各个社会,而且也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和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但是,虽然农业是一切社会的基础,虽然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可是它在各个不同社会中的表现形式和发生作用的程度却是有所不同的,它对各个不同国家所具有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对于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这一客观规律,需要从它对一切社会的普遍意义这一方面去研究,但是也还需要从这一规律在不同社会中的不同表现和特点,从这一规律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特殊意义,尤其是从这一规律对我国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发展的特殊重大意义这一方面去研究。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宝库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习和探讨这一思想对于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毛泽东农业基础思想的形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毛泽东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继承了马克思、列宁的思想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提到议事日程。在工业化建设过程中,毛泽东一开始就注意到农业的重要性。在《土地改革法》第一条总则中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专门论述农业问题的著作,但是,在他一系列重要经济论著中,特别是在他的毕生巨著《资本论》中,在分析一般经济问题的同时,也相应地研究了农业经济问题。这里,拟就如何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理论。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一、农业劳动与必要劳动的关系人们在论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时,往往引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一段话,即“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并且首先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马克思说这段话的目的,本来是为了阐明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剩余价值的生产,从  相似文献   

4.
继承和坚持毛泽东关于重视农业的思想,强化农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农村的经济发展是具有极其重要现实意义的。 一、毛泽东论农业发展的主要思想 毛泽东重视农业发展的思想是十分丰富的。早在青年时代,毛泽东就提出“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已认识到农业生产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开始重视农业,发表了许多关于发展农业的论述。毛泽东指出,每个革命工作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发展农业,“我们经济建设的中心是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生产是我们  相似文献   

5.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是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主要问题,也是整个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道路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同志结合我国的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作出了新贡献。重温毛泽东同志关于农、轻、重关系的思想,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基本原理马克思在分析社会再生产时,按照物质资料的经济用途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是生产资料的生产。这一部类的产品用于生产消费,如矿石、钢铁、煤炭、石油、电力、化工原料等等。第二…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循环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术界在谈到循环经济史时,常把循环经济思想的提出谬加到20世纪60年代提出“宇宙飞船式经济”的美国学者鲍尔丁身上。其实,马克思在其所著的《资本论》中就已经提出和论述了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思想。一、马克思对废弃物质循环利用再资源化的生态经济含义的论述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时,就专题论述过“生产排泄物利用”问题。他指出:“对生产排泄物和消费排泄物的利用,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扩大。我们所说的生产排泄物,是指工业和农业的废料;消费排泄物则部分地指人的自然的新陈代谢所…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要深刻理解邓小平经济理论,首先要对毛泽东的经济思想有全面的了解。这就不能不提到《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记录》,研究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如果忽略了这份谈话记录,那将是非常不全面的。本文试图对毛泽东的经济思想作一个整体剖析,包括他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正确的理论和他晚年的错误观点。一、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1.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述的社会主义社会,都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去的社会主义社会。旧中…  相似文献   

8.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经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一、重视农业经济的基础地位,把发展农业生产放在经济建设的第一位;二、多种经济“同时并进”,“奖励私人经济发展”;三、组织对外贸易,促进商品流通;四、厉行节省,反对贪污浪费.毛泽东的这一重要思想为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和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教育思想是非常丰富的,笔者就其中主要部分论述如下: (一)全面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问题的基本原理,制定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教育工作方针。这就是:“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毛选二卷,第656—657页)毛泽东同志依据这一关于文化教育的基本观点,论述了文化教育工作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他认为:没有革命的文化教育,革命事业“就不能进行,就不能胜利”,革命教育工作是革命总战线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用文化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政治和文化的水平,对于发展国民经济同样有极大的重要性。”(毛选一卷,第119页)毛泽东同志根据教育与政治经济关系的原理,根据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和总目标,制定了  相似文献   

10.
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农业为基础,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发展中还是头一次提出的问题。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的发展。因此,正确地理解和阐发达一思想,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最近在全国各地不少报纸杂志上,先后发表了许多论述这一问题的文章,陈道源同志在“光明日报”“经济学”副刊第31期上所发表的“农业就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在我们看来,这篇文章中的许多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下面提出我们的一些看法,并希望能得到指正。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农业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他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思想、“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的思想、“农民物质利益”的思想,就是他在吸取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养料的基础上,不断地去粗取精、继承超越而发展起来的,使毛泽东的农业思想既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又具有坚实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试论邓小平关于农业“两个飞跃”的思想刘建荣,周维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事关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一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今后15年经济和社...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已经充分地证明了毛泽东同志关于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这一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正确性和巨大的生命力。因为我国经济建设事业,特别是一九五八年以来,在经济战线上的持续跃进的伟大成就,正是在根据毛泽东同志这一理论原理而制订的党的“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优先发展重工业与迅速发展农业相结合”的方针指导下取得的。  相似文献   

14.
一、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时,对绝对地租产生的经济条件作了全面的分析,马克思认为,一个产业部门中产生绝对地租,需要有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农业生产力水平落后于工业,从而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资本平均有机构成,这是产生绝对地租的前提条件。马克思指出:绝对地租的“产生一般是由于,农业资本所推动的劳动量,就资本的不变部分而言,比非农业生产中的平均资本所推动的劳动量大”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我国城乡人民物质生活的主要源泉。农业的兴衰,不仅关系到我国城乡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同时也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 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关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许多论述。“农业劳动是其他一切劳动得以独立存在的自然基础和前提”。〈1〉“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现在它更是这样了。”〈2〉“农业是俄国国民经济的基础。”〈3〉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6.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其农业思想科学地总结了四十多年来社会主义农业的实践经验,其中每项内容都是在农业发展实践中逐步得到深化和完善的。尽管毛泽东和邓小平对我国农业发展作出了各自不同的伟大贡献,但他们的农业思想是不可分割开来的,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可以说,邓小平的农业思想是毛泽东农业思想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 1 我国历史上都是以农业立国,农业人口占绝对优势,农业基础薄弱,生产力落后。显而易见,在这样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然要突出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早在1956年,毛泽东就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要重视农业的思想;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在毛泽东主持下更明确地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思想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均衡发展思想和政治上“公平”、“平等”的理念。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变了旧中国生产力布局的严重畸形状况。但是,由于过分强调均衡和公平,结果却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扩大了区域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去年在大灾之年获得好收成,这对于稳定人民群众的生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正如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公报所指出的那样,我国农业“物质技术基础比较脆弱,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很不平衡”。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看,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级差地租理论主要“考察资本投入农业而产生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然而,抛开资本主义地租所反映的特定社会形式,就土地级差会产生不同劳动生产率这一原理来说,对分析社会主义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的使用都是适用的。我这里就马克思揭示的有关级差地租的一般原理在各社会农业中普遍适应性问题进行探讨,并依据马克思的论述,对我国当前土地利用中的一些问题初步做些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 在我国经济理论界,明确地使用“生产条件所有制”这一概念,几乎是没有先例的。但是,如果稍加考察,我们就会发现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实际上就已运用了这个概念,并揭示了这一概念的重大理论意义。遗憾的是,它长久地被人们所忽视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事业的发展,现实生活中提出的许多经济理论问题使我们深深感到,单纯沿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概念,已经暴露出一些弊端和片面性。如不及时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关于“生产条件所有制”的重要思想,我们对一系列现实经济问题的回答,就会陷入困境。同时,由于党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发表,涉及许多理论问题,因而使探讨马克思关于“生产条件所有制”的重要思想理论,显得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