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商代后期王权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玲玲 《中州学刊》2004,(6):122-125
商朝后期王权的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愈加直接和显著,王权的集中使商王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专制作用,如建立较完善的职官制度、组织大型的社会生产、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等,这使商朝的社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王权的进一步加强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但是商代末期,当王权的加强超出社会发展允许的范围时,其暴虐与昏庸则严重损害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的衰退使商王朝整体国家实力的降低,并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覆亡.  相似文献   

2.
商代晚期中原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商时期中原地区本来有非常良好的生态环境,雨水充沛,温暖湿润,植被丛生,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不过从考古发现和甲骨文反映的殷墟文化各期生态资料的数量变化,并结合文献记载的“象之南迁”、“洹水一日三绝”、“河竭而商亡”以及“雨土于亳”等材料来看,商代晚期中原地区的生态环境曾有一定程度的变化气候开始变冷变干,土壤变质,旱灾频仍,沙尘暴时起,植被减少,野生动物灭绝、迁徙等等。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界西北季风的转向,而人为的破坏作用也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商代的神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甲骨文、结合古代文献资料,对商代后期祭祀“神主”即卜辞中的“斗”的各种情况进行了叙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商代的乐器     
张炜 《殷都学刊》2002,(2):29-33
从卜辞与出土实物资料来看 ,商代的乐器包含了击乐器、管乐器、弦乐器等三大类二十余种 ,可谓“八音”齐全 ,并有专职乐师在用场地举行演奏及专业的学校进行教学 ,而其乐器的制作也犹为精良 ,特别是音高标准器的出现 ,标志着古乐律体系的初步确立 ,可见当时的音乐发展已渐趋成熟  相似文献   

5.
李玉洁 《中州学刊》2005,(6):162-164
西周末期,郑桓公友以王室司徒的身份强占了河洛之东的郐、虢二国共十邑之地,建立郑国.郑国有国都新郑,别都栎.国都新郑内有宗庙和宫殿,城墙有5座城门.郑国以新郑为中心进行扩张,成为春秋前期雄踞中原的重要诸侯国.  相似文献   

6.
王明德 《天府新论》2008,(1):131-137
周代都城发展在中国都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多方面开创意义,对后世都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所创立的都城营建制度成为后世都城发展的蓝本;它所确立的择中立都原则成为后世建都的主要原则,并直接影响了后世都城的分布格局;它所开创的两极都城发展格局标志着黄河流域政治轴心区的确立.  相似文献   

7.
西夏都城迁移的地理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都城从夏州迁移到灵州 ,最终确立在兴州 ,既是政治形势的需要 ,也是放弃不利的自然条件、选择优越地理环境的结果。由于环境变迁 ,宋初的夏州已深处沙漠 ,加上地震破坏 ,残败不堪。灵州地理条件比夏州好得多 ,夺取灵州后 ,李继迁毅然将都城迁往这里。兴州优越的自然条件 ,不仅夏州无法望其项背 ,就连灵州也大为逊色 ,因而 ,都城由夏州迁灵州、再迁兴州 ,就成了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闫志 《殷都学刊》2012,(1):15-27
殷商时期的赏赐铭文,均在殷墟四期。赏赐动词有赐、赏、光、贶、宾;赏赐品有贝、玉器、农产品及自铭物;赏赐者有商王、子、■、王后;受赏者有小臣、武职人员、寝官、宰官、巂官;赏赐地点有寝、宗庙、大室;赏赐铭文载体有食器和酒器;赏赐授受双方的身份显示出了商代政治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孙明 《殷都学刊》2014,(3):19-22
在推崇偶像的社会里,偶像符号所指事物具有超越对象的巨大力量,偶像崇拜现象存在并发展的背后,势必存在相应的政治或宗教集团从中获益,破坏偶像是明确抵制偶像所代表力量的实际存在的行为,也是打击偶像所代表利益集团的行为。商代晚期武乙、帝辛的偶像破坏行为意在打压推崇偶像崇拜的宗教集团的势力,但他们的破坏行动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各种不谐因素,失败的偶像破坏行为,也加速了王朝的覆灭。  相似文献   

10.
卜辞中有新熹与旧熹,指新乐与旧乐。卜辞中有"丐",当读为瞽,指盲人。卜辞中的"庸"和"美",指"颂"和"雅"。  相似文献   

11.
殷墟卜辞中有"市日",是集市贸易之日。这是研究商代商业的重要史料。殷墟卜辞中有"次",是国家设立的馆舍。商代已有传驿,穿行于交通线上。  相似文献   

12.
有商一代城址中大型手工业作坊遗址分布于城址外围边缘 ,少量的小规模手工作坊处于城址内部边缘。这种布局规律体现了一定的城市环境保护意识。商代诸居址中的水井构造 ,反映出商人对水资源的重视和保护。商人对各种废物的处理本身就是保护环境的措施。商人对建筑神、门神等自然神和风、雨等气象神的崇拜是商人环境保护意识萌芽的折射。总之 ,商人已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采取了某些措施来保护生存环境 ,并且形成了初步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对商代金文的句法的初步探讨,主要从短语、句子成分、单句、复句及句类五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国都城的东渐是古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这一转折是由古代政治经济军事及民族等因素的矛盾运动引起的,同时也深含着地理的、历史的诱因。长安都城地位的丧失既是关中地区经济衰落和全国经济重心转移的结果,又与民族关系的变化和军事中心的转移等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在经济重心的吸引和运河的牵引等因素的作用下,都城由长安回归中原,横跨汴河之上、坐待漕运之利的水陆交通枢纽——汴梁最终因其优越地理位置和便利交通条件而取代长安和洛阳,成为五代和北宋的主要都城。  相似文献   

15.
商代河南地区的方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商时期,河南地区的方国包括子姓殷文裔28国,炎帝后裔22国,黄帝后裔12国,族源为东夷的15国,诸小国52个。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西南青铜文化中,呈柳叶形剑身的青铜剑是使用最普遍的青铜兵器,迄今在中国西南古蜀文明区发现的柳叶形青铜剑,年代既早,数量亦多,分布也很集中.商代晚期,柳叶形青铜剑主要集中分布在成都平原,商周之际和西周时代向北发展到陕西南部,春秋战国至西汉早期陆续而且呈连续性地向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以及四川西南地区和云南、贵州等西南夷地区辐射.柳叶形青铜剑起源于公元前三千纪的近东文明区,这种剑型由西亚、中亚,从伊朗通过厄尔布士山脉与苏莱曼山脉之间的地带进入南亚印度地区,再从印度地区辗转传入中国西南.  相似文献   

17.
在商代社会中,用于生产劳动的生产工具仍然是各种石、骨、蚌器,其形制也都可以追溯到龙山时代,商代较之前朝有更高的生产力而不是更新的技术,而这种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又主要是依靠能够创造社会价值的大量低廉的劳动力来完成.  相似文献   

18.
楚国都城制度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楚国都城制度涉及都城选址、都城的发展过程、都城内部的空间格局等方面.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有助于重新探讨楚国都城制度的相关问题,尤其是楚都寿春城的地理沿革、城区范围和分布中心,以及纪南城的宫殿区的地理位置.楚宫殿区位于城内的东部,楚国都城内部布局是以东部或东北部为重心,与楚简<日书>所反映的建筑住宅的方位吉凶观念大体相合.  相似文献   

19.
商代脱离氏族社会未远,尚处在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时期。有殷一代的大部分时期,专制王权尚未得以确立,神权在很大程度上凌驾于王权之上,而使商代政治表现出浓厚的神权政治的色彩。大一统的专制国家远未形成,而是众多方国的联盟。直到商代晚期,王权突出,神权衰落,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20.
青藏铁路通车对西藏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铁路通车为西藏生态环境的改善创造了便利条件。青藏铁路在加快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西藏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压力和影响。针对青藏铁路通车对生态环境已产生或可能引起的问题,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制度建设,加快西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是构建生态西藏、和谐西藏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