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氧吧里的自由呼吸——读张远山《庄子奥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远山先生是一位沉静玄思的边缘学者。他的研究和写作与教授职称无关,与媒体炒作无关,与大众兴趣无关。他揣摩了《庄子》二十年,这种阅读努力让人敬佩。张远山对庄子的阅读深入原典,他企图通过超越郭象版本来获得更大的真实。唐代以降,《庄子》郭象注框定了后人对庄子的阅读。其实,学界对郭象本的质疑一直未断。辨伪是(庄子〉的阅读者无法绕开的工作。王夫之较早发现了《庄子》内篇与外杂篇的思想风格的不一致。  相似文献   

2.
很高兴远山的《庄子奥义》出版了,这是值得祝贺的事情。 匆匆读过,或者说,一目十行读过之后,我的感觉,八个字:出其不意,惊叹不已。就像从前读《庄子》,感觉也是这八字:出其不意,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3.
张远山先生是一位沉静玄思的边缘学者.他的研究和写作与教授职称无关.与媒体炒作无关,与大众兴趣无关.他揣摩了<庄子>二十年,这种阅读努力让人敬佩.张远山对庄子的阅读深入原典.他企图通过超越郭象版本来获得更大的真实.唐代以降,<庄子>郭象注框定了后人对庄子的阅读.其实,学界对郭象本的质疑一直未断.辨伪是<庄子>的阅读者无法绕开的工作.王夫之较早发现了<庄子>内篇与  相似文献   

4.
读完至友张远山的《庄子奥义》,我感到许多话都不必再说,无比地茫然与欣喜。 这种茫然与欣喜,简单说是读书人的幸福,而我也曾不止一次地与之相逢:在读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时,在读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时,在读李劫的《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时,现在,它又像一位森林中的小精灵,在我的面前蹦跳着,活泼泼地。  相似文献   

5.
《庄子奥义》令我眼界大开,收获良多。以前只草草读过庄子原文和几种通行注解翻译,从未认真思考过。读张远山的大著,深觉视野之开阔,考辨之精审,立论之鲜明有力,思路之严谨清晰,解读之精微深幽,均为我此前了解之庄子学中所未见。张远山积二十余年之思力,辟两千年之成见伪谬,贡献之大,非我所能衡估。但从一个普通读者角度,我也想大胆谈谈自己粗疏肤浅偏颇幼稚的阅读感想。  相似文献   

6.
神交二十年     
我与张远山先生的交往要追溯到二十年前.张远山先生在《社会科学论坛》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在2001年2月,从那之后我便知道了张远山先生,从此与张远山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是从二十年前开始,张远山先生的许多文章一直在《社会科学论坛》首发.  相似文献   

7.
英堂 《社会科学论坛》2007,(11):158-158
2007年10月20日上午,“首届高校学术期刊发展论坛暨《中国政法大学学报》首发式”在京隆重举行。王元化、刘绪贻、叶秀山、江平、陈光中、张晋藩等学界泰斗题词祝贺。教育部社科司出版处处长田敬诚、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新华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北京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文摘报》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著名专家学者张耀铭、李伯重、郭小凌、张保生、张桂琳、姚申、王宁、贺卫方、叶继元等学者与会并做主题发言。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庄子》研究经历了从冷清到繁荣、从封闭到开放、从偏狭到科学的演进态势。具体说来,建国后的前30年,大陆《庄子》研究几乎随着思想政治运动升降沉浮,致使研究重点多在庄子的哲学方面,对庄子的正面评价也不够,在《庄子》文学研究方面,主要承接鲁迅、闻一多等前代学者关于庄子散文的理论建构而在微观层面有所推进。后30年来,学术界不仅对《庄子》的文学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对《庄子》文学的研究亦逐渐深入、拓展,出现了多角度、专门化的研究,在《庄子》美学及文艺思想、《庄子》的风格、《庄子》的艺术形象、《庄子》与散文、《庄子》与寓言、《庄子》与小说、《庄子》与诗歌、《庄子》与神话、《庄子》文学的比较研究以及《庄子》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回顾建国60年《庄子》文学研究的进程,认真总结学术界所取得的成就及不足,对今后《庄子》文学研究具有积极的正面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著名历史学家齐思和先生(1907~1980)诞辰100周年之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于2007年5月7日举办了"纪念齐思和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首都博物馆、南开大学、芝加哥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历史研究》《清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论坛》、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六篇。《寓言》挟发“内七篇”结构及其奥义,是“内七篇”的结构指南和奥义指南,全篇结构严谨,义理贯通。郭象的篡改误断和曲解妄释,导致旧庄学认为《寓言》是“随手散缀”“难明条贯”“不相关联”的杂凑之文,并且误以为庄子所撰,视为“庄子自序”,从而成为旧庄学无法读通《庄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友人:首先祝贺你的长篇小说《通天塔》在完成11年后历经艰难终于正式出版。张远山:谢谢!这应该归功于责任编辑岳建一先生和中国工人出版社。如果不是岳先生的慧眼卓识和中国工人出版社的鼎力支持,我不知道这部书还要过多久才能问世。这部小说最终没能在文学杂志发表或在文学出版社出版,也是非常合理的。因为《通天塔》在文学园地里确实是个身份不明的异类。友人:你是不是说,《通天塔》长期不能发表和出版,不完全是因为文学刊物和文学出版社缺乏胆识,也与《通天塔》在已有的文学格局中确实找不到恰当的位置有关?张远山: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2.
《汉书·艺文志》的权威谬见"魏牟先庄子",导致后人误将小庄子49岁的魏牟视为"先庄子",张湛伪《列子》据此编入魏牟事迹,学界据此认定言及"魏牟"的《庄子·秋水》《庄子·让王》乃至一切外杂篇均为庄撰,导致庄子再传弟子魏牟隐入历史忘川,魏牟编纂《庄子》初始本湮灭两千年。本文钩稽抉发隐于旧籍的十二条魏牟史料,运用确凿史实,考定魏牟生平,还原庄学真相。  相似文献   

13.
学术信息     
《学术界》2015,(2):253-254
本刊讯2014年11月8-9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国学院联合举办"中国哲学书写范式反思暨纪念萧萐父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黑龙江大学、台湾慈济大学、日本东北大学、《哲学研究》、《社会科学报》及湖北省各高校的学者近50人参会。会议有两大主题,一是怀缅萧萐父先生的学术、道德、文章,二是讨论中国哲学的书写范式和方法视野。本刊讯12月13-14日,由中国社会学  相似文献   

14.
船山认为《庄子》内篇当为庄子所作,外、杂篇为后学所作,其中"杂篇"更接近于"内篇",水平高于"外篇"。笔者曾提出道德、性命、精神三个复合词不见于《庄子》内篇,也不见于《左传》和《老子》《论语》《孟子》《管子》《墨子》等子书,但见于《庄子》外、杂篇达36次,也见于《荀子》《韩非子》和《吕氏春秋》诸书42次。由此可以推断《庄子》内篇早于外、杂篇,印证了船山的睿智。此说得到广泛认可,但也有个别质疑,近年更有国际学者认为先秦尚无《庄子》内篇。但《韩非子》和《吕氏春秋》已引用《庄子》内、外、杂篇30次。汉初800字的贾谊赋也活用了《庄子》内、外、杂篇的典故21处。各种质疑均忽视了这些事实及其历史含义。也有人对单纯词和复合词在语言考据中的方法和意义全然不解,用任何时代都有复合词和单纯词的现象来质疑笔者的方法,对此,本文也作了回应。  相似文献   

15.
早期学者对《庄子》文学的评论和阐释,主要包括惠子的评论和庄子的自我阐释,刘安、司马迁的评述和阐释,刘向、班固的评说和阐释。虽然此期关于《庄子》文学的阐论并不多,但在整个《庄子》文学阐释史上却具有开头和先导之意义。尤其是庄子对其独特行文体例和表现形式,对其独特表现方法,对其独特创作风格和创作指归的自我阐释;司马迁对《庄子》表现形式和虚构特色,语言艺术和诗性特征,话语特色和审美风格的阐释;刘向《别录》对《庄子》"寓言"之概念内涵的解说等,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全国庄子研讨会综述王萍全国庄子研讨会于1995年11月8日至10日在山东省东明县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山东、河南等地的3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会议围绕庄子故里、庄子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等问题,展开了热烈、深入的讨论。一、庄子故里庄子是我...  相似文献   

17.
《云梦学刊》2004,25(4):11-12
应本刊之邀,2004年5月15至16日,全国部分学者及学术媒体的主编和编辑,汇聚岳阳,举行了“学术期刊发展战略研讨会”,与会者围绕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形成了广泛的共识。本期“当代学术史研究”特辟专辑,刊登开幕式录音剪辑、《岳阳宣言》,同时以“笔谈”形式发表12位与会者的发言稿。  相似文献   

18.
奇特新颖的叙事谋略是《庄子》寓言具有特殊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主要从时空错乱、超越生死界限、客观物象生命化三个方面,对《庄子》寓言叙事谋略所表现出的自觉虚构叙事观念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9.
征稿启事     
《船山学刊》2013,(2):F0003-F0003
《船山学刊》由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是中国现存刊出历史最久的思想文化学术期刊之一。本刊(原名船山学报)由谭嗣同的老师、我国著名学者刘人熙先生组织湖南学者名流于1915年8月创办。其间虽屡经跌扑,但薪火传承不绝。何叔衡也曾担任该刊主编,近代中国著名学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内七篇奥义"系列的第三篇.旧庄学对《养生主》很不重视,以为无甚深意,浅显易懂,因而掉以轻心,谬解无所不在.庄子阐明"养生"之"主"是"道",却被否定"道"的郭象谬解为"不伤生"才是"养生"之"主".庄子主张"为知"的同时必须知"殆"而"已",却被旧庄学厚诬为"反智主义".旧庄学又望文生义,厚诬庄子教人"为恶".作者在《逍遥游奥义》《齐物论奥义》的基础上,无懈可击地抉发出被旧庄学遮蔽两千年的庄学"养生"奥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