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虽然实知对想知、所实知对所想知具有优先性,但不能因此认为所知仅仅是事实,不能把“所可能知道的”、“语词与非陈述语句所表达的”、“所相信的”排除在所知之外。  相似文献   

2.
虽然在语言实践中,我们经常谈到"不知"与"所不知",虽然我们可以说"知"相对于"不知"而言,"知"由"不知"过渡而来,但不能因此而否定所知学关于"我们所谈论、所研究、所自觉处理的一切都是我们的所知"这一基本观点."知与所知"对"不知与所不知"具有优先地位,"不知与所不知"只不过是特殊的"知与所知".  相似文献   

3.
就现代学科分类而言,知识与德性分别隶属"必然"(真)与"应然"(善)之领域。然而事实上,知识与德性不但本然地同出一体,而且其必将走向统一——真、善、美的统一。由知识通往德性的可能性路径大致有三:通过敬畏意识的产生与引入达到至善;通过对纯粹知识追求而导致的哲学反思态度达到至善;通过对知识本身的研究,由知识的审美达到至善。当下知、行不统一很大程度上在于人们对"知"的误解,此误解分为三种,即知非正知、知而不信、知乃浅知。  相似文献   

4.
王夫之在认识论方面的成就是非常突出的。他继承发展了中国古代唯物论者荀子、王充等人的认识论思想,并把它推向了接近唯物论的反映论原理。 王夫之和荀子一样,认为人有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客观事物是可以为人们所认识。他说:“万物皆有固然之用,万事皆有当然之则,所谓理也,乃此理也,唯人之所可必知,所可必行,非人之所不能知,不能行,而别有理也。”(《四书训义》)“原于天而顺乎道,……五常百行之理无不可知,无不可能。”(《张子正蒙注·动物》)“人有可竭之成能。”  相似文献   

5.
本刊声明     
<正>本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资讯)收录期刊,作者如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在来稿时注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相似文献   

6.
四“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泰伯》)。对这两句话,宋邢炳《论语义疏》注为:“由,用也。民可使用之而不可使知之,以百姓能日用而不能知故也”。后来一些注疏家,也多半是补充这种说法,大致不外是说:老百姓愚冥,只可使他们遵照政令去做,不能使他们明白道理。人们可能容易设想,孔子生于两千五百多年以前封建主贵族统治的时代,政治思想又倾向于保守,发表这种愚民的言论,该是很自然的,前人的注疏,也该是可信的。但是把孔子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货币拜物教理论是反思当下金融危机的独特视角。货币拜物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判断逻辑。货币的本真意义被"反向",货币符号被主体化,货币手段被目的化。货币幻象是货币拜物教的极致状态,是货币价值的心理体验和想象。"华尔街的贪婪"不过是货币拜物教的当下形态,表现为高杠杆率如影随形、金融评级机构不知"知所进退"、天价的薪酬和奖金以及权力与金钱孽生的贪婪。  相似文献   

8.
能力之知与命题性知识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知识论的一个重要议题。理智主义者认为,能力之知可以被还原为命题性知识;反理智主义者则认为,能力之知无法被还原为命题性知识。然而,反理智主义者的核心论证即无穷倒退论证并不能有效地反驳理智主义。而且,人工智能的发展成果表明,理智主义的观点在事实层面上得到了更好的辩护,能力之知与命题性知识之间并没有种类上的区分。从整体论的视角来看,能力之知最终能够被还原成一系列命题性知识的组合,这一观点也为能力之知的积累提供了保障。不过,将能力之知还原为命题性知识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为了使用方便,保留"能力之知"这一名称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9.
“理知世界”是康德根据理性的理念所形成的实践法规而设定的一个道德世界,它只能从“超验理念”的角度而不能从“先验理念”的角度来理解。“理知世界”在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第三部分论证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时起到了两方面的作用:第一,“理知世界”使康德走出道德律和自由相互归因的恶循环;第二,“理知世界”论证了“定言命令”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10.
正知识分子,尤其是所谓公共知识分子的"公知",在当下中国似乎声名不佳。社会重大事件面前他们常常集体失声,间或有一些所谓"专家"振振有词地为肇事者辩护或开脱,个中奥妙,即使所谓愚民倒是也能看清,他们被民众讥为"砖家"。去年,方舟子质疑被奉为公知代表的韩寒,惹恼韩粉,一哄而上,双方混战一场。其中不乏颇有名声的公知人物力挺韩寒,认为韩寒尽管少年时学业红灯高挂,  相似文献   

11.
对于《山海经》这部著作 ,学者们过去多未能留意已经亡佚的《山海图》 ,而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尚存的文字上。实际上 ,《山海经》的文字只是《山海图》的衍生物 ,所以从研究《山海经》的文字开始 ,进而研究《山海图》 ,才是我们研究这部古籍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2.
培养职校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是一个普通而又经典的话题。语文自学能力的增强对于职校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知识和形成未来职场竞争能力有着基础而又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我们除了要培养学生语文课内的学习能力,还要教会学生语文课外的自学能力。为达上述目的,我们应该在焕发兴趣、养成习惯、注重积累、传授方法上着力,并处理好一种关系,落实好六个字。  相似文献   

13.
我们要尽量去认识单词和与它们相关的词之间的网络联系,而不是仅仅记住单词和它的意思。要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并考出好成绩,我们认为应该加大词汇教学的力度。而应用图式理论对词汇教学法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4.
立法语言是准确表达立法意图、立法目的和体现立法政策的一种专门载体,比一般的语言文字严谨、规范、简洁、通俗、明确。法律文本大到行文成篇,小至遣词用字,都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要求既符合作为法律行业特殊语体的习惯和规则,也要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通话)的语法、语义要求。根据我国立法文本的用字和用词、立法语言的口语以及立法语言的外来词等方面的统计、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立法语言具有通用语言文字和特殊行业语言的双重特点,自然也要接受、符合通用语言文字和法律行业语言的双重规范。  相似文献   

15.
所知学的误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所知学的基本思路是将一切皆作为所知来处理,然而,“可知”并不能涵盖一切、将“可知”作为一个外延最大的概念违背了语言常规,脱离了“可知”这一术语能被人们普遍认可的实际用法。我们真正所知道的只能是各种不同的事实;不仅如此,无论是已知的、当下所知的还是可知而未知的都只能是事实。可以与事实相对应的是特定的陈述语句而不是特定的语词,故“语词只能表达所知”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与所知学认为“我们所考察、研究的都是我们所知道的”相反,真正需要考察、研究的恰恰是我们所不知道的,而不是我们所知道的。  相似文献   

16.
不同语言文化互动交融而形成的外来词现象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德语中的中文外来词现象进行研究,就是追溯中德文化交流的过程并探求其发展趋势。在当代德语外来词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中文外来词至今在国内外学界仍未得到完整的梳理和分析,运用计量语言学方法对德语中的中文外来词现象这一文化互动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早期进入德语的中文外来词发音多源自粤方言,主要通过英语进入德语和其他欧洲语言;当代德语中的中文外来词则呈现数量持续上升、拼写方式向拼音化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实行中文分词连写确实具有必要性。但仅此是不够的,我们还应当注意是否具有可行性。笔者从三个方面就可行性问题进行了深入考察。考察结果表明,实行中文分词连写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多数人主张对汉语的书写系统进行改革,用添加词之间的空格等方式提高书面汉语意义表达的明确度.也有人认为用汉语拼音书写的汉语文本要实行词式书写,然而用汉字书写的汉语文本不需要.  相似文献   

19.
对2005-2011年7个年度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字与词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1.高频字比例较高,数量较小;2.高频词比例很低,数量很大;3.不同年份使用的汉字变化很小;4.不同年份使用的词语变化比较大;5.高频词中单音词的平均使用次数远高于多音词。可见,从汉语的使用来看,字比词的使用效率要高,在汉语教学中,字的教学也会比词的教学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