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产业结构现状与问题 1、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农业产业化进程过慢。虽然吉林省农业具有一定优势,但仍存在劳动生产率低下,农业产业化进程过慢的问题。1990年以来,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加速增长,但是吉林省在这种加速增长中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比全国高百元多逐步变成少500元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的差距从200元左右扩大到1200  相似文献   

2.
正城市是增长和繁荣资本的聚集地,也是创新、生产、贸易和投资活动的集中地。居住在世界上最大的300个城市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他们对于全球GDP的贡献达到了50%。而中国最大的100个城市集中了全国人口的1/4,他们对于中国GDP的贡献达到50%。因此,依然以国别或者世界经济来对经济体进行划分变得越来越没有意义。相反,我们要做的是以城市经济体网络来看待世界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分析外债对GDP的影响。通过建立以GDP为因变量,若干外债构成因素为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外债构成因素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以及在此情况下,就我国政府应当如何合理举债提供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广东人才空间分布与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培祥 《人才瞭望》2007,(7):99-102
广东2006年的GDP达25968.55亿元,占全国GDP的12.4%:人均GDP达28077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然而,广东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人均GDP高低相差14倍之多。同时,广东人才的空间分布的不平衡,不仅制约了经济的均衡发展,而且造成了发达区域人才闲置浪费及欠发达区域人才的短缺。因此,对广东人才空间分布与区域协调发展问题进行探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才瞭望》2004,(8):62-63
中国社会的职业结构渐趋高级化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们的研究成果显示,未来八至十年,中国的职业高级化水平将有一个飞跃式的提高,社会中间阶层也将有一个跳跃式的扩大。对全国人均GDP和各类职业比重的关系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不仅对非农职业岗位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更对中高层职业的增加有相当大的影响。在人均GDP增长的过程中,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产业工人这些职业阶层人员都呈逐年增加趋势,而农业劳动者则逐年减少。专家们也坦承,虽然中国中高层职业人员十八年以来呈增加趋势,但同工业化国…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实现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在现实经济中就具体地地表现为GDP的提高,即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依赖于投资和劳动的增加,更依赖于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不仅仅直接促进经济的增长,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也通过影响经济增长方式来影响经济的增长。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核心是依靠技术进步,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的质量。这是因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和我国的实践都已经证明了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国际人才交流》2013,(10):15-15
2000年到2010年期间,我国人口增长最快的都是大城市。北京人口增长742%,上海也是类似情况。全国人口平均增长只有6%。9月17日,北京市统计局发布2012年统计数据,201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达2069.5万人,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ADF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2003年到2012年的GDP和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两者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虽然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增加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固定资投资额增加对经济增长没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国政府自1980年在全国城乡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来成果卓著,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问题依然十分严峻。人口预测是人口研究的重要主题,相对准确预测未来5中国人口数量及其增长,可以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根据灰色系统理论中的数学模型,对未来5年的中国的人口数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杭州的经济发展,在“八五”期间,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累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293亿元,平均每年递增23.6%,比同期全国平均增长率高11.9个百分点。整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在全国大城市中居先进行列。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全市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不断提高,城乡人民储蓄增长了三倍以上,市区人均居住面积达8.17平方米,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相似文献   

11.
居民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对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必须找出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因素,才能对症下药。本文结合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和居民消费水平的历史及现状列出了五个相关因素(国内生产总值GDP、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口自然增长率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其进行计量分析,得到了相关模型,并研究了模型中主要变量对模型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2.
建国50多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0多倍,但矿产资源消耗增长 了40多倍;我国单位能源使用产生的GDP,只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的1/5到1/10。我国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 高,仅占30%,而发达国家在这方面一般为60%,美国达到了80%。 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为0.4,是国际水平的一半左右;工业万 元产值用水量为100立方米,是国外先进水平的10倍。我国的废弃物排放水平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今后,我国经济建设必须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而走这一道路最重要的是要有高素质的人,引进国外智力恰恰是一种将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经验与培养人才结合起来的最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3月5日文章,原题:经济学家们的反应:中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截至目前,外界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中国总理提出的GDP增长、就业率和通胀率目标。当他宣布今年的GDP增长目标依然保持在7.5%左右"水平后,市场反应振奋。但专家们随即开始讨论:这一增速是否能够实现,总理口中所说的"左右"一词到底有何含义。法国兴业银行经济学家姚伟:新一届政府承诺加快改革,管控债务风险,治理污染,同时依然维持7.5%的增长目标。这太具有  相似文献   

14.
短信平台     
《人才瞭望》2014,(12):103-103
现在我们的教育.三句话就概括了:以灌输为手段,以应试为中心,以剥夺学生的创造能力、独力思考能力为代价。——陈桂棣、春桃《南下北上求学记》目前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左右.低于GDP的增长速度.而政府的税收以每年3倍于GDP的增速增长.预算内财政税收以30%的增长速度持续增长.这样的结果必然使国民收入跑到政府的口袋里,无法实现藏富于民。  相似文献   

15.
志愿者一览     
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处于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时,往往是危机的频发时期。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超过1000美元。改革进入社会结构的全面分化时期,利益和权力在不同主体之间进行重新分配、转移,形成诸多不稳定因素。我们应当清醒地意识到,  相似文献   

16.
数字人才     
2011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比上年增加6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全年农民工总量为24223万人,比上年增长5.4%。其中,外出农民工15335万人,增长5.5%;本地农民工8888万人,增长5.2%。年末全国总人口134100万人。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17.
每月读评     
《人才瞭望》2023,(10):4-5
<正>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新闻回顾:《人民日报》2023年5月19日报道,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要求我们努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并作出重要部署,为我们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了科学指引。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年代以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人力因素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此一些经济学家不再满足于把劳动力看作是一种被动的、只能为资本所雇佣的要素,而是提出了劳动同样是资本的看法。1961年,美国学者舒尔茨对1929-1957年美国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两个著名结论:一是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在劳动收入增长中的比重是70%;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不少文章对此做了论述,并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现在的向题是,GDP的增长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就业压力。事实上,不少学者已经注意到,在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不高,且呈下降趋势,奥肯定律在中国似乎不怎么“灵验”了。本文从就业本身的弹性出发对中国目前就业政策的问题和挑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热词一】7.5%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这是我国GDP预期增长目标八年来首次低于8%。【热词二】改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近70次"改革",代表委员竞相提出"改革"的议案提案。走过"而立之年"的改革,再次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