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村民自治作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突破口,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特别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继续推进村民自治,必须处理好村民自治与党的领导、与国家行政管理、与国家法律的关系,有赖于发展和完善经济、文化等诸条件,还要澄清对“重民”与“民主”的糊涂认识。当前应该推动基层民主向高层民主迈进,促使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法与政治关系的文化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观念的流程中,法与政治之间到底存在着何种形式的内在关联,在国家宪政交与尊严和法律的统一性方面、法、法治与政治间的文化发生关系究竟何在?这是长期以来政治人类学、法哲学和法律文化学共同关注的~个理论问题。在现代文化意义上,这一问题是关注现代法治与政治民主观实关系的每一位公民所苦心探寻的一个文化“终端”问题。因而,这一问题也是进~步强化国家宪政民主建设、全面实现法制化管理的一个至为重要的社会文化公共课题。随着国家改革的整体性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实践过程中以“权利”、“平等”、“民…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生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条件,也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然而,任何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都是一个且演且进的过程,在中国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应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值得深长思之。历史条件、时机、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因素、道德水平、心理定势等方面,对民主政治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民主政治的发展必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下行政决策机制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政府职能已经由计划经济时期的政治主导型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今天再由经济建设转移到构建和谐社会上来。政府职能的这次转变,需要行政决策机制转变来落实。和谐社会下行政决策机制转变的原则是:政治上和谐执政、经济上和谐发展、文化上和谐进步、提供公共服务和谐一致。为此,要构建和谐社会下不同模式的民主行政决策,落实行政决策机制的转变;创建民主行政决策的程序和制度,保障行政决策机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经济的特征是"产物-交换",政治的特征是"秩序-管理".自由、平等、公平和福利这些观念,与经济文化有着必然性的联系.自由、民主、公正和互爱这些观念,与行政文化有着必然性的联系.文化的特征是"知识-延续","知识"代表了文化自身的实力.文化又借助"使用知识"这种方式,在经济与政治之间起着中介作用.文化共性把经济与政治结合在一起,文化在经济与政治之间的中介作用是自然所赋予的.经济文化与行政文化的互动关系涉及科技、教育、法律、宗教和观念,也涉及自治管理、自由竞争、家族文化以及管理与服务的辩证关系.行政文化与经济文化在互动中碰撞出一条规律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是民主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6.
从西方传来的民主观念在近现代中国变成了所谓"民智问题",迄今为止,"民智问题"成为中国政治思想领域中占统治地位的一种政治观念.它是西方民主观念在适应中国现实需要过程中的一种变异,是西方民主政治理念同中国社会落后历史积淀相结合的产物,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与政治不成熟的表现.因而这种论调既不符合世界民主政治发展演变的历史事实,也不符合中国活生生的政治现实,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在政治上是有害的.因此它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一大思想障碍.扫除这一障碍,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思想前提.  相似文献   

7.
如果我们把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与西方作一外在形态的比较的话,可以发现,中国是一种伦理型政治,而西方是一种法理型政治。具体而言,中国的政治秩序主要靠伦理观念采维持,政治活动靠伦理观念来调节,政治权力靠伦理观念采制约,伦理观念在社会政治体系中居核心地位;与之相反,西方的政治秩序靠法律维持,政治活动靠法律调节,政治权力靠法律制约,法律是西方政治体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王银宏 《社会科学》2022,(8):167-180
国家统一与繁荣富强是中华民族的最高价值准则。国家统一既需要理念、精神与文化的滋养作为基础,也需要通过制度、法律和军事力量来予以维护。中国古代注重通过法律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秩序,在必要时依据法律动用国家军事力量以“兵刑合一”的方式维护统一、稳定秩序。在中国古代的“大一统”观念下,“兵刑合一”既体现为法律上的制度规制,也体现为政治上的军事强制,以其秩序功能联结起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政治诉求与法律实践,实现政治系统与法律系统之间的互动。儒家文化和“大一统”观念的文教功能与制度维系功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实现了“大一统”观念的制度化、法律化,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奠定了“历史中国”的文化基础,丰富了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涵及其表达。  相似文献   

9.
龙耀  李娟 《学术探索》2007,(2):100-107
西南边境跨国婚姻子女的母亲是外国人,父亲是中国人,由于地处偏远的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在政治认同方面似乎比一般小孩更加冷漠;在国家认同方面也为自己的母亲难以成为中国人而遗憾;在法律规范认同方面,由于他们处于走私、贩毒、拐卖妇女儿童等违法犯罪现象比较普遍的边境,在族群文化和国家主体文化及法律存在冲突的情况下,他们也面临一些迷茫。边境跨国婚姻的小孩也是祖国的花朵,尤其需要呵护。在家庭方面,需要正视他们家庭不完整、家庭功能难以正常发挥的问题,需要帮助他们解决家庭的特殊困难。在社会方面,需要通过依法加强民主政治实践来强化他们对国家政治的认可。在学校教育方面,需要加强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妇女思想意识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妇女的思想意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空前的民族救亡意识 ;民主平等与政治参与意识 ;重视学习文化知识 ;参加生产 ,自强自立 ;卫生保健 ,科学育儿等。这些观念的转变 ,反映了边区妇女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的极大提高 ,也体现了这一时期陕甘宁边区政治民主、社会文明的进步趋势  相似文献   

11.
由简牍材料来看,秦汉法律承认家庭的独立地位,维护家庭内部的孝亲伦理观念与尊卑等级秩序,其目的在于以家庭秩序的稳固来维持国家社会秩序的安定。秦汉法律维护家庭的内部秩序,其原因在于法律既需吸收与接纳自先秦以来即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家族孝亲伦理和礼制观念,也要适应秦汉时期个体小家庭脱离宗族成为社会主体单位的历史变化和社会需求。但当秦汉家庭秩序与国家秩序、家庭伦理观念与国家法律义务出现冲突且不可两全时,家庭秩序让位于国家秩序,家庭伦理义务服从国家法律义务。  相似文献   

12.
社会成员的和谐观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密切相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就是社会成员和谐观念的形成过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社会成员和谐观念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需要条件的。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社会成员和谐观念的形成奠定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社会成员和谐观念的形成提供政治保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社会成员和谐观念的形成提供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3.
农村基层民主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作为符合中国国情的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生长点和突破口,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摸索过程。农村基层民主的孕育和发展,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是同一个过程,是农村经济发展向政治体制提出的一项政治上的要求。推动农村基层民主生长的力量主体是多元的,既有农村社会内部力量的孕育,也有国家的介入等外部力量的推动,从根本上来说,它是改革以来整个农村社会调控体系在演变过程中自然地生长起来的。中国把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点放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上,既是一种必然性和现实性,也有各种可能性的条件,它独特的发展路径决定了不能以西方已有的制度构架为标准来评判它。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为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民主,无疑是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孜孜追求的一个崇高目标,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扬着的一面荡涤封建专制主义的主要旗帜,但无论是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国还是狂飚突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均未能从政治制度形态到政治文化形态使民主在中国真正安家,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一、封建政治文化根深蒂固与民主截然对立的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在几千年中始终占据着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至尊地位,并通过漫长的政治社会化过程,无孔不久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特别是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各阶级人们的观念、心理、情感之中,积淀内化成深…  相似文献   

15.
民主政治是公正、稳妥地解决利益矛盾,维护社会秩序,防止和消减不和谐因素的最佳途径。完善的民主能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广泛的政治参与权利,保证各级决策者能够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保证政治决策具有科学性和民主性,制定的政策和法律能够得到贯彻执行,社会政治秩序能够和谐有效地运作。民主政治的现代化,使得政权更迭、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和调整,都能按民主程序和原则,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因此,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才能巩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保证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论从臣民意识向公民意识的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民意识、公民文化以及相应的政治制度和社会规范,是近代以来民主政治的基础。但是在中国传统(相对于近代而言)的法律规定和政治观念中,并无“公民”的踪迹,公民观念是舶来品,深植于人们政治意识之中的是臣民观念。臣民与公民无论实质、内容抑或表现形式都是大相径庭的。  相似文献   

17.
曾龙霞 《兰州学刊》2003,(6):166-168
伦理政治型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它以家族血缘关系为基础 ,通过社会伦理纲常的规范 ,将家族政治化、国家家族化。此种文化产生了重整体、轻个人 ,存天理、灭人欲 ,重道德、轻法律等与当代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建设相冲突的价值观念。我们应当正视古今冲突 ,超越古代 ,构建起整体与个人并重、权利与义务并举、道德与法律同倡的当代社会主义新型文化。  相似文献   

18.
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法律地位尚未得到普遍认同,重大事项界定缺乏统一标准,制约了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有效行使.提高对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法律地位的认识,妥善处理重大事项的权力关系,科学界定重大事项的范围,使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是落实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要以市场经济的相当发展为经济基础,以民主政治的相当完善为政治基础,以相当发达的科学文化、法律文化的精神文明为思想文化基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切实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党外知识分子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宝贵资源。党外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有制约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和民主观念的形成以及提高共产党执政能力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应通过有效的途径发挥党外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