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怀特海过程哲学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考察现代西方著名哲学家怀特海在其代表作《过程与实在》中所阐述的过程哲学或机体哲学的基本思想 ,以及这种思想所具有的深刻启示。过程哲学是超越传统西方哲学中的实体实在论和主客二元对立的思想方式的新尝试 ,从而是现代西方哲学的生长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列宁曾经说过:“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这个“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是否象长期以来流行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著作所认为的那样,仅仅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甚至仅仅是辩证唯物论呢?我们认为,这样来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是大不恰当的。按照我们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应该包括五个部分,这就是:(一)辩证唯物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以及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哲学派别的原理,为哲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列宁发展了恩格斯的思想,进一步指出:运用这一科学方法论要求坚持哲学的党性原则。列宁还严厉地斥责了愚蠢的无党性和虚伪的超党性。什么是哲学的党性?第一,任何哲学都归属于一定的派别,全部哲学区分为两个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两个斗争着的党派,这种斗争是不可掩盖、调和、取消的;第三,不同的哲学派别都是站在一定社会集团、一定阶级的立场上的。国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中出现一个标题:“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认为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都是“可知论”。这种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可知论”不能不是超党性的  相似文献   

4.
1.哲学作为人类自我意识水平的理论表达,其精神内涵不外两个方面:其一为思想成果,其二为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的变革往往是某一时代哲学革命的直接动因。 当我们纵观哲学发展的历史就会发现,每一种思维方式的实质是一种理解和说明世界的原则。不同哲学家哲学理解的系统表达,在其现实性上便构成哲学基本问题在该时代的合理逻辑展示. 通过理解,人类才能逐步洞悉自身及对象世界的价值与意义,哲学的进步才有可能。那么,哲学的这种理解功能是以何种方式实现的呢? 2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包容了哲学理解的全部出发点。 在哲学基本问…  相似文献   

5.
一九六五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哲学就是认识论”。这个命题反映了哲学科学发展的历史趋势,概括了哲学科学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同时又为我们完整地、准确地把握毛泽东哲学思想及其基本特征,为正确的认识毛泽东同志在哲学上做出的理论贡献,提供了一把钥匙。一“哲学就是认识论”,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贯思想做出的新的阐发。早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就提出,哲学要成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工人阶级的“伟大的认识工具”,并认为全部哲学史“就是整个认识的历史”。列宁还指出,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_,“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19-320页)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哲学上的一个伟大贡献。它作为哲学的最高钢领和尺度,一直成为我们哲学研究的指南。本文试从范畴分析出发,探讨恩格斯提出哲学基本问题的特点和意义。 一、存在、自然界不等于物质存在、自然界比物质概念更大,这应该是不言而喻的事。实际上,人们都已经习惯性地默认着这种“大于”的关系。比如,对于信息、引力这一类事物,人们就迟疑地讨…  相似文献   

7.
哲学家通常认为哲学是不受地理、文化或历史限制的科学,认为哲学的问题和理论是有普遍意义和放之四海皆准的。所以,“有一种美国哲学吗?”这个问题本身可能显得是矛盾的。但是鉴于各国不同的文化状况在形成各国哲学的思想风格、基本设想和认识兴趣方面起着极大作用,故仍可说确有一种美国哲学。美国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被称为美国哲学  相似文献   

8.
(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认识论的基本问题。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把它分成了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的问题是:“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哲学家们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从辩证唯物主义者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回答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下两点:(1)存在是不依赖于人的思维而客观地存在着的;(2)人的思维是存在的反映。承认这两点意味着什么呢?其一,这意味着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第二,这意味着承认思维和存在是有差别的和对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仅坚持认识论的唯物论,而且坚持认识论的辩证法;不仅承认思维和存  相似文献   

9.
确认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邓小平理论正式诞生,是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发展为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起点,这意味着这次全会之前邓小平理论处于酝酿准备过程中。那么,邓小平理论的酝酿准备过程又到底起于何时?与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丰富扩展过程是如何衔接的?本文对这两个互相联系的问题试作分析。一、酝酿准备过程的起点有些论著把邓小平理论酝酿准备过程的起点,界定为1956年9月邓小平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总书记,或1975年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中主持全面整顿。我认为这样界定不科学、不准确。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以为,对恩格斯的“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哲学基本问题的传统解说,即“一切哲学都必须首先回答的”“是划分哲学派别的标准”等等是最准确、最深入的把握和理解。并固守在围绕对这个问题的“物本”回答所构造起来的现有哲学体系上。笔者认为,这种理解和把握是不准确的。一 我们并不否认恩格斯这一思想极为准确地概括了古希腊以来不断涌现的寻求世界本源的各种哲学派别所争论的问题的核心和实质。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 第一,恩格斯在表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具体内容的同时,还…  相似文献   

11.
在“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海德格尔提出两个问题。第一,“现时代的哲学已经进入了自己的最后阶段,这意味着什么?”第二,“在哲学终结之际,存留给思想的任务是什么?”在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中,海德格尔指出,与单纯的衰落和终止相反,哲学的“终结”由形而上学的完成所构成。“我们在否定的意义上将某物的终结过分轻易地理解为一种单纯的终止,理解为连续性的缺乏,也许甚至理解为衰落和无能。与此不同,我们所说的哲学的终结意指形而上学的完成。”通过导致空间式隐喻的认识论注解,海德格尔力图以其独特的风格阐明自己的观点:“‘终结’(end)一词的古老含义与场所(place)一词的含义是相同  相似文献   

12.
关于拉丁美洲哲学,对那些不具体了解拉丁美洲人思想发展的人来说,首先提出的问题是它是否存在。他们会问:“拉丁美洲哲学存在吗?”或“哲学在拉丁美洲指的是什么意思呢?”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因为哲学一般是不与任何特定的民族与文化限定相联系的。在论及拉丁美洲哲学这一题目之前,首先需要弄清的问题是:目前盛行的哲学概念包括哪些东西。也就是说,必须首先分析我们对哲学本质的理解。否则,我们关于拉丁美洲哲学是存在或是不存在的主张就可能被混淆或引入歧途。  相似文献   

13.
释名。本文所说的总体概念,即传统逻辑里讲的集合概念。一般说来,名称未必涉及实质问题,是可以不必特别计较的。何况集合概念这个术语已为学术界所熟悉,为什么偏要把它改为总体概念呢?我有两点理由:首先,通常认为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属性的概念,然而什么是“集合体”?众说纷纭。有人说,集合体是若干个体的有机组合;有人说,集合体是若干部分组成的整体;也有人,说集合体是同类个体的总体、总汇。笔者赞成后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一般总是把贝克莱与王阳明作为剖析主观唯心主义的标本,并在他们之间简单地划上等号。其实,他们两人理论上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本文拟就王阳明、贝克莱在认识论上的差异与历史作用问题作一分析比较,以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一、“观念”与“良知”内涵上的差异观念与良知分别是贝克莱与王阳明认识论中的核心范畴。因此,要比较二者认识论之差异,可以首先通过比较二者认识论中的这对核心范畴的本质属性来了解它们的差异性。什么是观念?拿贝克莱的话来表述:“存在就是被感知”,“存在就是观念的集合体”。表面上看,似乎是一个极为荒谬的命题(事实上,这命题一直成为我们哲学的批判对  相似文献   

15.
关于认识的主体,历来是哲学研究的主题。尤其是到近代,从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到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形成了一条以主体研究为中心的基本线索,直至黑格尔把主体的理性、精神推向颠峰。黑格尔比他的前人更为关注和推崇人类理性的威力和把握世界的能力,主张活跃在哲学舞台上的主体就是人的理性思维,即他的绝对理念.绝对理念既是创造万物的实体,文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主体。这样,黑格尔就在客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上,阐发了他关于认识主体的理论。 黑格尔关于认识的主体思想直接渊源于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和费希特的自我意…  相似文献   

16.
中唐时期文学巨匠韩愈与刘禹锡私谊究竟如何?两人之间是否存在巨大的思想分歧?评法批儒运动后人们对此一直持有怀疑。本文从韩、刘“昔遇”及二、三两次相晤进行纵向考证,对所谓“哲学分歧”问题以及韩愈的“谀墓”之嫌做了辩驳。最后指出所谓“思想分歧”是人为的附会,韩、刘之间是一种互相信赖的挚友关系。  相似文献   

17.
哲学探究方式的转变——从“追根究底”到“把底问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海平 《求是学刊》2001,28(5):25-31
“爱智慧”是一种“追根究底”的哲学探究方式 ,它奠定了西方哲学形而上学的基本框架 ,在西方形而上学发展演进的历程中展开了一条“哲学之路”。这是一条伟大的哲学探索之路 ,却又是一条布满陷阱、充满迷途的运思之道。这种哲学爱智达到顶点 ,必然不满足于只是不停地更换“最终基础”或“最后根据”(“底”) ,一旦哲学的追问出现了把“底”问“破”的情况 ,这就意味着哲学爱智梦想的幻灭。哲学探究方式从“追根究底”到“把底问破”之转折 ,反映了西方思想以此种方式向人所生活的现实世界的转向。这种探究方式的转变标志着那种建造某种“通天塔”的哲学传统的幻灭。  相似文献   

18.
两位哲学博士、教授在本文中阐述了他们对于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的观点,并对“反哲学”以及尼基福罗夫的《哲学是科学吗?》一文发表了意见。哲学的社会意义及其真理性之谜,激起了公众的由衷兴趣.不管有哪些人,包括《哲学是科学吗?》一文的作者,如何反对、怀疑和嘲笑,哲学在当今世界上的社会作用只会提高,而不会降低。A.Л.尼基福罗夫对哲学的评价过于武断了,他说:“哲学从来不是,现在不是,相信将来也永远不是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如此)。”他坚定认为,哲学论断不受经验检验,也不会被经验驳倒。亚里士多德早就指出过,一些假想的哲学反对  相似文献   

19.
哲学与神学在基督教思想中历来关系密切.解决今日信仰危机的可能途径不是巴特对哲学的拒绝,也非回归传统哲学.而是诉诸怀特海的过程哲学.首先,信仰需要哲学,这是解决信仰危机的第一步.其次,现代哲学对宇宙作还原论的解释,这是造成信仰危机的主要原因.因此,过程哲学必须以某种形式恢复上帝在宇宙论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在哲学发展的历史上,康德率先赋予了本体与现象以认识论的意义,把主客体的关系问题提到了哲学的最高地位。自他开始,近代哲学开始提出了这样的反躬自问:“人与自然的关系究竟如何?”而不再囿于“世界是什么?”的单纯本体论追求,从而开创了哲学研究中的主体性倾向。然而,哲学并未因此放弃对世界本体的探索,对主客体关系的确认不仅构成了认识论研究的基本课题,而且也在更高的层次上展现着研究者的本体观。事实上,正是对主客体关系问题的正确回答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物质性的阐释。从这个意义上讲,主客体关系问题的解决是与对哲学基本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