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文英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中日甲午战争后,在政治上,日本实国主义的核心──军部,成为天皇制下最有组织、最有卖力的特殊的军人集团,并开始左右国政,同时,由于战后大搞军国主义的扩军备战,使正在形成中的日本帝国主义具有更加浓厚的军事色彩;在思想意识上,军国主义思想开始主宰日本国民意识,日本社会盛行蔑视中国的风气。这些都说明,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得势的一个契机。 相似文献
2.
张淑香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3(4):88-91
日俄战争后,以"教育立国"自夸于世的日本,便在金州建立了南金书院民立小学堂,开启了其在大连地区进行"皇国民"教育的历史.本文拟从管理机构、设施、培养目标和手段等方面进行剖析,以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所谓对大连近代化做出的"伟大贡献"的侵略本质. 相似文献
3.
郭超靖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5-7
在戏剧等传统文化衰落的背景下,<梨园春>节目将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传媒相结合,成为一个成功的案例.通过效用理论等分析工具,对其火爆现象进行了经济学解释. 相似文献
4.
杜晓波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4):105-107
以日语中"我なし"(わなし)-词概括日本民族"无我"的心理意识,并例举了它在语言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方面的反映,继而从历史、政治等角度阐述了这种"无我"心理形成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陈秀武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66-72
近代日本国家意识是国内外环境造就的产物."黑船事件"催促近代日本国家意识萌生.欧洲文化的冲击,加快了幕末传统国家意识的崩溃.从国粹主义的泛滥到<大日本帝国宪法>的颁布,日本近代天皇制国家意识最终形成.近代日本国家意识的形成是属于政府主导型的,具有应急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日本作家斋藤孝曾写有一本名为《读书力》的书,他表示,读书不仅仅是一种兴趣、一种爱好、一种方法,更应该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形成改变思维的能力、提升交际的能力、构成个人"进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张寒梅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5,5(4):17-20
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警惕"拉美现象",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实现人民收入分配的合理增长;正确处理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不均衡问题,促进国民教育的健康发展;正确处理工业化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共同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自我保护的关系,在全球化进程中不断提高经济竞争能力;正确处理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关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8.
孙立祥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5):66-68
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台湾情结"主要表现在对"台独"运动的支持上。日本对台湾50年殖民统治久远而深刻的影响,是导致日本右翼势力的内心深处滋生浓重的"台湾情结"的历史原因;日本右翼势力仍然视台湾为日本自身生存与扩张的战略要地,并把支持"台独"运动作为遏制中国崛起的主要手段,这是造成日本右翼势力"台湾情结"产生并如此根深蒂固的现实原因,也是主要原因。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潘延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3):62-65
1930年,丁玲与胡也频的小说创作出现一个"互文"现象,在创作素材、关注焦点和小说表现形态等方面显示出一致性.由"互文"现象反映出他们创作上的伙伴关系和尝试长篇写作的努力;这一现象与早期普罗小说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田雪梅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57
森有礼是近代日本最早提出以国家介入方式来创造国民的体制内官僚。他认为创造国民的途径是教育,重点在培养好臣民;要以天皇为神圣的道具来创造新传统;通过师范教育和兵式体操来培养有敢为之勇气和善忍耐之国民。对国家责任的自觉担当是其创造国民的思想来源;其国民教育思想存在着培养臣民和创造国民的矛盾,消极自由观与积极自由观也并存于其中;其思想变成政策,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性和影响。其消极影响在于:对他者(非国民)的排斥逐渐演变成对他国的肆意侵略;客观上散布了国民为国杀人成仁和为国而死的思想;为天皇制国家主义的推行奠定了民众基础。 相似文献
11.
忧患意识即主体对对象客体的关注态度,就中华民族而言,忧患意识即其民族精神的内在核心;忧患意识由于中华民族成长过程的特殊性质而获得其特殊内涵;"儒道互补"的中华主流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邓红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6):51-52,86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增强忧患意识是当今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发展的需要,是我们党所肩负的伟大任务的客观要求。要正确认识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忧患意识,树立使命感和责任感,立足本职,真抓实干。 相似文献
13.
鲁畅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6(2):45-47
中日文中存在着许多字序逆转的现象。要准确的理解和翻译 ,就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掌握其内在规律。中日文中存在的字序逆转现象不是随意产生的 ,经历了历史的变迁。中日文中字序的逆转现象是两国文化长期交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高立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5):62-65
柏克以英国为例,认为自由乃是我们得自祖辈的一项遗产,是在尊重过去的传统基础上通过渐进争取和改进得来的,它并不能割断我们的亲情和信仰纽带。凡是从不向前回顾自己祖先的人,也不会向后瞻望子孙后代,而只有懂得尊重传统的人,才明白保守主义所保守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杨亮才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3):23-27
发展意识是人们在发展实践基础上对社会发展系统化、理论化的认识,它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在人的意识中的反映.在当代,发展意识包括全球意识、极限意识、代价意识、时空意识和人本意识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对本民族的政治、文化、外交、军事、民族关系和社会心理等诸多方面的认识开始进入到现代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华民族以自信自立自强为核心的、和世界其他民族平等交往的现代民族意识全面形成,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基本完成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琦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8(1):30-34
日本在20世纪末期对国立大学实施了法人化改革,其一是为了实现日本行政改革的总体目标,其二是由于国立大学日益僵化的官僚型管理体制造成国立大学缺乏应有的活力。国立大学实施法人化改革之后,在组织体制、人事制度、财务会计制度、目标管理和评价制度四个方面发生诸多变化,包括废除教师的公务员身份、设立第三方评估机构、将事业费拨付与评估结果挂钩等。日本推进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的整个历程,给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大学应有的教学和研究职能不能因改革而削弱;改革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大学的自主性;改革前应有明确的目标和系统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理论指引。基于对现有文献的对比分析,从历史和现实视角出发,结合各民族成员的文化心理与传播互动,对文化认同的深层影响展开分析; 从理论探源和现实语境的双重维度,厘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和价值指向,继而探讨文化认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内生逻辑与互动关系; 同时深度剖析各成员的价值观念和传播心理,从而找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阻力,探析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传播路径。研究认为,文化认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共生共契、辩证互动关系,基于“整合、共情、重塑”的发展思维,从知识再造、情感融合和行为自觉3个方面发挥民族成员文化表达的主体性,激发多民族之间的文化互动交流与创新性发展,发挥媒介与技术在民族文化传播的中介性,同时能包容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与独特性,实现文化传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通过注重顶层设计、协调中间力量、激发各成员的人际互动与民族文化传播的原生创造力,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各民族进一步将中华民族文化的认知和情感融入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日本民族文化在其语言中表现的较为充分,而词汇与语言的关系最为根本、最为密切。探索日语丰富细腻的词汇中所隐藏的日本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民族心理性格特征,对于学习日语,了解日本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加藤阿幸日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6,(4):25-29
日语的发音有“音读”及“训读”两种。本文浅谈汉语音韵对日语音读及训读形成的影响,兼论及汉语对日语语汇变迁所发生的作用,并进行中日词语同字异义略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