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热点,始于20世纪90年代,大致就近代中国社会变迁、近代中国文化转型和它们之间关系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由于概念和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认识分歧,很难形成共识。我认为,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是在鸦片战争后内外交困情况下,体现近代化内容、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方向,是一场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历经中体西用、全盘西化和综合创新三个阶段,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文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相互作用,前者决定后者。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中的刑法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变迁关键时期,应正确理解此一时期刑法发展的特点与走向。整体而言,刑法发展呈现出保障功能强化、罪刑规范更趋完备、刑罚适用趋向轻缓以及刑法国际化有所增强的特点;在发展走向上,主要表现为和谐社会下的刑事政策调整、法治社会下的刑法立场调整以及风险社会下的犯罪形态调整三个方面。基于上述因素,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均发生了重要转变,能够更好地发挥刑法的基本机能。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工业化中期后所提出的新课题,它既是国家宏观发展战略转型和制度创新的体现,也是对当前日益凸显的农村发展困境的一个积极回应,其力图通过国家整合,从根本上打破国家通过行政强制而形成的城乡分离以及支撑这一分离的制度体系,从而彻底破解我国当前的"三农"的困局。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目标在于构建起一套与新的发展情境相适应的农村治理体系,以推动农村社会转型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实现。但作为一个涵盖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双重层面的治理范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不是一个一躇而就的过程,它既需要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思路和方向的根本性转换,同时也需要建构起支撑这种转换的政策体系和治理结构。所以,改革制约、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的制度性、组织性因素对于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则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4.
正确处理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在当代中国政治与社会发展任务中具有重大现实价值。近十年来,党和国家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内外环境,将改善民生、发展民主与社会建设等政治发展的具体目标高度统一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过程中,发展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处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同时,中国在开创国家与社会关系新格局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实现理念转变、进一步改善民生、发展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等艰巨任务。通过总结经验、正视问题,我们应当在转变理念、培育社会成长、持续改善民生、改善相关政治关系和寻求社会共识等领域持续推动改革,从而开创出中国特色的国家与社会互强共赢的崭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政党在美国立法中的利益博弈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权分立"是美国宪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相互分权立与制衡。但是三权之间并无明确的界限,总统和联邦最高法院也享有一定程度的立法权。这种立法权的分配模式为政党之间进行利益博弈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研究了政党在美国宪政模式下的立法博弈途径及其对美国立法的影响。希望能够对我国立法民主化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立法法》的修改,一方面赋予了设区的城市更多的立法权限,另一方面也对地方立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结合目前立法转型发展的新形势,必然会给今后的立法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立法转型发展中人才队伍建设中出现的人才培养、人才结构、人才专业化等进行问题探讨,寻找符合当前立法形势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期能为今后的地方立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与女性犯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处于急剧的社会变迁时期,社会变迁带来的社会角色的变迁、社会地位的分化、社会整合力的减弱以及社会流动的加速,是当代女性犯罪不断上升和蔓延的重要原因.本文从社会变迁角度探讨当代女性犯罪的复杂成因.  相似文献   

8.
目前学界对农民抗争的解读,观点林立、侧重不一,虽相互补充但又不尽全面,并带有陷入细节化争论的倾向,这就需要从更为宏观的视角梳理已有的研究.文章结合转型时期既有传统存续又有现代变迁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特征,强调是国家的转型和行为变迁、基层权力变化/村庄权威与秩序转变,以及农民逻辑和行为的演变,共同塑造了所谓的转型时期农民抗争的特点,以此构造了“转型抗争”的概念,从宏观的视角探讨动态性和多元化的抗争的缘起、内容、目的和手段,以便统揽已有的经验研究,更好地理解近阶段的农民抗争.这一概念有助于在结合中国本土的文化传统、政治传统与经验事实的过程中,更加清晰地把握和理解农民抗争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9.
乌克兰的空间立法包括《空间活动法》、《乌克兰国家空间局章程》、《运载火箭、航天器及其组成部分,地面的空间基础设施及其组成部分,和作为卫星系统空间段组成部分的装备的研制、试验、生产、运行的许可证发放条件》等;西班牙的空间立法则只有《关于外层 空间研究的第278、1995号皇家法令》和《根据联合国1974年公约在西班牙建立射入外层空 间物体登记簿的法律》(1995年),但欧洲联盟和欧洲空间局的相关文件也可在西班牙适用。两国的空间立法具有许多相同、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分别代表了转型国家和发达国家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乡村型"大国,传统文化大多产生于乡村社会。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与变迁直接影响着乡村教育的发展与变化。古代时期,"生存型"社会决定了生活化的乡村教育、官学无力导致私学的兴起、乡里的士绅对乡村教育做出积极贡献,追求功名激起了乡村社会的自学浪潮;近代时期,城市化发展决定了城乡学堂不均衡布局、新式教育的实施造就了一大批乡村教育家;现代时期,人民公社制推动了生产劳动式的乡村教育、文化大革命导致乡村教育的断层、乡村文化的滞后要求全面实施乡村素质教育、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多样化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有的社会管理方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内在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社会管理主要应从重政府管理、轻公众参与向政府负责和社会参与转变;从重管制、轻协商向更加重视协商和共同治理协调转变;从重行政手段、轻法律道德等手段向依法管理和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转变。转变社会管理方式包括转变思想观念、改革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模式、转换方式方法等多方面内容。同时作者提出了加快社会管理方式转变的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地上兴起了蔚为壮观的民工潮。农民工问题成了社会各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之一。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立法体系已迫在眉睫,但目前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立法模式的选择存在分歧。对此问题,主张应以“以人为本”和社会本位理念为指导,考虑农民工的现实情况,进行分类分层的立法模式设计。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以历史浓缩的形式把各种社会冲突凸现出来,社会冲突对中国当代社会转型具有双重作用。从长远看,社会转型必然促进社会和谐,减少社会冲突;从目前看,社会转型不可避免地会加剧过渡性的社会冲突。社会冲突为社会转型奠定基础、积蓄力量,中国当代社会转型就是要通过社会冲突实现社会和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社会科学普及是将人类社会智识活动中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进行普遍推广、传播和宣传,使广大社会民众以最便捷方式、最广泛程度、最小成本地予以认知、接受、认可和促进的系列行为。社会科学普及立法意义重大,尤其是安徽省社会科学普及立法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然而,安徽省社会科学普及立法工作面临着缺乏政府主导、资金投入不足、社会科学普及力量薄弱且组织协调不充分、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备等诸多难题。应充分阐明安徽省社会科学普及立法困境的成因,并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确保社会科学普及的资金及经费投入、加强组织间的协调机制、完善社会科学普及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社会科学普及的宣传形式并与新媒体紧密结合等方面,提出解决安徽省社会科学普及立法的有效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性经历了漫长的社会文明,逐步和人体其他生理结构分离,并成为超越身体而存在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现象。当下的性特别是女性的性出现了去生殖性、资源化、文化化而成为一种资本存在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性与权力、经济、社会、文化等资源的交换,且性本身也成为一种产业和经济存在。女性性资本化何以可能?研究认为社会转型是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引擎和隐性推手,社会转型导致的信仰缺失、社会流动加剧、性文化衍变是女性性资本化的催生逻辑。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转型时期, 旧的生产关系除了有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弊端外, 同时或多或少包含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有效因素。新兴阶级完全可以考虑在吸收旧生产关系中的有效因素及克服其弊端的基础上建立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7.
“促进社会和谐”是十七大的主题之一,而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也是社会冲突的高发期,所以要促进社会和谐,就必须有效化解社会冲突。而人的非理性是社会冲突的参数,它既能加速社会转型进程,也会加剧转型期社会的混乱。因此,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冲突中,必须积极强化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弱化其消极作用,实现非理性与理性的协调统一,使非理性的作用与社会规律相一致,从而全面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中国社会纵向穿越全球化横向空间时,两者的关联度迅速提高,并引起中国社会关系及结构发生深刻变化。那就是:一种非国家层面的(国体与政体关系除外)、对中国社会所有累积性关系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型"社会契约关系"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政治转型、经济转型、社会结构转型与文化转型的角度切入,理论联系实际,论证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在我国正处于大规模的社会转型时,由于社会转型剧烈以及经济转型相对发展较快,导致政治转型相对滞后,社会事业发展相对缓慢,社会结构不尽合理,核心价值观缺失以及主体文化未能确立.这些问题使我国的社会生活出现许多不和谐因素,要求必须通过构建和谐社会,才能消除这些不和谐因素,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袁冬冬 《南都学坛》2012,32(6):82-8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立法博弈时代已经到来。立法过程涉及不同的利益主体,他们之间进行着激烈的利益竞争,最终作用于立法的结果。但是深入这些现象的背后,我们不难发现立法博弈形成的根本原因与重要条件。资源的稀缺性与利益主体的"经济人"属性是立法博弈形成的根本原因,而我国当前正在经历的社会转型又是立法博弈形成的"导火索"。正是这"两种根本原因"与"一个现实条件"的结合才形成了我国当前立法博弈的局面。对以上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立法博弈的成因,进而为解决我国当前立法博弈过程中所面临问题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