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孙奇逢知行统一的主张贯穿其治学经世的整个过程,并逐渐形成了知行统一的处世风格,其核心是知行统一观。这一价值取向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在立身方面,尊儒崇礼,内孝外忠,不但对儒学有着精到的研究,而且切身践行儒家道德规范,在行孝义方面树立了规范;在性格气质方面,正直坦荡,不慕权责,既敢同阉党的邪恶势力抗争,又淡薄名利,行事端正,不依附权贵;在学术追求上调和朱陆,兼采理学和心学精华,并将学问和经世恰当地结合起来。孙奇逢治学和经世的态度是统一的,这种黜虚崇实的作风对后世影响深远,深受后世赞誉。  相似文献   

2.
教师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使命和职责。高校的哲学社 会科学教师,要充分领会和落实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 服务社会的功能和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握好教书育人的根本之点,坚持知行统一、教 书育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  相似文献   

3.
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追求和行为准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方针。笔者认为知行统一是实现“八荣八耻”的哲学依据,面对着校园里的个别混淆的荣辱观,要重视理论学习、重视道德实践、重视修身养性、重视知行统一,方能帮助和教育大学生实现“八荣八耻”。  相似文献   

4.
论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知行统一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大学生德育中的知行错位表现为理想崇高与现实追求、高雅文化与庸俗文化、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理性认识水平与个人本位行为等4种相悖性。改革教学模式、考试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是思想道德教育中弥合学生知行悖离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的同时,大学生在公众中的形象却跌到20年的最低点,其主要原因是目前大学生知行相脱节,即大学生的行为与他们所认同的美德相背离。我们的德育教育应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遵守道德认知规律,坚持"知、情、意、行",使大学生能"知德行善",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知行统一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行统一是德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是个体思想品德形成的内在机制。只有充分重视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 ,道德实践的锻炼和道德情感、意志的培养以及教育者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才能实现知与行的真正统一 ,提高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研究者往往也是教育教学或管理领域的实践者,他们负有将自身的研究成果(知)转化为相应的教育教学或管理实践(行)从而使知行统一起来的责任。知行统一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就高等教育研究队伍中的大学教师而言,其必要性在于教师的角色要求、根除教育研究成果与实践不一致的弊病、推动教育实践发展以及研究成果发挥作用、检验、完善、丰富与发展之需要;而研究成果的可转化性、高等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双重角色则为知行统一提供了可能。但实践转化的意识缺失、教育责任感不足、研究质量的制约、自主权缺乏以及评价制度的消极导向等原因制约了高等教育研究者的知行统一。为此,大学教师应树立既要求"知"也要求"行"的观念、强化教育责任感、提升研究质量;同时,大学应保障教师的教学自主权、改革重科研而轻教学的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8.
知行统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内涵,面对社会生活中的知行分离现象,不仅要深入把握知行转化的内在机制,从小事做起,提升人们的自我效能感,而且要完善道德行为的激励机制,为人们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必要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9.
当前 ,大学生道德建设中存在着知行不一的矛盾。这主要是在道德建设中没有重视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所导致的结果。道德建设的成效不仅仅取决于道德知识、道德规范的传授或掌握程度 ,而是更多地取决于受教育者将道德知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需要和自觉的行动的程度。美育以其特有的作用 ,加速了道德知识、道德规范向道德行为的内化 ,因而对道德建设的知行统一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类道德是知与行的统一,道德这一概念本身就包含着“知”与“行”两个方面.重视道德修养中知行的统一,强调身体力行的重要性,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因此,在道德教育中,应当倡导知行统一,鼓励力行践履.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时代的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列强的控制和支配之下,孙中山要完成民主革命的历史重任,就必须同列强打交道。在此过程中,孙中山的外交思想经历了一个由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转变,从寄希望于列强的同情和支持到明确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其现实主义外交思想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12.
理性主义从强调科学知识的客观性,或追求对科学知识的“应然”理解走向绝对主义,认为科学知识是完全客观的;社会建构论从表达科学知识的主观性,或追求对科学知识的“实然”理解走向相对主义,认为科学知识是完全主观的。事实上,科学知识既非完全客观的,也非完全主观的,而是实践基础上的主客观性统一。  相似文献   

13.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一生学问的立言宗旨.知行合一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从知上说,良知之心无善无恶却知善知恶;从行上说,良知之心无动无静却能动能静.良知之心知善知恶,但为什么会有恶而不知、"好心办坏事"的现象?良知之心能动能静,但为什么会出现知而不动、"好心不办事"的现象?其原因在于知行合一的两个理论缺陷,一是以良知覆盖认知,轻忽认知之心的逻辑分析功能;二是道德情感交待不明,对道德的内在动力认识不清.  相似文献   

14.
生活德育与知识德育在理论上并不构成一对矛盾.生活德育离不开知识,因为在生活中建构 道德、在道德引导下建构生活,都需要知识来加以引导.没有知识的生活是蒙昧、黑暗、封闭的生活.知识德 育有两种:实然的知识德育与本然的知识德育,生活德育论所批判的只是当今中国实然的知识德育.本然的 知识德育是从生活经验开始,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使学生掌握道德真理、实现道德自觉,并引导学生建构“可 能生活”.知识德育是科学、民主、人道、专业化的德育.道德知识是价值与事实的统一.生活德育与知识德 育的统一性体现在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5.
学院教学管理是综合性大学教学管理的核心,学院教学管理应向知识型教学管理转变.按照教学运行管理层次的不同,知识型教学管理可分成过程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三个由低到高的层次;从知识管理的角度讲,它又是一个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知识系统.实施知识型教学管理要求对教学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和重组,提高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加强教学管理的自学习、自适应机制建设,这是学院教学实现知识化管理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社会,企业管理模式逐步发展到了文化管理阶段,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中最核心的企业理念和企业实践,二者构成了企业文化的“知”与“行”两个层面。文章主要分析企业理念和企业实践的辩证关系,即企业文化的知行统一问题。这既可以加强对企业理念内涵的理解,又可以很好地规范企业实践,对新时期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马克思主义学说为指导,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  相似文献   

17.
论平行统一辩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证法也要受到实践的检验,也要跟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黑格尔对立统一辩证法无法解释多元互动统一与和谐统一,这促使我们在黑格尔对立统一辩证法之外,寻找到辩证法新概念亦即平行统一辩证法。平行统一辩证法的基础,是成为几何学空间辩证统一的平行概念。平行统一辩证法在西方哲学史中和中国哲学史中,同样具有悠久的运用历史。恩格斯也曾经提到平行的统一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归化与异化之争由来已久,很多人不是支持异化反对归化,就是支持归化反对异化.归化与异化都只是一种翻译的策略,并没有好坏与优劣之分,归化与异化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概念,应该消除它们之间对立的观念,因为归化与异化永远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19.
历史现实主义是作家孙皓晖结合中国文学实践提出的一种不同于西方新历史主义的创作理论。它以世界文明史的视角,将历史主义与现实主义有机结合起来。长篇历史小说巨著《大秦帝国》正是作者遵循历史现实主义理论进行创作实践的成功之作,其主要艺术特征表现在:对中国"史传""诗骚"传统的继承与超越;细节的真实与可读性;夸张、怪诞与狂欢化诗学原则的借鉴;反讽的运用与历史现实主义的开放性和未完成性。  相似文献   

20.
红岩精神是历史留给重庆人民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虽植根于中华传统的和合文化 ,但它却能融于并丰富红岩精神的内容 ,因此 ,在当今我们大力提倡弘扬红岩精神 ,全面振兴重庆之际 ,不能不十分注重发扬“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 ,充分发挥重庆在进一步促统战、促团结、促发展方面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