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英语和汉语中存在许多我们熟知的同源典故性词语,虽然它们的来源不尽相同,但它们所隐含的意思完全或基本相同,从而使两种语言中的典故性词语形成相互对应的关系。从它们的对应关系中,可以看出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英语典故丰富多彩、形象生动、意义深远,其来源丰富。神话是英语典故的主要来源之一,特别是希腊神话。本文着重探讨希腊神话对英语语言文化特别是英语典故的深远影响。这无疑对深入了解西方文化的底蕴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英语典故来源丰富,结构灵活,设喻形象具体,能充分体现英语民族的民族色彩。由于典故具有的特殊性,翻译典故时多采用以下方法:套译、直译、直译加注、直译与意译结合、意译。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英语谚语的历史起源。指出英语谚语按来源可以分为六类:即长期的社会实践;长期的生产实践;长期的生活实践及经历;源于名著、寓言及格言;译借外国谚语;源于《圣经》。从语法、修辞、文体三方面论述了英语谚语的特点。并阐述英语翻译时应注意其民族性和口语性。  相似文献   

5.
汉语和英语都有着大量的动物词汇和习语,但汉语民族和英语民族对同一动物词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词义联想.这种现象可以从"文化继承型"词语形象感、词语产生的典故、生产方式与生活习惯及体育娱乐活动四方面探寻成因.  相似文献   

6.
论典故词语及其使用特点和释义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汉语词汇中的典故词语.作者认为,典故是被后世使用的故事和诗文,用典是由前代故事和诗文形成典故词语的过程。典故词语是由用典浓炼而成的词和短语的语言形式;典故词语的使用特点主要表现在关联、形式和意义三个方面;典故词语的释义方法有两种,即寻查典源和分析典源因素义。  相似文献   

7.
由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所凝练的成语"邻女窥墙",在历代流传中派生出以"东墙"为核心的换喻式典故词语和以"邻女"为核心的隐喻式典故词语。两类典故词语在唐宋时期开始分流,"东墙"系列的典故词语在文人中流传,是艳情符号,在现代汉语产生后几乎成为死典。"邻女"系列的典故词语在现代汉语中转换生成"邻家女孩",得到公众普遍认可,成为约定俗成的公共俗语。  相似文献   

8.
汉语典故词语的理据比一般词语复杂,在表义特征及人们对它们的理解机制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近代以来,随着对传统文献熟悉程度的降低,人们对典故词语的理解机制发生了变化,典故词语的词义也越来越明显地走向字面化。  相似文献   

9.
英语新闻语篇的语篇功能在于利用文字传达新的信息,因此新闻英语如何用词就成为实现语篇功能的重要因素。本文拟从动词的选择、词性的转化、习语和典故的活用、比喻及外来词语几个方面来讨论新闻英语的形象用词,有助于提高读者对英语报刊的鉴赏能力和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10.
典故词语的生成有一定的随意性。它往往根据表达的需要,随意择取典源的重要语素合成而得。典故词语在流传过程中,需要适应语言的经济原则,不断地进行结构调整来找到一个符合汉语规范的典型词语保存下来。典故词语规范化是其语音、语法形式和语义内容都逐渐成熟、臻于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介绍希腊、罗马神话的起源、发展及其相互关系,采用典型范畴理论,划分出源于希腊罗马神话的习语及由专有名词转化而来的普通名词,揭示其中一些较为典型词语的来源及其文化内涵,并阐述其对英语语言产生的影响,最后指出语言学习者应探索文化背景知识,尤其应探索和积累古希腊、罗马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2.
典故是英语和汉语中一种共同而重要的语言现象,两者既具有一些共性,同时,由于中西方在文化渊源、历史传统、宗教信仰乃至地理环境等方面不同,英汉典故又在来源、文化内涵、结构形式等方面表现出更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写作者或说话人直接或间接地把前代故事或诗文语句用于书面或口头作品以服务于传情达意的过程是用典,用典者所依据的前代故事和诗文语句是典故.对典故信息进行概括、提炼、选取而成的典故的代码亦即语言形式是典面或称典故词语.典面所表示的与出典语境密切相关而又与用典现实语境相合的语位义是典义.典故是形成典面、体现典义的基本出发点,因而相对于典面和典义来说,典故同时又是典源.基于同一典源.可能形成不同的典面和典义.讲究典故词语的偶对是用典的规律之一,借助这个规律,有助于我们识别理解典故词语.  相似文献   

14.
典故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事过典故”即超越了过去利制所规定的旧例、常规.后人对“典故”一词的理解大致有两种观点:一是指典章、制度.如南来郑樵《通志·总序》云:“江淹有言:’修史之难,无出于志’.诚认志者,宪章之所系,非老于典故者不能为也.”二是指诗文中引用的有来历出处的故事、传闻、词语.我们所说的典故,一般是指后者.典故,就其来源可分为事典和语典两种.事典,主要是指来源于古代传说或历史故事.如唐李白《赠崔待卿…  相似文献   

15.
刍议《高级英语》中的典故及翻译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级英语》教材涉及到大量的英语典故,不了解这些典故的来龙去脉就会曲解课文的意思。本文剖析了教材当中的文学典故、历史典故和体育典故,并探讨典故的翻译方法:直译法和意译法,旨在了解典故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与作文》2007,(5):36-37
典故是人类化历史的智慧结晶,是对人类化生活有着重大影响、被历史传诵使用、有着强大生命力的词语精品。继承和吸收这一化遗产,对于弘扬优秀化,促进学艺术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撷取了一些典型性强、使用价值高的三字外国典故,带你徜徉于典故的殿堂。[编按]  相似文献   

17.
采用词源学的方法,对英语人名(即姓名中的"名")的词语来源和演变原因进行分类和分析。研究发现,按与英语的亲疏度,英语人名来源可以分为古英语、日耳曼同族语以及印欧同谱语三大类别。分析认为,英语人名主要受到交往密切、信仰变化和认知转变三个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典故研究是一个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重视的学术问题。理清典故研究的历史现状 ,弄清典故的由来 ,典故概念的界定 ,典故与成语、掌故间的异同 ,典故词语的构成形式以及典源等诸方面的问题 ,对于将来典故学科的形成建立 ,也许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源于自然客体;源于历史事件、寓言典故;源于社会习俗、生活现象引发的思想内容等方面,全面分析谚语中深厚的文化沉淀,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行之有效的一些微观谚语翻译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汉语典故英译的词典译法和行文译法;英语典故汉译的直译、意译和变通翻译法。通过对英汉典故翻译问题的具体探讨和研究,指出翻译典故时,一要正确理解典故的出处、结构和民族色彩;二要准确把握典故的本义、寓义和具体语言环境。再根据具体情况通过或直译或意译或变通的手法,将典故准确、传神地再现在目的语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