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4 毫秒
1.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世界园林中树立着独特的风格。假山在古典园林中是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无论是皇家宫苑还是私家庭园,无论是北国园林还是江南园林,岭南园林还是蜀中园林,都可以说无园不石,无园不山。中国园林假山经过几千年酌发展演变,已达极高的艺术造诣,成为我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特征。假山佳构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很值得欣赏和探究。其一,它是一件艺术品,被西方艺术家誉为“抽象雕塑”。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与日本私小说王一丽,王志刚郁达夫是我国现代文学天宇璀璨夺目的星辰中的一颗,他卓越的文学才能与独特的诗人气质在众多的作家中闪耀着迷人的光彩。在他50余年的生命历程中,无论是在寂寞早慧的少年时代还是在日本岛国时期,无论是在国内的苦闷与求索,还是在异...  相似文献   

3.
主体的残缺——浅析西方传统文论中的主体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是人学,对文学中的主体性问题的探讨由来已久。但无论是从内容,即文学的真实性问题,还是从形式,即传统的文学语言观的角度来探析这一问题,我们将发现,在西方传统文学理论中,主体的存在是残缺的、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4.
亚洲文学与世界文学——与大江健三郎谈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新:您主张无论是日本文学还是中国文学,都应加入作为世界文学一环的亚洲文学当中.您所说的亚洲文学具体来讲包括哪些内容?亚洲文学应该怎样实现与世界文学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艺术中的再现与表现,是一个内涵丰富的问题,在文艺理论体系中,无论是文学的社会意识形态性质、审美特征,还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以及作品的构成和文学鉴赏等都和再现与表现有着深层的内在联系。艺术形象是文艺理论的核心问题,它既体现了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属性,又是文学创作的直接目的和成果,也是文学鉴赏的对象和起点。把握艺术中再现与表现同形象生成的内在联系,可以作为进一步认识和确立再现与表现在艺术中的客观地位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6.
中国玉兰花文化及其园林应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兰历来为我国人民所喜爱,无论是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都广泛运用玉兰进行植物造景。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查阅和总结工作,重点从花文化的渊源与表现形式、美学价值及园林应用3个方面对我国传统名花——玉兰的文化传统进行了初步分析,为我们加深了解这一重要园林花木所包蕴的精神内涵,及推动其花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世界华文文学以其民族性、地域性和融合性特征,从而具有重大的审美价值。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华文文学课文,不仅数量少,而且存在主题较单调、缺乏兼容性和开放性不够等缺陷。中学华文文学课文资源亟待开发,无论是作品的题材,还是作品的体裁、风格,都有待开拓新的审美领域。  相似文献   

8.
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是西方作家对中国历史和现实主观意义上的自我解读,兼具自我性和真实性。美国主流文学中的中国形象,无论是天堂还是地狱,无非是借此传达对本国或赞美或不满的声音,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读成分。美国华裔文学要发挥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功能,既有效消弭西方主流文学对于中国形象的误读,又能从数代海外华人奋斗史中汲取有益的教训,不断锻造出一个崭新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9.
“人的文学”与“生活的心”是相隔近百年的两种文学观,然而这两种观念却存在诸多联系,无论是在观念发生的背景、文学观念的内涵意义,还是语义生成的哲学基础上都有惊人的相似处.从发生背景而言,这两种文学观念都遵循一种“走出……”模式,其对生活和文学主体的阐释也高度一致;无论是“人的文学”还是“生活的心”,都强调用“心”去观照生活,旨在“为生活立心”而又在生活中“立美”.通过这两种文学观念的比较可以看到中国文学文脉的延续.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有着极为深刻的文学欣赏传统,它在中国的文论、画论、经典性阐释以及思维方式和审美活动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中国传统文学欣赏的精神实质、思想方法对古典艺术审美思维有相通之处。古典园林中的诗、画意向是处于理论思维的高度自觉之中,古典园林的审美与中国古代文学欣赏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人对园林意境设计的影响分析——以苏州园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园林有皇家园林和文人园林两条发展脉络,苏州园林集中体现了文人园林中文人的文学修养、生活方式以及态度、思想对园林意境设计的影响。其命名受文人对自然与美学意境的追求的影响而极具文学、绘画的美学意境;其整体设计受到文人的生活方式与态度影响,用"以人为本"作为为园林的意境设计指导思想;园林的整体意境受文人思想影响着重于显而不露、意境无穷;园林植物的种植亦强调其所表达的意境。  相似文献   

12.
园林与文学同属艺术范畴 ,二者相互交融 ,相辅相存。本文从美的一般定义与基本特征出发 ,在分析文学与园林艺术美的表现及其审美过程的基础上 ,重点探讨了文学与园林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3.
原先,我认为哲学与文学无论是内容和形式,还是性质和功能,都大相径庭,泾渭分明。近来,我却发现它们之间还是有许多共同之处的。  相似文献   

14.
楹联是在汉语对仗修辞尤其是在骈赋和律诗的对偶联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楹联,又称对联或对子,已不限于粘贴或悬挂于门庭,还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还是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在我国的文学样式中,高雅莫过于诗。...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海棠花文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海棠历来为我国人民所喜爱,无论是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公共绿地都广泛运用海棠进行植物造景。本文研究了我国海棠与名人的故事、与海棠有关的文化艺术活动及海棠的广泛用途,初步探讨了海棠的花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诗,通常被形容为文学的皇冠。潇月(朱广英)在《心灵独自》(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里,借助于诗的形式,敞开了自己的心灵,独个儿地诉说着她痴情于文学的执著。在她的人生体验中,无论是悲喜沉浮,还是看淡沧桑,也无论是爱情婚姻,还是家庭人伦,等等,都感到有一种生命的沉重,而她认为文学能够缓解她生命过程中所带来的困惑与忧虑,  相似文献   

17.
园林与文学同属艺术范畴,二者相互交融,相辅相存.本文从美的一般定义与基本特征出发,在分析文学与园林艺术美的表现及其审美过程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文学与园林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统照并非乡土作家 ,但其小说创作所散溢的北方乡土气息 ,即文学史谓之的鲜明的地方色彩 ,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形态渗透在作品中。民俗可以从生活中分离出来 ,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文艺作品反映的生活。因而它在文学作品中又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内容 ,担当起灵活多变的文学功能、审美功能。笔者即从民俗文化学视角 ,通过抽量分析王统照小说《山雨》中的民俗事象 ,以探求民俗与文学之间的表达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死亡意向及其心理构成了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社会现实还是文学作品,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一点.日本民族对死亡有着毫无恐惧甚至追求和向往的态度,可以说,死亡精神是他们个人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日本文学所体现的重要内容.日本人的这种死亡尤其是自杀精神和心理,可以通过日本文学中的作家、作品来透析.本文以日本著名文学家三岛由纪夫及其作品为例,探析日本文学中死亡意象的心理.  相似文献   

20.
十七年文学研究“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年文学"研究渐成学术热点,其中原因值得深究,无论是历史演进中的心理补偿、"现代性"反思的推动还是"新左派"思维的影响以及新的文学文献的发掘和使用,都有其各自的理由,但也存在相应的问题,新的学术研究的基础应该是回到文本,通过对文学文本的解读构建历史的真实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