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教育改革“三面向”方针要求:在历史教学的改革实践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即;突出扬弃意识,养成求实意识,坚持创新意识。为此,在教学实践中应调整教学目的,完善教材体系,改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陈学敏 《中文信息》2013,(10):53-53
基础学科之一的化学,如果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这种认识,我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就激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等作了一些探讨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裴斯泰洛齐曾说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发展思维 的重要途径。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课堂教学并不重视创新素质的培养,片面认为那些循规蹈矩、听话、成绩好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而学生的好奇、提问、异议则被认为调皮捣蛋,这样就有意无意地限制、扼杀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萌芽。这就为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的课题: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应注意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那么,课堂教学应如…  相似文献   

4.
给学生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2 1世纪的今天 ,中学历史教学应以培养健全的人格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为重要目标 ,这就要求历史教学要创造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 ,以利于学生主体参与水平的提高 ,以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传统地理教学方式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新课程中提倡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观念,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作为一项重要的目标提出来,分析初中地理方法的创新与变革。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学生学习方式创新的必要性,并结合中学生思想品德课,探索学习方式的创新,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通过“合作性”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二是通过“资源型”方式,培养信息素养,让学生学会学习;三是通过“探究性”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四是通过“活动化”方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发展个性和特长。  相似文献   

7.
田夏彪 《学术探索》2023,(8):133-140
学校育人是具体、全面和个性化的,为避免其走向抽象化的存在,须把“感性意识”作为培养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从育人主体、育人内容、育人方法上凸显实践性。从育人主体来看,师生之间是对象性的交往存在,他们通过对话交流而在“观看中”超越自我;通过自省激励而在“共学”中丰富个性。从育人内容来看,课程构建和实施要呈现生活性交往敞开,通过综合劳动课程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育身心自由;通过学科融合课程让学生在现象直观中育创新精神;从育人方法来看,教学要注重意味性交往开启,通过情景创设让知识教学走进有余韵的本源世界;通过问题悬置让自然探索走进历史科学,从而让学生的人性潜能在自由发展中绽放出多元丰富的人生和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8.
罗淑蓉 《兰州学刊》2003,(5):188-188,163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是新时代人才观的要求 ,新时代的人才观要求由培养“记忆型”、“知识型”人才转变到培养“创造型”、“智能型”、“务实型”人才 ,教学的立足点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 ,而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不是死记硬背 ,死套公式 ,在教学中要重视启发、讨论、发现、思考 ,引导学生懂得自己如何去思考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我们教师必须根据创新思维具有的独创性、灵活性…  相似文献   

9.
对学生学习评价进行研究,是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教育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强调“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提出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是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此背景下,探讨多元化评价体系,提高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能力,确保学生培养质量是十分必要的。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优化和延伸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建立学生、教师、学习同伴、社会需求等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探索项目驱动型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与外部需求衔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我院应用化学专业教学的经验,论述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科研意识,让学生提前进行科研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李艳 《中文信息》2013,(10):70-70
二十一世纪的健美操教学,除了教授给学生专业知识外,还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健身、健美意识和注意学生创新思想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通过对美的追求,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健身意识,将健美操与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更好的推动健美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学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主要目标。笔者以历史教学为例,简要论述了在文科教学中以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为切入点,加强创新意识培养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就赋予了语文教学以新的历史使命。对于学生来说,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主要应落在让学生学会创新性学习上。学生如何学习是个大问题,从接受性学习到创造性学习是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可以说是教学的一次革命,意义深远。应如何处理好学习语言文字与培养创新意识的关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何入手? 1.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应寓于阅读教学中。首先,语文创新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积极主动地在课文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体验作者从生…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那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一、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因此,发展发散思维对培养创造力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已知条件出发,向不同方向,沿不同思路,选取多种多样的前所未有的角度去分析、去评论,得出多种不同凡俗的新认识、新结论,可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以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新颖性。如指导学生作文材料:50年代美国阻挠钱学森回国,其中一位官员给美国移民局的电报中声称:“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  相似文献   

15.
孟德 《理论界》2007,(4):123-124
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在于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教育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创新精神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习惯、基本的独立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贯穿其间,渗透其中的是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真正认识“学生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确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观点,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建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精神。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在化学教学论教学与实验改革中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些探索,采取的一些措施。在三阶段教学改革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局部发现学习-教学演练实践-实验研究探索-综合素质拓展”的四阶段教学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18.
《南方论刊》2013,(Z1):95-97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由于学生自身不敢、不愿提出问题和提问技能的缺乏,以及教师教学方法的陈旧和教学评价体系的单一,造成目前很多中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薄弱。据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越来越低,思维也逐渐被同化或局限,这种现象无疑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直接也影响了政治教学的实效。本文在分析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敢问",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想问",创设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能问",注重存疑,使学生成为"问题"学生,以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中一直存在着过分强调句法结构,即详细讲解字、词用法,忽视语篇结构的问题。从语篇分析的角度,结合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探讨如何通过语篇分析教学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提高学生语篇能力。  相似文献   

20.
蒋启学 《南方论刊》2002,(11):38-40
创新思维是一种求新、无序、立体的思维,它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呢?笔者结合初一<思想政治>教学作了初步的探讨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