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曾两度从军边塞,远赴西域,写了许多描绘塞外风光,反映边塞将士戎马生活的诗篇,成为唐代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在岑参的边塞诗中,有三十多首是他远赴西域路经甘肃时写的。这些诗篇有的写得气势雄伟,奇丽奔放,有的写得朴素优美,悲凉苍劲,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唐代甘肃的政治、军事形势,描绘了奇特壮丽的边塞风光和风土习俗,抒发了戍边将士为国从戎,保卫疆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气概。阅读这些诗篇,我们不仅可以得到艺术享受,而且可以了解唐代甘肃的  相似文献   

2.
作为全面反映汉代社会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史记》《汉书》,对当时的边塞问题也给予了相当的关注:一是全面地确立了固边守塞的观念;二是真实地记录和热情讴歌了汉代边塞抗击匈奴战争中的将士们的丰功伟绩,使其成为历代文人诗人世代传唱的对象;三是对边塞的风土人情、自然景物及战争场面有着真切的描绘。这些,均成为后世文人了解边塞及其历史的重要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3.
明代宁夏地区是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是抵御蒙古鞑靼、瓦刺各部势力的第一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以明代戍边宁夏的官员为主体的群体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题材丰富,具有鲜明的宁夏地域文化特色,再现了明代宁夏的边塞风光和地域风情,表现了边塞战争的艰苦,抒发了戍边将士保家卫国的决心与在边塞建立功业的豪情,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其巡视题材、奉和题材和告捷题材边塞诗,反映明代宁夏边防守备情况及边塞的各种现状,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岑参(公元715——770年),南阳人,是我国唐代中叶杰出的诗人之一。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于天宝八载(公元749年)、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两度出塞,在边塞生活了六年,创作了不少反映边塞生活的优秀诗歌。回朝后,由杜甫等人推荐任右补阙,转任起居舍人等职。大历元年(公元766年)任嘉州刺史。后罢官,于大历五载(公元770年)客死于成都旅舍。其诗风格与南北朝  相似文献   

5.
高适、岑参同为唐代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向来被并称为“高岑”。他们的作品大多反映边塞战争,表达自己立功边塞的愿望,以及描写边地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但在写作手法和风格特色方面两人侧重点又各有不同:高诗叙事、写实、议论,思想深刻,现实主义气息浓厚;岑诗写景、描写、抒情,富有艺术个性,浪漫主义色彩突出。本文主要从思想情调、写作手法、风格特色三个方面比较高、岑边塞诗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清代边塞词的兴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清代边塞词中有很多与传统的边塞文学迥然不同的"新"作品,尤其是女性边塞词、流人边塞词和遗民边塞词这三种"新"边塞词格外值得关注,所谓的"新"边塞词说到底就是清代特殊的历史环境造就的新的边塞词,反过来它们又生动地描绘了那个历史时代。这些"新"边塞词为历史悠久的古代边塞文学注入了一股新意,且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清代边塞词文学价值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作为唐代的边陲重镇,使得有唐一代的闺怨诗中有相当数量的作品涉及到东北意象。在今存近70首涉及东北意象的边塞闺怨诗作中,孕育了边塞诗的独特审美内涵。其不仅风格凄恻哀婉,而且诗中所塑造的生动感人的妇女形象也是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准确地把握了女性的情感世界。天宝十一年(752)冬李白曾北上幽州,对于东北的边塞状况亲有所感。此一经历自然使其反映东北边塞的闺怨之作更加具有了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唐代的边塞诗,是中国文学宝库里一笔珍贵的遗产。边塞诗的“边塞”,是当时中原地区以汉族为主体的封建王朝的边塞,远不是现代国家的边境概念。边塞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各民族在祖国统一过程中互相交往的历史。 唐代建国以后将近一百年间,与边塞的少数民族特别是与北方的突厥族进行了频繁的战争。这些战争,从最终的结果来看,促进了祖国的统一,在历史上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边  相似文献   

9.
李白边塞诗支持戌边,反对黩武,表明对待战争的鲜明态度,进步且思虑深广,反映了追求个性绝对自由的一代诗仙对边塞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10.
纳兰性德的边塞词既延续了前代的边塞题材,又在情感取向、抒情方式以及词体风格上有很大的创新.作为第一个大量创作边塞词的人,他把词从狭窄的闺阁庭院中解放出来,扩大了清代词的题材视野.时代、人生经历、个人气质以及诗词同位的词学观共同决定了他的边塞词是传统边塞词和婉约词的结合体.归类分析纳兰性德的边塞词,并将其边塞词与前代边塞作品进行系统的比较,对明确其边塞词在清代词史以及整个中国词史上的地位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河陇上古时期汉语方言地理的变迁是与边塞防御区的盈缩密切相关的.所以边塞地区戍卒战守、移民屯垦以及新辟疆土的郡县设置就成为汉语言扩展的主要标志.秦汉时期是汉语向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之间的绿洲及温暖河谷扩张的重要时期,河陇上古汉语方言区域的分异与整合,正是这一变迁过程的具体反映,这次拓展为汉语言成为河陇优势语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唐代诗坛,群星灿烂,流派众多。其中边塞诗派以写边塞战争、边塞风光、边塞生活等独特风格别树一帜,深得后世喜爱。学术界讨论边塞诗,往往盛称岑参,高适,并有许多专文研究;但对于唐代初期的边塞诗作,却很少有人论及,至于对开有唐一代诗风的陈子昂的边塞诗作,尽管许多论著中提到了,但迄今未有专文加以论述。事实是:陈子昂早在青年时期就满怀报国志向,慷慨从戎,两历边塞,在筹策安边的同时写下了许多与边塞有关的著名的诗文,是一个身体力行的边塞诗人;陈子昂的边塞诗作内容丰富多彩,格调质朴刚健,曾经对盛唐边塞诗产生过重大影响,是边塞诗从初唐转入盛唐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
边塞地域考     
从历史文化视野考察"边塞"的概念及其特指地域,至今没有一个准确且恰当的阐释."边塞"词源所指向的地域主要包括河套及河西走廊在内的西北地区;唐代边塞诗词所阐释的边塞地域涵盖了除陕西以外的西北地区,延伸至安息四镇,这恰与唐时的陇右道行政辖区大致吻合.从历史地理所体现出的中国古代疆域变化特征来看,"边塞"就是要塞遍布且军事、经济战略地位极其高的陇山(陕、甘交界的华亭一带)以西的西北地区(包括河套地区),这也与唐代的陇右道行政辖区重合.  相似文献   

14.
论以句群为汉英翻译的有效基本单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单位是翻译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的问题。以句群(sentencegroup)为汉英翻译单位,其优势表现在:(1)体现句间的连贯;(2)反映主题的层次;(3)便于按照译语思维习惯安排语序;(4)利于突出信息中心。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王维的边塞诗出现较早,真实反映了盛唐人昂扬的精神风貌和强大的自信心。在他之后,岑参等人进一步创作出大量诗篇,形成边塞诗派。王维是盛唐边塞诗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16.
岑参边塞诗的音乐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岑参(约715—770),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曾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任书记,后又随封常清出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到过安西、武威等地,两次出,往来于北庭(今新疆哈密)与轮台(今新疆米泉)间,在边塞先后度过了五、六个年头。边塞的战事,边塞的自然风光,进入到了他这一期间的诗作中。这部分被后人称作边塞诗的,约60首,它们在收集于《岑嘉州诗集》的360首中尽管仅占六分之一,却是岑诗的最为珍贵的部分。  相似文献   

17.
自唐代产生边塞诗歌以来,一直到清代,边塞诗人辈出,但没有产生边塞画家。作者从边塞诗中受到启发,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探索边塞画,对表现技法进行创新,由此拓宽了中国山水画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在盛唐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大量文人渴望到边塞建功立业,他们直接成为了边塞诗的新的创作主体,写下了许多关于边塞战争、边塞风光、边塞风俗的诗歌,创造了一个个新的审美对象,由此促成了盛唐时期边塞诗的空前繁荣。  相似文献   

19.
宋代边塞诗词具有异于其他历史时期的特色,但相关研究不足.宋代边塞诗词的基础文献整理不够,黄麟书《宋代边塞诗钞》等文献有重要价值但未引起足够重视.近年来,宋代边塞诗、边塞词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成果,港台地区和域外学界也有颇多重要的相关研究.对于宋代边塞诗词,系统而有针对性的研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0.
大密度地出现富有特色的边塞风物是岑参边塞诗的特色之一,岑参把自己对边塞风物真切的生命体验用多种修辞手法表现出来。这些边塞风物蕴涵了岑参边塞生活的真实情感,也是形成岑参边塞诗奇巧悲壮美学风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