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梦游已经是一个迷惑了人类几个世纪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这样一个答案:夜间的梦游者是清醒的,还是睡着的?梦游者做出的一些事让人感到稀奇:梦游者可以爬上陡峭的屋顶,可以解出平时不会的数学难题,能在钢琴上奏出动人的音乐,还会在睡觉时谋杀犯罪,而醒来后却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2.
从接受史的角度对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进行研究,考察后代读者对陶诗自南北朝至清代这千年接受历程,按接受美学理论,从效果史、阐释史、影响史这三方面进行论述。陶诗并不是一开始就为人接受,这其中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以陶渊明田园诗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一》为例,各代的诗评家对其接受程度并不相同.而对陶诗的接受程度不同也正反映出各代文艺风气和审美趣味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4.
古典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象、意象图式以及隐喻,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考察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所蕴含的意象、意象图式及其隐喻,旨在揭示诗人在创作过程中背后的认知机制,从而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这首诗中所隐含的隐喻以及诗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同时也为古典诗词的赏析和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从接受史的角度对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进行研究,考察后代读者对陶诗自南北朝至清代这千年接受历程,按接受美学理论,从效果史、阐释史、影响史这三方面进行论述。陶诗并不是一开始就为人接受,这其中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以陶渊明田园诗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一》为例,各代的诗评家对其接受程度并不相同,而对陶诗的接受程度不同也正反映出各代文艺风气和审美趣味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归园田居》其一为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所作,是他的田园诗的首篇。它不仅有丰富的思想内容,而且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它的创作为陶渊明所开创的田园诗奠定了坚实基础。 古人评陶诗往往用“平淡”、“自然”等来概括其风格。这些评语确实道出了陶诗的一个重要特色。《归园田居》其一就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自41岁(公元405年)冬赋《归去来兮辞》毅然归隐后,就步入了22年的躬耕生活。他的政治态度入于明确,思想入于成熟。我们沿着其生活的历程,可看到他从《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至《桃花源记》前后期思想发展变化的轨迹。值得指出的是陶渊明青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和儒教的熏  相似文献   

8.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①。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③。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⑤。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⑦。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⑨。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②。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④。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⑥。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⑧。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⑩。注释①适俗韵:适应世俗的气质、品性。性:禀性,本性。丘山:指大自然。此两句意谓从小没有迎合世俗的兴趣,天性本来只爱山川自然。②尘网:世俗的罗网,比喻仕途、官场。三十年:疑当为“十三年”。陶渊明从29岁初仕江州祭酒,至辞彭泽县令归田,前后恰好13年。此两句意谓偶尔失…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始终影响着后世的知识分子,甚至成为他们的精神归宿。通过他的《归园田居》(一)和《饮酒》(五)的具体分析,探讨他的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其朴素自然、含蓄浑厚的风格著称于世。陶诗语言朴素自然 ,但不卑陋浅薄 ,具有淳厚浓郁、义蕴丰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从事田园诗创作的诗人。他以自己的农耕生活为内容,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景物、简朴的田园生活,向我们展现出其闲适恬淡的心境。因而在大部分读者看来,陶渊明田园诗中的主人公形象是"静穆"的。然而,通过运用四层面分析法对陶渊明的田园诗加以解读后,笔者认为其中的主人公是一位"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大人形象。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两个英译版本进行比较分析,来揭示翻译期待规范在译文被译语文化接受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阐释学对于翻译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文本意义的开放性和历史性,同时,意义是受到文本制约的。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的不同译本为例,研究探讨阐释学在翻译实践活动中的具体应用,可以发现历史继承和当代阐释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5.
正位于江阴市青阳镇崔家村的一片大棚内,一名青年正忙着给刚长大的多肉花卉移盆,他就是这片110多亩的绿色农场煮水江南庄的主人——80后海归硕士陈科。80后海归甘当生态农夫2006年,陈科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硕士毕业,获得了电子工程和工商管理双学位,本科则是建筑设计和人力资源双学位,并拿到了澳大利亚绿卡。我留学澳大利亚的时候,经常看到  相似文献   

16.
自唐代以来,陶渊明及其作品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等大家对他表示深挚的敬慕并给予很高的评价。此后,研究陶渊明及其作品的文章和片断论述,可说是层出不穷。但是,深入、全面地论述陶渊明的《杂诗》的文章却很少见到。一般的论者只是援引《杂诗》中的一首诗或者其中的几句作为论据,来评价陶渊明。纵观《杂诗》十二首,其内容丰富广泛。或写行役之苦,或讽刺名利之徒,或咏叹壮志未酬,或叹息人生无常,或宣扬及时行乐。这些都是研究陶渊明的重要材料。笔者试欲对《杂诗》十二首作一次综合探讨,并借此求教于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17.
从归鸟意象与《易经》之关系释陶渊明《饮酒》(其五)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于中国晋末宋初的诗人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中的其五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围绕着这首诗的解释,即使是其中的一字一句,历来的看法也是颇为不同的。依笔者愚见,《饮酒》诗的诗题实际上包含有两种不同的典证,其中的差异表现了不同的寓义,但却并没有表现出复杂的方法。其中的详细论述限于篇幅的关系,笔者另有论文进行研究①,现在所谈的内容则是其它的一些问题。义熙五年(409年)至义熙十四年(418年)间,刘裕在灭掉鲜卑族慕容氏的南燕国之后,又扫平了由南面向都城建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对"名"是喜爱的,也是有所追求的。他既追求奇伟的功名、崇高的德名,也追求独特的文名。这三者中,由于奇伟功名追求之愿未遂,使他走上了归居田园的道路,并在此道路中,逐渐形成了他对崇高德名和独特文名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一 )陶公咏贫士的美学观陶渊明集中有《咏贫士七首》 ,这是陶公在自己的美学理论引导写的一组诗 ,今从三方面看其美学观。一、他认为艺术品不是对别的存在者的再现 ,它出现的是它的普遍本质 ,使贫士露出了真相 ,所以艺术的本质 ,是贫士的真理自行设置入作品 ,艺术品的存在 ,因此建立起一个形象 ,它比一般人看到的更加完整 ,因为他已经贫士化了。陶公认为艺术品创造了一种存在 ,它寓合于作品之中。二、陶公认为对诗的创造 ,要通过真觉认识并体现真正的存在 ,而艺术欣赏的特征 ,则在于被动地感受实在所给予的暗示 ,从而享受到艺术的美 ,欣赏…  相似文献   

20.
唐代诗人张志和曾作《渔歌子》词五首,一经传唱,后世许多文人,乃至日本的嵯峨天皇(公元810—公元823年在位)及其公主,都或仿作之,或用其意而填他词,而更多的人则将其编入自己所选的总集中。这样的几首小词,竟如此魅人,且至今仍有其审美价值,原因何在呢?有人仅根据其某一首词说是因为他赞美了淳朴自然的渔家生活,而又有人同样抓住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